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四个“抓手”

2015-05-30 16:12罗晓娟雷浩然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抓手人文素质教育大学

罗晓娟 雷浩然

【摘要】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和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全面深化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大学应当首先从自身做起,把课程体系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开拓、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作为五个基本“抓手”,多方面努力,一体化推进,形成系统性的合力,将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引入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深化发展;抓手

应当说,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倡导和强力推动下,我国大学近二十年来的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在具体落实或实施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紧紧抓住人文素质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1]这条主线,开设了越来越多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积极探索更多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与方式;另一方面,我国大学一般都把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强化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和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结合,已成为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然而,尽管如此,当我们深入反思的时候,就不难发现从总体来看,在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软肋”。与仍然还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事实上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在实践操作和实际效果等方面,都存在或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克服与摆脱这些困境,是当前将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1.简单性教育理念的理论困境

简单性教育理念是信奉传统的线性的可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把人文素质教育看做是一个线性的可还原的过程,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会有什么,教给学生的人文知识越多,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会越高等等。这种理念的“理论困境”是它解释不了诸如高分低能、接受相同人文知识教育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人文素质、大学人文素质课程开的越来越多但学生的人文素质不见得随之提升,甚至还有所下降等现象。

简单性教育理念的具体危害:它未能将学校教育之外的,如家庭熏陶、社会影响、环境的潜移默化等,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考虑进去;没有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过程看作是一个由学校的教育与学生自己的内化养成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忽视了除课堂讲授之外其他教育方式方法的作用等等,使得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变成了教育者一厢情愿、干瘪的、简单的显性人文知识的课堂讲授活动。结果只能是,可能会产生一批“优秀课程”,但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生可能会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2.缺啥补啥的实践操作困境

缺啥补啥的实践操作困境是指高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考试科目,片面的追求分数,学生缺啥补啥,而不注重知识背后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这种教育实践操作困境事实上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关,忽视学生对现实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缺啥补啥的教育弊端引发高校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学科结构的失衡,大學生对考试和就业的过分关注,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附加的、额外的、业余的内容来学习,也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得不到重视,直接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缺啥补啥的教育方式的弊端使得大学生在知识的选择方面趋向功利化,造就了其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薄弱,能力与做人、做事之间不同步,呈现出“有技能没文化”,“会生存不懂生活”的状态。目前部分高校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育人才、塑造人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改变现有缺啥补啥的教育方式的弊端的重要性,仍然固守陈旧的教育和教学体系。

3.努力与效果成反比关系的现实困境

努力与效果成反比关系的现实是指,近年来高校虽然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没有得到改观,甚至所作的努力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弱。这种现实困境致使高校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失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淡化,甚至逐步被挤压和排斥;同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自身也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忽略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单纯接受人文知识。

努力与效果成反比关系的现实困境的危害:一些高校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育塑造人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改变现有教育弊端的重要性,仍然固守陈旧的教育体制和教学体系,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使大学生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可有可无、附加的、业余的内容来学习,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得不到重视,造就了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薄弱,能力与做人、做事之间不同步,呈现出“有技能没文化”,会生存不懂生活的状态。

二、深化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和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是时代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仅事关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还关系着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已进入了新的综合发展的阶段,科学知识不断地交叉、渗透、,日益呈现出综合化的倾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摒弃专业划分过窄的观念,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素质的综合性。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参与当今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为此,高校必须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质量合格的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3.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开阔大学生视野,夯实人文基础,活跃思维、砥砺德行、磨炼意志,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真正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当前深化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自我完善的必要手段,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深化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抓手”

抓手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整合校园文化建设。一是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通过显性的人文环境来推动隐性的政治文化建设,以确保校园主流文化的地位;二是重塑大学人文精神,结合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挖掘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三是举办系列人文讲座、引进高雅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在校风、教风、学风中培养人文气息,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将校园文化建成特色鲜明,充满人文气息,沉淀丰厚的人文底

蕴,学术空气浓郁,环境幽雅宜人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抓手二,开拓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培养的应该是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人才,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社会实践活动是将人文知识内化大学生自身人文素质更为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社会的观察人士能力、公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锻炼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感融入社会,使知、情、意、行相统一。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公益劳动、专业生产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感,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改造自我,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实践方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断完探索新的实践活动形式,完善实践活动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抓手三,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质水平

首先,大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人文功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较好地融合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够得心应手的并且正确的引导学生拓宽人文知识视野,塑造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其次,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则为源与流的关系,源头枯竭,自然不可能源远流长;再者,要培养教育者浓厚的人文情怀,高校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更多的关注人文关怀,是对人文本性的内在需要,只有这样将社会发展的要求各个人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举止,用严格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密的方式从事教育和培养工作,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尽职尽责。

抓手四,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人文知识传播知识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过程,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受教育者身心的过程更为重要,只有经过内化环节,人文知识才能形成人文修养,形成稳定的人文素质,真正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一内化过程,离不开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他们自觉地把知识学习和自身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自觉性,因势利导,促使大学生把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鼓励受教育者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总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综合力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支持和参与。尤其應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大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多种实施途径上做深入思考和探讨,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至学校的每个角落,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年于四川大学召开的文化素质教育第三次工作会议。

[2]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3]王馨.周利秋.王尧.刘丽娟.独立学院人文系列课程体系素质教育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6).

[4]黄颖黔.暨南大学的STS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4).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复杂性机理及其教育意义研究(11JZ030)和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人文素质生成复杂性调查研究(211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抓手人文素质教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购阿购:商业生态圈里的“抓手”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