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来于生活,归于生活。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知识易于理解和接受,活跃课堂氛围。本文就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二氧化硫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67-02
SO2是高中化学中含硫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它既有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自己的特性。它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其性质之复杂,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困惑,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高一学生可能对理论性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但他一定会关心每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把SO2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结合课堂化学知识的要点,在课堂上展开生活疑难点分析,将知识蕴含在生活化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达到寓教于乐,传到授业解惑的效果。
一、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SO2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化学方程式,是学生以前所未曾接触过的;说它熟悉,是因为对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哪见过,好像在哪听过。所以在课前准备环节中,我以“生活中的SO2”为题,要求学生留意发生在自己身边与SO2有关的事情和现象,每人做一份资料卡,为老师提供教学素材。据学生调查了解发现:①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来源;②燃放烟花爆竹后,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就是SO2的味道;③SO2可用来漂白纸浆;④《法制晚报》报导,京客隆劲松商城销售的“味美发”海米下架,原因被查出不得检出的二氧化硫………“生活就是一本活的化学书”,发现生活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使生活问题化学化的过程。
二、导入生活,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盎然。“民以食为天”, 所以我决定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加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入手。
【情景导入】教学活动开展前购买一定数量的冰糖,做成三份样本:①颜色比较白,不算太透明,小颗粒的;②颜色很白,而且非常透明,小颗粒的;③略带淡黄色的、大块的。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身于去超市购买冰糖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进行辨别挑选。
【举手投票】学生绝大多购买第二种,原因是它白净、漂亮。
【质疑探究】其实,不仅仅是冰糖,像银耳、蘑菇、腐竹和虾皮等等,不少消费者都喜欢购买白白净净的。但白净就能代表干净吗?可知这雪白的颜色从何而来?
【新闻连线】
这就引出了SO2的“漂白性”, 达到教育无痕的理想状态。食用了SO2超标的食物到底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会使人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同时,SO2还是杀伤力巨大的致癌物质。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最新食品安全二氧化硫超标事件共达12起之多,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强烈刺激到了学生敏感的神经,激发了学生想要深入了解SO2的兴趣。
三、走近生活,合作探究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足够大的好奇心时,才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索欲望。所以在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时候,我积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SO2性质的亲切感,激发学生想要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的冲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介绍SO2的还原性时,我预先请学生观察了两个削皮的荸荠,一个放置于空气中,另一个浸泡在水里。学生发现放置于空气中的荸荠很快就会变黄,而浸泡在水中里的几乎不变黄。这是为什么?学生猜想去皮的荸荠浸泡于水中可减少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可减慢其氧化变色的速度。那么摊贩上所卖的去皮荸荠并不浸泡在水里,但能放上半天甚至一天仍就洁白如初,这又是为什么?
【新闻线索】
再次引导学生思考SO2能抗氧化,说明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学生推断:SO2的还原性。顺势利导就以“如何证明SO2具有还原性”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交流。有的组说:“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有的组说:“SO2能使溴水溶液褪色。”还有的组说:“SO2能使FeCl3溶液褪色。”……学生的回答争先恐后,紧张而又兴奋。接著我又发难:“如何证明SO2使酸性KMnO4、溴水、FeCl3等溶液褪色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教室里一阵喧闹后又陷入一片寂静。“我知道了可将褪色后溶液加热若不恢复红色,则说明不是SO2的漂白性。”“我认为SO2能被FeCl3溶液氧化成SO42-,再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就能说明” ……这样的课堂少了老师的喋喋不休,多了学生的你言我语,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SO2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四、学以致用,服务生活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为生活服务。利用多媒体将我国酸雨的产生、危害以视频、图像等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使之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解决酸雨带来的危害,各国烟囱的竞相升高,“圣诞老人,一路小心!”这个的标题应景而又讽刺。
设问加高烟囱真的能减少酸雨的危害吗?答案是“NO”。于是我请学生分角色讨论你能为减少酸雨的危害做些什么。(1)假如你是化学老师?(2)假如你是农民伯伯?(3)假如你是硫酸生产厂的工程师?(4)假如你是环保局局长?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真正了做到学以致用。
衣、食、住、行、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化学的气息。离开了生活的化学,如同离开了水的鱼儿,失去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生活讲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的真实,学的快乐,学的有用!
参考文献:
[1]丁春羊.在探究中发现——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20(11):23-24
作者简介:
是妤(1981年-),女,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常熟市中学高一化学组,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