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德育先行

2015-05-30 00:34孟凡修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因材施教人格

孟凡修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教育阵地,培养人才无疑是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而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则是学校德育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因此,探讨领导与德育这两个关系学校办学成败得失与人才培养方向的决定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当然成为关系教育成败的重大问题。在探讨上述问题之前,必须对以下认识予以明确。一是教育是由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构建的主体教育空间和网络完成的,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是从人类的发展角度看,教育就是一个传扬人类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因而具有教育对象的全体性特征,即教育活动活动应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三是教育活动这一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生主体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征,现代教育理论界定了素质教育的含义: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里主要是主体教育空间中的学校教育探讨领导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

一、德育观

这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凭借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各种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辛勤耕耘,将一代代新人培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品质,符合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需要的接班人的历史责任,是一种崇高而令人尊重的职务。

1.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

教书是育人,育人更重要。必须将德育列入教育的首位,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的接班人和其中德才兼备的优秀接班人,才能推动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只有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其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其它方面的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以德立教与依法治校相统一的治教方略

对完美师德的追求是教师从教的最高理想。首先应当是师德规范的楷模,才能引导和开展好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形成良好的教风。为确保以德治校取得成果,还必须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规范教育行为。法律规范了道德的最低要求,只有一手抓依法治校为基础,一手抓以德立教为目标,才能保证学校德育工作在较好水平上顺利开展。

3、德育的长远观

领导可以成为师德楷模而备受尊重,但是只靠校领导的垂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长期耕耘才能见到成效。不仅要在课堂和课余活动中言传身教,而且要在平素生活细节中给师生潜移默化才能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百年树人”的意义正在如此。德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必须着力长远,通过引导教师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发挥集体的整体优势,培育起良好的德育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才能使德育通过学生自足学习的过程内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4、因材施教的阶段性德育观念

素质教育既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正视了学生个性因素的发展。突出了学生作为一个应当受到充分尊重的完整人格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唤醒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主体意识和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能力,即主体能力,从而充分认识其主体价值,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形成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知、自控和自主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灵感、直觉、性格、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这些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原则,必须彻底改变“满堂灌、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同時提出两个重要思考:一是由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局限性,不同阶段德育引导的价值和意义显著增强,对教师因材施教的主导性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由于学生理性能力和非理性因素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使德育引导必须按不同的阶段性要求因材施教。阶段性德育观念,可以避免学校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和盲动性,才不落入内容上“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模式中。

二、德育导向作用

1、管理导向

学校管理的重要职责。包括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以及校办产业等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倡导集体主义、倡导敬业奉献、为全体教师创造一个气氛融洽、团结和谐、公平竞争、公正待人、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和理解得教育环境,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师主动、创造性地开张教育教学工作。如何通过管理将严格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律行为,实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是领导班子实施管理的最高目标,可以说重视并借助管理的德育导向作用,弘扬师德师风、端正价值取向、形成整体合力是实施管理和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成功的领导班子都善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实施灵活机制的管理,发挥管理导向作用,将有形的管理化为无形的自律行为。

2、评价导向

评价就是导向。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并引导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评价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评价制度明显带有时代教育的特征,新时代的领导班子必须建立新的时代观,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大需要,建立一种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的新的评价机制,从教育观念、敬业精神、基本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业务学习以及创新探索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从提高全面素质和生理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进行教育对象的综合评价。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的个性发展要求也就是德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必然能激发起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因材施教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教育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前进。

3、人格导向

人格是人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升华后的集中体现,是人的性格、气质、观念、情操等特征的总和。人格因素是人的社会地位的重要方面,人格水平是渗透在人的言行情态中被感知的。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可以对与其接触的群体产生特别的作用力,这就是通常所说指的人格魅力。书记作为德育工作的管理者,理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拥有更高、更完美的人格素质,主要表现在:献身教育孜孜不倦、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公正廉洁品质高尚、识博志广豁达大度、善解人意格调高雅、热爱生活可亲可敬……,相对领导的权力影响而言,书记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要强大的多、深远得多。权力的使用往往伴随着相当的反作用力,容易散播逆反对抗的阴影,而非权力性的人格魅力则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似无形的心灵净化器无声地净化着师生的心灵,引领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前进航向。

领导应站在时代的前沿,用批判的思维审视教育的现状,充分发挥德育导向作用,播撒智慧和真爱,就一定能造就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代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因材施教人格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