作者简介:马挺(1992-),男,回族,宁夏平罗人,在读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民族地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丝路文化与华夏黄河文明在此交织。宁夏迎来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要机遇,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提升宁夏对内对外的开放水平,加速宁夏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宁夏;民族地区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先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包括了安全、交通、贸易、科学、旅游和能源等诸多领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等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经历了曲折和频繁的变化过程,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就为宁夏经济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由此可见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宁夏地区经济具有十分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一)历史由来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汉武帝时期最远的汉使到了犁轩(今埃及亚利山大港)。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首都洛阳。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条长约7000公里的漫漫长路是经过三百多年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历代多有维护及延用。
新中国成立后,对铁路建设非常重视,20 世纪末以来。中国着手推动“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陇海—兰新铁路相继建成和全线贯通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雏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对区域经济合作地位的提升,以及“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中国—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等战略构想的相继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逐步成形。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国家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历史上曾将这条丝路划为3段,即东段,关陇河西道;中段,西域道;西段,中国境外道。其中,东段又分为北、中、南3道。由于路程最短,东段北道渐为人们的首选线路,而处于北道要冲的宁夏南部,成为中外商贸、文化交流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二)提出背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构,东亚经济圈快速崛起。全球经济重心正逐渐回归亚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加重视与亚洲国家发展贸易关系。二是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亚欧战略协作的意愿明显上升,这促进了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从中国角度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战略不断加快升级。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推动内陆地区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与一体开放。不断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新丝路外交”源于经济、能源、文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深层动力,中国需构建“丝绸之路”作为能源战略通道来确保能源合作与安全,同时向中亚、欧洲市场输出中国产品和剩余产能,中国与中亚国家联手打造“新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三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国和中亚各国都属于社会经济转型国家,一个持续安全、和谐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成为双方的战略诉求。此外,地缘政治平衡、反恐战略需要、国家能源安全等国家安全因素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重要背景与动因。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宁夏所具有的优势和挑战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自治区首府银川。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宁夏带来了很多机会,但宁夏体量小、基础弱、人才少,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宁夏要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方进人才,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一)宁夏所具有的优势
宁夏作为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宁夏在推进中国阿拉伯合作方面具有人文、资源、区位等优势。中阿合作是宁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点。
宁夏是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蒙西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包兰铁路、宝中铁路在中卫交汇,形成一个放射性的交通网络格局。同时,宁夏位于雅布赖航线上,具有优越的空中通道资源。西部地区的西向航空出口货物,经过银川前往中东、欧洲和非洲,比绕道“北上广”可节省20%的运输成本;黄河中游地区的货物,经由银川出发,可节约15%的运输成本;西部地区的商务旅客,从银川直飞迪拜,比绕道北京可节约9个小时。
资源优势也是宁夏发展的有力支撑。宁夏能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达20余种,煤、水空间优良结合,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宁夏地处国内资源富集区域和主要消费市场的中间地带,发挥这一区位优势和能源加工、储备、中转优势,布局承接中东、中亚油气加工转化和储备,可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宁夏是回族聚集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宁夏民族团结,政治稳定,是国家确定的民族团结示范区,与阿拉伯国家习俗相近、文化相通,民间交往频繁。宁夏是的清真食品产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外,适宜的气候、丰富的光电资源、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等,都为宁夏借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宁夏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宁夏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外向度低、外向型人才匮乏、扶贫攻坚任务重、口岸建设滞后等问题。
一方面是宁夏与其他省份之间,以及自治区各地市之间,均存在同质化竞争。西北5省区中,在资源禀赋相似、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相似、社会发展形态相近的条件下,丝路沿线各地选择了近乎雷同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手段。比如,工业上发展光伏、农业上发展枸杞等特色产业。相近或相似的选择,也出现在宁夏各地市之间。
二是产业结构依靠重工业和能源工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宁夏的工业结构是以煤炭、电力、冶金、石化等为主体的重化产业,重工业占全区工业的80%以上,且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目前,需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存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优质增量;做强特色产业,形成集群优势。
三是经济外向度不高。在宁夏的内陆开放中,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清真穆斯林用品出口数额不大。世界上有57个穆斯林国家、近16亿穆斯林人口,清真食品及用品的贸易额高达2万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建设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是宁夏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宁夏的优势所在。但宁夏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仅仅是内销,没有多少走出省外国门的产品。
四是外向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宁夏快速发展的“短板”在人才。宁夏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当地不少企业仍反映缺乏阿语人才,国际经贸、金融、科技等高端人才,以及高级技工等也同样匮乏。近年来,宁夏引入了不少高端人才,但如何留住人才仍是严峻的现实问题。
