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存杰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审题的要求是“符合题意”。
审题,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作周密细致的审查、分析,弄清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正确理解文题的含义,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写作方向。它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决定着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立意构思是否按正确方向展开。“符合题意”,要求对作文题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图表、每一项要求和注意事项都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准确地把握住文题的中心意旨,然后紧紧围绕主旨去立意构思,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符合题意的。
【突围技法】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直接给出了作文题目,考生通过审题,写出符合标题内涵要求的作文。这是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作文考查方式。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命题人的目的性、指向性,往往给写作者以很多限制,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有不慎,就有跑题之虞。
从语法角度看,命题作文的题目有三种类型,即以词语为题目,以短语为题目,以句子为题目。
1. 以词语为题目。这种作文题审题比较简单,只要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准确把握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从历年高考的实践看,就是以词语为标题的作文,也还存在大量审题不准的情况,很多人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导致写出的文章内容偏离题意,这很值得广大考生注意。
一般来说,高考的作文题尽管是一个词语,但词语含义的解读一般都比较确定,不会模糊不清,同时含义肯定是比较丰富的,可以作多层理解,能够让各个层次的考生写出各种水平的文章。比如2005年广东题《纪念》,“纪念”这个词,是指采用某种方式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怀念之情,一定要有行动,而不仅仅是指一种怀念之情。那年很多考生没能准确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只写了内心的一种怀念之情,最终偏离题意。再如《环境》,“环境”一词有具体和抽象两种含义,具体的含义是我们周边的具体的事物;而抽象的含义则可以是我们周围的人文等抽象的东西。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含义去由浅入深地立意构思,写出的文章就符合题意了。
2. 以短语为题目。这种作文题,首先要分析它的结构类型,明确是什么关系,确定写作重点。同时,要抓住关键词,也即“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确定写作的重点和范围。
如果是并列关系,一般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构思文章。比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
如果是偏正关系,一般中心语是写作的对象,而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体现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是“题眼”。比如2010年江苏题《绿色生活》,中心语“生活”是写作的对象,文章一定只能写生活,而修饰语“绿色”,则限制了写作对象的特征,这里,“绿色”一词即“题眼”,必须紧扣这个词来写,怎样的生活才是“绿色”的,写这些才符合题意。
如果是动宾关系,“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要紧紧抓住那个动词来写,才不会偏题。比如2006年广东题《雕刻心中的天使》,“心中的天使”是写作对象,它有一个限制语“心中”,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但文章更应该着重写“雕刻”,全文应该围绕“雕刻”来写,这是一个动作、一个过程。所以“雕刻”才是此题的“题眼”。
如果是主谓关系,“题眼”一般是谓语动词,而主语一般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也是写作的对象。所以,抓住谓语动词,紧紧扣住它来写,就不会偏题了。比如2011年安徽题《时间在流逝》,这里写作的对象是“时间”,这是前提,然后就要紧扣住“流逝”来写。“流逝”是“像流水一样消逝”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时光过去,那是可见可感的,不能混同于“消失”“流失”。文章应该写对时光流逝的一种可见可感的描绘,表达一种感叹。
3. 以句子为题目。这类题目就应该分析句子的成份,把主干划出来,看主要是要求写一件什么事,或写一个什么过程,这是前提;然后把其中的修饰限制语找出来,注意它的特点,有可能是限定,有可能是描绘,都是要求,不能违背,这些词语很多时候就会是“题眼”,要特别注意。比如2007年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这里的主干应是“看妈妈”,这是写作对象,是一件事,一个过程;“提篮春光”应是状语,这里的“春光”是指什么呢?它应该是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春晖”相似,比喻美好的事物,如子女的学业、工作等成就,以及健康阳光的身心状态,等等,所以,本题的“题眼”应该是“春光”。
