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竹
明年起,已在京延续了17年的经济适用房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荣武1月24日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今年解决完现有的保障房备案轮候家庭后,将不再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转向限价房和自住房建设。
这意味着,从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均价始终维持在4000元/平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以下简称经适房),将成为历史。
合作型保障房接班
从北京确定将逐步淘汰经适房后,经适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在全国取消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出面辟谣,表示未听说全国要停止建设经济适用房的消息。但经适房退出历史的脚步似乎已经无法阻挡。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回迁房、农民拆迁安置房、公租(廉租)房等其他形式的保障房大量出现,满足了大量新生城镇居民及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在某些地区,其供给、销售量明显超过经济适用房。无论是从政策设置还是从市场地位看,传统经济适用房的定位和作用都有待重新审视。
据记者调查了解,在全国许多地区,经适房已悄然停建,北京只不过是将之推到了明面而已。
未来,出售型保障房将取代经适房成为北京建设的主流。对于出售型保障房,王荣武表示,将以“合作型保障房”为主,即由政府向需要保障的家庭无偿提供建设用地,由保障家庭承担房屋建设费用,目前北京已经启动合作型保障房试点。
据王荣武透露,合作型保障房试点项目均从已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进行转化,包括丰台高立庄、石景山南宫、石景山五里坨、通州土桥4个项目,房源近5000套,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正在试点的4个合作型保障房项目,近期将陆续启动分配。该类住房面向本市保障房备案家庭,对于收入更少的经适房家庭会优先分配,购房家庭只需承担房屋建设费用,包括建安成本,小区内水电气热、绿化等配套建设成本、管理费以及企业代建利润等。目前试点项目的房屋建设费用正在测算,平均下来在每平方米5000元到6000元。
在上述4个试点项目中,石景山和丰台已经启动“预登记”公告程序,以调查被保障家庭的购房意向,其中石景山南宫项目已经结构封顶。
据记者了解,北京保障房政策出台以后,申请流程有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那种分类申请,而是统一按照公租房的入门槛获取保障房资格。
经适房的尴尬
合作型保障房取代经适房似乎已是大势所趋。提起经适房,最早可以回溯到1998年10月29日。彼时,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房住宅项目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拉开了经适房在北京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但北京早期的住房保障制度并不完善。
相较于普通商品房而言,经适房具有3个显著特征,即经济性、保障性和实用性,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论理,经适房应该颇受欢迎才对,但自2000年开始,经适房的销售量占比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经适房不好卖了。
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马赢、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刘轶提供的数据显示,1998-2010年期间,全国住宅、别墅(包括高档公寓)的销售面积增长率高达880%和1122%,而经适房仅增长了65%;从销售额的增长情况看,普通住宅、别墅(包括高档公寓)分别达到了2217%和2807%,而经济适用房的增长率却只有298%。从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占比来看,普通住宅占比呈现初降后升的态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占比处于80%-90%之间,占据了整个住宅市场的绝大部分。
“供给动力不足,经适房自然不好卖。”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普通住宅、别墅的开发能够从土地出让、相关税费等途径为地方财政大量输血,而经济适用房带有极强的政策性与计划性,在土地、税负方面享受政策优惠,需要地方财政支持,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适用房开发的热情普遍不高;对于开发商而言,经济适用房价格偏低,利润较薄,如非特殊情况(如政府附带补偿条款)亦缺乏开发动力。
经适房市场定位尴尬、购买资格限制较严也制约着经适房的发展。“各地经济适用房均会设置一定的购买资格,具备当地城市户籍往往是必备条件,这就把大量跨市流动人口、进城农民等消费欲望较强的群体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经适房虽然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但往往在区位、建设质量上与普通商品房有一定差距,这导致部分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在选择经济适用房时面临两难抉择。“其次,经济适用房的功能、消费主体定位较为宽泛、模糊,针对性不强,往往先启动建设再开展申购工作,开发效率、接受程度往往比不上普通住宅。”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