五是扶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目前,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正处于关键阶段。2013年,宁夏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246.9元,与全国相比增速仍然较慢。
特色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中卫硒砂瓜、中宁枸杞、西吉马铃薯、泾源苗木、盐池滩羊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但各县区产业规模较小,产业扶贫辐射带动力不足。由于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龙头企业少,缺乏品牌带动,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是口岸建设、构筑通道上需寻求新突破。宁夏的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尤其是铁路建设还存在通道不够、速度不快和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连接中东部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尚未形成,铁路运能年均缺口2000万吨以上,需尽快打通交通瓶颈。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助力宁夏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
(一)宁夏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践探索
宁夏地域面积小,经济总量小,在自身发展中正面临转型升级、加大开放开发、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需要突破的问题。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宁夏带来重大机遇。目前,宁夏主要在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中阿合作平台和重点产业引领带动三方面发力。
宁夏要找准国家战略与本地对外开放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智库,加强战略研究。宁夏已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编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宁夏规划》。
宁夏目前在努力实现中阿合作“1+2+3”重点任务。“1”是打造中阿博览会战略平台;“2”是建设中阿“空中丝绸之路”和中阿“网上丝绸之路”两条纽带;“3”是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和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3个关键载体。
围绕中阿博览会,宁夏正在构建一个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战略平台。
宁夏处于我国内陆地区,目前正在建设中阿“空中丝绸之路”与“网上丝绸之路”两条纽带。在“空中丝绸之路”方面,宁夏将加快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开辟阿拉伯国家与银川间的客货运航线,建设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并大力发展临空产业集群。在“网上丝绸之路”方面,宁夏充分利用能源丰富、电价低廉、地广人稀、空气洁净等优势,加强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国内外著名企业,拓展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云业务。
在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建设方面,宁夏将努力争取举办中阿人文合作领域的有关活动,利用地缘优势和友好城市平台,建立起民心沟通桥梁与民心文化彩虹,打造中阿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社会文化的交流平台、民生项目的服务平台。
在贸易投资便利示范区建设方面,宁夏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机场、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宁夏正积极探索设立离岸银行或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当地在银行、基金、合作交流方面都有一些举措,如加强中方在阿机构与设在宁夏分行的协作联动、引进阿方机构来宁夏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等等。
(二)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宁夏开放将是一个双向激活的过程,向西开拓中阿合作,向东承接产业转移。要用更开放的心态、更广阔的视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自己的优势。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各地应发挥特色优势,明确自己主要面对的国际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沿线各地是丝绸之路建设的承担者和推动者,需要上下互动,东中西呼应,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宁夏应努力把优势、定位、构想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与沿线各地形成差异化竞争。
(2)在扩大对内和对外开放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向西,扩大中阿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向东,承接产业转移,深耕国内市场。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宁夏要努力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宁夏只有“优化重的、强化轻的、发展新的”才是出路。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级生态纺织基地、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是宁夏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未来将围绕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重要载体。
(3)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清真产品认证标准出台,加快与国际哈拉认证接轨,提升产业聚合力。
2009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地方标准。随后,宁夏又与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清真食品贸易认证的相关标准对接。目前,宁夏已初步形成以清真餐饮、清真肉制品、清真休闲食品、清真粮油加工、清真调味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还需进一步突破清真产品认证瓶颈,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4)强化人才发展战略,育才揽才,增强宁夏吸引力。
要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创业氛围,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通过事业平台引入高端人才,同时推行人才流动机制,引入国际化人才。还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成服务中阿的阿语经贸人才培训基地;整合现有阿语翻译人才资源,建成辐射全国的阿语经贸人才培训基地。
(5)加大宣传力度,整合人文资源,展现宁夏的魅力。
在西北地区,宁夏的生态优势明显。这里有黄河大漠,也有绿洲湿地,是真正的“塞上江南”。截至2013年底,宁夏森林面积达到10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沙化土地减少到1774.5万亩,是我国第一个沙漠化逆转的省区;湿地保护面积310万亩,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湿地面积不减反增的省区之一。
宁夏民族和谐、社会稳定,黄河文化、回乡文化、西夏文化等交融,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但宁夏的对外知名度还不够,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宁夏“西部旅游目的地、投资青睐地、创新创业福地”的品牌。
宁夏的对内对外开放,必将是一个双向激活的过程,即向西开拓中阿合作,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宁夏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用更开放的心态、更广阔的视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初步思考》,《经济社会研究》2014年第1期,2014年2月。
[2] 周宇:《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与实施困境》,《延安大学学报》第37卷第1期,2015年2月
[3] 刘学敏:《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几点思考》,《全球化》2014年第12期,2014年12月
[4] 王晓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思考》,《经济导刊》2014年3月
[5] 牛锐:《民族地区如何续写“丝路传奇”》,《中国民族报》2014年3月11日第001版
[6] 惠宁,杨世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延安大学学报》第36卷第4期,2014年8月
[7] 张亚斌,马莉莉:《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的述评及思考》,《未来与发展》2014年第9期。
[8] 中国经济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调研》,《经济日报》201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