有些命题作文还有提示性文字,这些文字既是提示性的,也是限制性的,所以,应该在提示性文字内容的范围之内写作,而不应超出它的范围。这点应充分重视。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半”是不完整的意思,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题目并不完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之间的作文命题方式。因为题目不完整,这就需要根据已知的内容和自己的选择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变成命题作文,然后像写命题作文一样去写作。
补充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审清题意,明确中心,确立写作内容的过程。只要审准了题,这种题型将给写作者更大的自由,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结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更有利于自己发挥。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一是抓“题眼”。半命题作文题会给定一定的词语,考生只需填一个词语,标题是短语还是句子,文题已经给定了。这些词语,它们的作用、地位、含义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分析这些词语,找到那个藉以立意的关键性字眼,也即“题眼”,把握文章论述或描写的重点,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填上适合自己写作的词语,选准写作角度,从而展开写作。比如《我最爱 》,文题中应补充的内容范围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如爱文学、爱读书、爱运动、爱音乐等等,而题中“最爱”二字,却是本题的“题眼”,特别是“最”字,限定了所选的范围,也给文章的内容作了限定。横线上补充的词语,必须是作者“最爱的”,文章内容必须是体现“最爱”,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必须是“最”爱,内容可以有条理地阐述最爱的理由,也可以描绘自己是如何最爱的。抓住了“题眼”,才不会偏题,才能突出文章主旨。
二是辨析关系。半命题作文题所给的那些词语和结构关系,在审题时要特别重视,它既是提示,更是限制,要特别审清楚。我们在拿到文题后,一定要逐字逐词的分析含义,然后分析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关系,像全命题作文一样把握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限制语,从而准确、全面地审好题。比如2009年福建题《这也是一种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主谓短语,是一个判断句,“是”表明了一种发现、判断,一种反思、审视,可以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也可以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而“这”与所填词语构成复指关系,它是一个近指代词,它在提示考生写与自己距离比较近的、自己比较熟悉的、有真实感受和深入思考的人、事、物。“也”是一个副词,意为“同样”,则寓含着“这一种”与“那一种”的比较、对照的关系,意味着“这一种”与“那一种”的距离、不同,也可以是对既有经验的补充,对狭隘偏见的纠正。这样,通过辨析语法关系,我们明了,这个题目其实是在提示考生,本文题应该写某种独特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现实评判,某种与众不同的爱好、理想、志趣、品位、价值观、生存哲学,等等,发掘“这一种”的个性内涵,展示“这一种”的独特魅力,剖析“这一种”的哲理意义,肯定“这一种”的存在合理性,等等,都是标题应有之义。
这种半命题作文有些会有提示性文字,跟全命题作文一样,对这些既是提示性又是限制性的文字,也要认真对待,要在提示性文字内容的范围之内写作,不要超出它的范围。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技法
材料作文是近年来广东卷一直采用的题型,为多数人所肯定,所以此种题型的审题技巧特别重要。
材料作文在审题时,必须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准确把握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问题,也即我们常说的材料的主旨,只有把握住了材料的主旨,我们才能做到与命题人所命的“意”更接近,从而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型材料作文,二是图画型材料作文。
1. 文字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大概有两种情形:一是叙述一种社会现象,或描述一种景象,或引述一句话、一段话,接着列举一些与此相关的评论,然后要求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作文;二是只叙述社会现象,描述景象,引述语句等,不列举相关的评论。
对这类作文题,审题时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准确把握有关作文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把材料读懂。其次,提取有效信息。把材料中涉及事件、现象等的名词以及相关动词尽量找出来。第三,寻找对应关系。把相关的人和事(包括结果)跟相对应的行为、动作、态度等找出来,明确对应关系。第四,分析逻辑关系。根据作文要求,分析第三步人事与相关行为的对应关系,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提炼出合理的论点了。一般来说,经过以上几步,便能找准材料的主题,依据材料主题立意,便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了。
特别要提醒的是,作文题中的要求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隐性的要求一般都是隐含在材料之中,需要仔细阅读把握。
