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鹏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幼教中渗透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渗透的内容,最后提出了幼儿教育中渗透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 孔子 人格教育
一.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幼教中渗透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的人格和权利,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同时要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发展。孔子的人格教育也是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课程的教育要改变重视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课程的综合设置,体现基础课程的综合性与均衡性,这和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六艺课程是类似的。由此可知,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和《纲要》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所以在幼教中渗透孔子人格教育思想是有必要的。
二.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渗透的内容
孔子人格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君子,“仁人君子”是孔子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一般能讲究道德修养,集“仁、智、勇”于一身的就是君子。在幼儿教育中,若要按照“仁、智、勇”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显然是难以理解的,只有将这些人格教育通俗化,才可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具体来说,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幼教中渗透包括下述几方面:
1.敬爱父母
要对幼儿渗透孔子人格思想,首先要从尊敬父母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要绝对服从父母,而要重视幼儿独立人格的权利,应该在培养幼儿独立自由人格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热爱父母、教师、小朋友等,但是热爱绝非是服从,而是一种理性的爱,要重视培养幼儿真诚的仁爱品质。仁爱是人们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做人、与人交往和成才的根本,所以,在幼教中必须首先首先打好这个基础。
2.立志进取
孔子人格教育中指出君子要志存高远,乐观进取,尤其是21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压力与日俱增,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不仅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还必须具备意志品质。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多数父母对幼儿的事情都包办了,很容易使幼儿形成依赖心理,导致幼儿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父母在教育时要注意把握事情的度,防止出现“过犹不及”。幼儿园也是如此,通常都安排固定的课程和明确的教育目标,这些都安排妥当,就会造成幼儿没有自主性,因此幼儿园在教育时,要重视生成课程。
3.乐观坚强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从容和安宁的心境。现今社会不稳定因素太多,如四川地震,瞬间很多幼儿就变成了孤儿,健康的孩子变为残疾,然而仍然从孩子眼中看到了坚强。对于幼儿教育,应该从其内心出发,教育其能够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中出现的认可困难,教学他们积极的看待人生,勇敢迎接生活每一天。
三.幼儿教育中渗透孔子人格教育的具体措施
1.让幼儿了解传统道德礼仪
要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必须要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了解其内在意义。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图画、讲故事、儿歌、舞蹈等让幼儿对孔子人格教育的礼仪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百孝图》,图中的每一幅画都代表一个故事,教师可让幼儿观看,并对幼儿进行详细讲解。
2.以礼约束幼儿的行为
幼儿在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传统的礼仪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现实情境中约束幼儿的行为,例如:教育幼儿多为他人着想;别的小朋友不借东西的时候,不能发生矛盾;要尊重其他小朋友的劳动;引导幼儿帮助别的小朋友;别的幼儿生病时要多关心;要积极照顾新来的小朋友等。
3.在模拟情境中升华幼儿的情感体验
成人对于自己的行为能够及时进行反思,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思维水平还比较低下,基于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转换角度,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采用角色扮演法,体验对方的感受。例如:哑巴表演、空椅子表演、改变自我等。
总之,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孔子人格教育思想,使幼儿教育能够向着更加丰富、内涵、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