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
在《中华读书报》社,我只认识舒晋瑜一个人,所写的稿子都是发给她,并刊发在她所主持的“家园”版上。多年以来,一直得到她很多的帮助和支持,便也相熟起来。
记得最早认识她,是一次作协开的什么会上,她坐在我的身后,会后她招呼我,说是有事想采访我一下。那时,她大学毕业刚分配到报社工作不久。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如流,浮世云无定,流年水不还。
她是一个勤奋的记者,她为《中华读书报》所撰写的作家访谈记,谈的话题深入而具有针对性,占有的材料广泛而有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和一般记者的挂角一将式或人云亦云式或网上材料拼贴式的访谈,拉开了距离。十余年的积累,近日她将这些访谈记集成一本书《说吧,从头说起》,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她自己成长的轨迹,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坛那些风云作家的写作与人生变化的轨迹。在那些或深或浅问答式的访谈中,总会有如风吹一般不经意地掀开访谈双方内心感性或隐秘的一角。对于喜好文学并渴望了解文学现在进行时的读者和研究者,会有一种非常有益的提示,和一种有意思的参考。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编辑,应该也是一个好的记者或作家,这在前辈的编辑无论叶圣陶、巴金,还是萧乾、柯灵等人的身上,都得到过证明。因此,一直认为将舒晋瑜放在“家园”版当编辑,是《中华读书报》一个有眼光的选择。在这些访谈过程中,她和作家有广泛的接触,对作家有更多的了解,作家对她也有更多的认知,使得她有很好的亲和力。她确实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编辑,记得前两年,北京作家韩少华去世,知道这个消息时,我正在美国。因为和少华友情多年,对于他过早离世感到非常地惋惜,觉得天假以年,以他的文学修养和功底,他起码在散文创作上会有更大的贡献,便写了一篇文章《君子一生总是诗》。我将稿子发给她,同时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文章可以刊发,请她帮我把报纸寄一张给少华的妻子冯玉英大姐.不巧的是,我出国在外,手头没有冯大姐的地址,请她帮我找一下。这一切,都是舒晋瑜帮助我办理的。
一张报纸,和一个读者,是通过报纸上所刊发的文章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作者,和一张报纸,不仅是通过报纸上所刊发的文章联系在一起,同时还是通过报纸之外的交往和感情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两个方面,是我和舒晋瑜的交往,也是我对舒晋瑜的认知,因为我既是她的读者,也是她的作者,这样两个方面,体味格外深切。
一个人,能够做好这样两个方面,既能写一手好文章,又能编一版好版面,不容易,也不简单。说吧,写吧,期待着舒晋瑜这样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继续左右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