下面看看2014年广东题。材料是“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要求不脱离材料含意范围,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这则材料相对地列举了两种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可以把重要的词语摘出来。“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很少”“几个瞬间”“永不褪色的记忆”“照片渐渐泛黄”,“数码科技时代”“照片很多”“点点滴滴”“从不泛黄”“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接着,我们找出对应的关系。“黑白胶片”对应“照片渐渐泛黄”,“照片很少”“几个瞬间”对应“永不褪色的记忆”;“数码科技”对应“从不泛黄”,“照片很多”“点点滴滴”对应“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然后,我们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因为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很少,只能记录下几个瞬间,所以家人反复翻看,记忆永不褪色,因为少,所以珍贵;但也因为少,因为纸质,所以渐渐泛黄,日益模糊。而数码科技时代科技先进,照片多,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记录,所以能与人分享,从不泛黄,但也因为多,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这样,其中的逻辑关系就清楚了,材料的主题也出来了:世事没有完美;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影响;美好与遗憾相伴,等等。
总之,这种文字型材料作文审题,一定要抓住它的主题,一则或几则材料,一定有最集中的态度、主张、观点,它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要通过提炼重点,分析逻辑关系,把握住材料主题,从而立意作文。万不可陷入细枝末节,根据个别细节来推理,往往导致偏离题意。
2. 图画型材料作文。
图画型材料作文是提供一幅或几幅图画,考生从图画中悟出道理,从而立意作文。所提供图画一般为讽刺性漫画。这类作文题不多见,但早些年全国各省市也出现了一些这类题型。
图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下面几步:
第一,观察图画。一幅图画是有构图布局的,要仔细察看图画的构图,有什么人,人什么表情,在干什么;什么物,怎么摆放,是运动还是静止,有什么特点;什么事,图画中的人物发生了什么事;还要注意一些关键性的细节,有些细节是真正反映主题的,不可放过;还有画面里和画面外的文字,都是对图画主题的提示。所有这些,都要仔细观察。
第二,读懂图画。明白了图画里发生的事之后,就要进一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漫画一般都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生活,画面里越夸张的地方,就越是作者要讽刺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然就越是这幅漫画的主题所在。所以,要读懂漫画,要把握它的主题,一定要注意里面特别夸张的地方。
第三,拓展图画。漫画只是描绘了一类人、一类事,但讽刺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类人、一类事,我们还应该以此类推至别的行业,别的人和事,把漫画的主题拓展至更大更广更深的领域,从而挖掘它的主题。漫画的主题把握准确了,审题就到位了。审题到了这一步,就可以立意作文了。
下面看看2010年全国卷题。首先观察图画。画面中并排有四只猫,第一只吃完了鱼,在摸着肚子;第二和第三只看着第四只猫在惊讶地对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第四只猫在扑向一只老鼠。这是画面内容。我们来读懂图画。这幅漫画讽刺了现在的猫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用捕食老鼠为生了,可以过悠闲的生活了,丧失了竞争求生的能力了。漫画表面上说猫,实际上是讽刺像猫一样的人,富足的生活,使得许多人丧失了竞争的能力,丧失了应有的 “猫”性,长此以往,令人堪忧。然后,我们可以拓展漫画的主题,联想到社会上的许多行业、许多人,甚至联想到国家民族的生存,这样主题就深化了。有了这样的主题挖掘,再来立意作文,就符合题意了。
四、话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话题作文是早些年流行的作文题型,近年基本不这样命题了,但这也是一种很成熟的作文题型,而且写作非常的自由。下面对这种题型作一点简单介绍。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组成,其中材料是用于引出话题的;提示语是用于启发审题立意、帮助打开思路的;而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也是文章写作围绕的中心;要求则是写作的注意事项。
在上面这些内容中,话题当然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审题时必须认真理解话题的含义,除了准确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也要准确理解材料和提示语所揭示出来的含义,所以审题时就必须认真审读以上所有内容。
第一,审材料。文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包含有命题人的意图,所以要认真挖掘,找出材料对作文所作的限定,明确写作的范围,确立写作的方向。
第二,审提示。文题的提示语一般都是起着打开考生思路,引领思维方向的作用,所以要认真审读,根据它的提示,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和想象,确立立意的方向,定下文章的中心。
第三,审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审话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话题这个词语或短语的内涵,把握住这个话题的要义,然后展开联想,寻找它的外延,联系上与之相关的作文素材,确立自己的作文中心。
