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诗中的愁情

2015-05-30 13:43周立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愁情诗歌鉴赏意象

周立昕

内容摘要:“愁“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难逃的情感,中国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制度给予了滋润”愁情“的土壤。中学语文课本中表现作者愁情的意象有很多,准确分析这些意象的内涵,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主题,揭示作品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诗歌鉴赏 意象 愁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辰中,诗歌是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学习中国古诗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意象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理解这些传统意象对于鉴赏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笔者总结了高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几类表达“愁”的意象做简要解析:

一.表愁情的植物类意象(柳、芭蕉、草木、梧桐)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在岁月中生长调零,诗人遇见了它们,就自然的将它们同人类的种种境遇联系在一起。

《诗经.小雅.采薇》中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愁苦的离别情思。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来表达自己的离别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用“杨柳”这一意象突出表达离别时的惜别之情,全诗流露出一种凄清悲凉冷落的意境。

在古人眼里,自然生长的芭蕉最能触动诗人的心情。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芭蕉加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更让人备觉凄凉。与此相似的诗句还有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芭蕉还用来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子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表现愁情最多的意象,表现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李煜的《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二.表羁旅哀愁的动物意象(蝉、猿、杜鹃、大雁)

当具有某种特征的动物出现在诗歌中时,也具有奠定诗歌感情基调的作用。比如“寒蝉凄切”的蝉鸣表达了作者悲凉哀婉的羁旅情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由于猿的叫声往往给人凄惨的感觉,所以诗人们习惯用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杨花落尽子规啼”“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啼和同类异名的杜鹃“杜鹃声里斜阳暮”“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物象由于“杜鹃啼血”的神话和声音酷似“不如归去”而带有一种凄凉哀伤的思归象征。同样经常用来表达思念故乡的还有“鸿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就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三.表愁情的天体及江河意象(月、落日、风、水)

天象在中国诗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诗中出现的日、月、风、意象随处可见。其中“月亮”更被看做是思念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的形象已将深入人心。太阳总是在即将落下时,最能激起诗人心中隐藏的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诗人喜欢用“斜阳”、“夕阳”、“落日”来传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情怀。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风由于自身的属性,常常给人凄凉、冷清之感。所以“风”多代表萧瑟、别离。在中国古诗词中,有“春风”和“西风”两个意象,“春风”除了代表离别和思乡之苦外,还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西风”以词中居多,诗中相对较少。“西风”较于“春风”更多添了一丝萧瑟、清冷和悲凉。它属于秋季,便有了一些季节色彩。如最有名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古诗中表愁情的意象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现代高中生应在课下多读古典文学作品,走进古诗精美的世界,了解那些被古人赋予了特殊色彩的客观事物。

参考文献

[1]钟力明,《论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意象理论关照下的审美化阅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颜丙芹,程桂红《解读意象 品味意境—诗歌鉴赏技巧浅谈》[N]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

猜你喜欢
愁情诗歌鉴赏意象
乡愁
抚远意象等
悲雨说
悲雨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愁情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