下面看看2007年广东题。材料是“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道题没有提示语,但材料就是提示语,就在提示着立意的方向。材料从自然界的“万物”说到“人类”,从具体的“人类”说到抽象的技艺经验,再到心灵领域的思想情感,而且还用了一个省略号,这就给考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传递的东西不仅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的;不仅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不仅可以是心外的,也可以是心内的。审清楚了这些,考生的思路就打开了,就可以联想到很广很远的地方了,这样立意作文,就符合题意了。
【解雀采珠】
[考题点击]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文题提供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的重要词语大概有“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愿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新疆”“当时那里处于……多种文化交汇地带”,推敲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汤因比愿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新疆,原因是那里当时有多种文化交汇,由此可以推出汤恩比热爱文化。第二则材料的重要词语有“涵娜……愿意出生在一世纪以前”“伊蕾娜则……宁可……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居里夫人……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推敲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前两人的理想不在现在的时代,愿生活在理想的时代里;而居里夫人则认为可以不受制于时代而创造理想的生活。
综合上面两则材料,人们可以发现,前三人是属于同一类的,他们认为时代影响生活,怎样的时代就有怎样的生活,愿意去追求自己热爱的生活;而居里夫人则认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创造理想的生活。材料并没有否定哪一种观点,因此根据两种观点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
[风致种种]
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生活却渐渐变得单调而乏味,工作压力像一张巨大的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不是生活的本真,这并非有趣的生活。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得到充分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在这个问题上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在这块藏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上,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不杀生、不盗窃的思想像基因一般伴随着出生便深深烙印在人的骨子里。在这里,生活平静得像水一般,远离一切喧嚣与纷扰,笑容绽放在每个泛有高原红的脸颊上。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要诗意地栖居。”是啊,生活应该是诗意的,在第一轮晨曦射入心房的那一刻,慢慢打开被世俗名利束缚已久的内心,扫去积淀已久的尘埃,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郑钧的这首《回到拉萨》也许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是啊,西藏是圣洁而美好的,她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更有灵魂上的洗礼。于是无数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涌向了西藏。在那块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寻找自己生活的香巴拉,这其中也包括我。
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从云南丽江沿着214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霄的雪峰,头顶最湛蓝的天空上漂浮着的最无瑕的白云,最慷慨的阳光照耀着的最虔诚的人民。在德钦的草原上,伫立远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远离一切都市里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后来,在纳木措湖畔,在珠峰脚下,我都有同样强烈的感受。是的,这是心灵的净土,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从西藏回来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自虐式地旅行?”我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在西藏遇到的一位喇嘛告诉我,不必四处寻找香巴拉,试着打开紧锁的心门,驱除物欲与私念的折磨,过上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那么香巴拉就在我们心中。
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过上有趣而且有用的、富有诗意的生活。
我想生活在三国时代
我并不是一个好战分子,尽管《三国演义》的开篇便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我实在不崇尚战争。君不见,真三国,智慧谋略多闪烁;君不见,三结义,江湖豪杰真性情。无论是大智慧家诸葛亮,还是雄姿英发的周公瑾,或是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他们伟岸高大的形象,充满了我幻想的童年,即使岁月流逝也夺不走我对三国的热爱。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三国时代,如此一来,我就可以与智慧为友,与豪侠相伴,让生命充满无穷智慧,让自己拥有仗义的品行,让活着更有意义。
读三国,可谓一把鼻涕一把泪,一阵欢笑一世情。由于自幼生活在书香门第,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我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四大名著。我尤其钟情于《三国演义》,小学时代,阅读视野已不满足于教材课本,于是有空便沉浸于“三国纷争”。
我喜欢关羽,喜欢他温酒斩华雄,喜欢他过五关斩六将,喜欢他单刀赴会。尽管最后败走麦城,但放眼古今,有多少名人志士能寿终正寝?冥冥之中,似乎已注定关羽似的人物只能在世间昙花一现,从而留给后来人无限敬仰与崇拜。我愿意成为关羽手下的一名士兵,亲眼目睹他驰骋沙场、痛杀强敌酣畅淋漓的飒爽英姿。尽管战争残酷,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这也是唯一的求生办法。我愿意追随关羽,更因为他的侠肝义胆,对朋友的豪侠仗义、忠心耿耿。想那桃园三结义,何等情真意切,关羽一直视刘备为大哥,即便在曹操门下,也从没忘记寻找机会,回到大哥身边。那过五关斩六将的豪迈,不仅说明其武艺高强,更是其忠于兄弟深情的最鲜明体现。
我喜欢诸葛亮,喜欢他隐居草庐的淡泊名利,喜欢他草船借箭的超群智慧,喜欢他尽心辅佐的忠心耿耿。想当初,南阳名士诸葛亮,可谓饱读诗书,洞察天象,将天下时局烂熟于心。但为考验刘备的真心,多次退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先生最终被真情诚意打动,决定离开草庐,助刘备一臂之力,并被后世传为佳话。诸葛先生的经典故事不少,草船借箭便是其出山不久的杰作之一。面对武器匮乏的困境,诸葛亮准确推测天象,最终不费吹灰之力,赚来箭支满船,让鲁肃不得不肃然起敬。其辅佐后主刘禅的忠心,更令后世敬仰,非但没有如刘备所说“取而代之”,相反同样尽心尽力,与对待先主刘备一样的鞠躬尽瘁,留下一世英名。我愿意追随诸葛亮,不仅想学习他的超人智慧,更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以及一心做事、忠心耿耿的美好品格。
三国人物何其多,名留青史是当然。我愿意活在那逝去的三国时代,与他们痛快畅饮,推心置腹,习得古人之品质与豪迈,惯看当今秋月与春风。
[对比点评]《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是一篇抒情色彩浓烈的散文。作者审题立意的落脚点在“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上,扣住居里夫人的观点来写的,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并从自身西藏之旅中获得启示与感悟来佐证,因此,本文符合题意。而《我想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审题立意是落脚在汤因比的观点上,爱那个时代的文化,愿与三国的英雄豪杰为伴,向三国的仁人志士学习,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并通过关羽和诸葛亮两个人物加以佐证,因此,这篇文章也是符合题意的。两文作者均准确地把握住了材料的主题,从此出发选择了正确的写作方向,写出了符合题意的好文章。
【仿真训练】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请你以“我们到底是快点还是慢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的立意向来不需要如何深入分析和挖掘,关键是了解了题目之后,开始做思维的发散性活动。我们究竟是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以材料作为起点,儿时父母总叮嘱我们凡事小心,慢一点,为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成长。而现在我们听到的“快一点”的催促,更多的对我们成长的鞭策,不希望我们将时间浪费,而是把握一分一秒,去做更值得的事情。“快一点”或是“慢一点”,都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只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了变化。他们侧重的点,也不尽相同。那么就我们而言,是希望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呢?这不仅仅是速度,也可以预示成长、成熟,更进一层,也可以是做事情的方式等。只要你找到自己更为倾向的角度,把立意站稳,然后生发,要偏题是很难的。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友谊;有人说,生活中不能没有真诚;有人说,生活中不能没有理解;有人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
请以“生活中有了 ,才显得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写作指导]
这道半命题题目有提示性句子,这个材料对补充标题有很大作用,根据这个提示,可补充“友谊”“真诚”“理解”“宽容”等词语,然后审题,可以看出所补词语是写作对象,“题眼”是“美丽”,扣住“美丽”的具体和抽象含义来写,就符合题意了。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是多养一头牛。如果所有的牧民都这样做,那么草地将因过度放牧而枯竭,他们的牛都将被饿死。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①围绕“可持续发展观”来构思。
②有舍才有得。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③为人处世不能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④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就好比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大家觉得有利可图,纷纷效仿,在附近开设许多加油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若是变通思维,在一个加油站附近开发相关的副业,反倒能够达到共赢的局面。
⑤不要将到手利益全数用尽,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才能稳步向前,不自断后路。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47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