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本能是寻求安慰

2015-05-30 10:48辛茜
安徽文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振国阅读者小说家

辛茜

假如散文是一片叶子,小说就是一棵树。树有建构的作用,能使一棵树在全景中独立,让人们在更大的空间里看到它。

张殿权的《哪个路人没有悲伤》是中篇小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读一个中篇是需要时间的。但这个中篇并没有考验我的耐心,作家的叙述,让我置身于小说营造的虚幻世界,并让我确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符合小说的属性,虚幻与真实。

女主人公程晔的悲惨遭遇,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似曾相识的人和事。但吸引我的不只是程晔的悲痛与哀愁,更多的则是由于她的伤感、悔恨和怀念导致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这同样是小说的属性,用一条与主题相关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的情节,又像一根结实的枝干,支撑起每一片树叶。

阅读中,我被程晔巨大的悲情感染。被梦幻般,我所热爱的古典爱情打动。我是如此期待,与程晔相关的整个事件没有发生,或是出现奇迹,让她的爱人复活。这同样是小说家的能力。感知与体验的天赋,令我产生了模糊性而不去追究真实性的阅读快感。但同时,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感到了更大的悲哀。

小说塑造的人物进入画面,虽然只有关键的两位。程晔与在家赋闲的警官康振国。然而,他们身后,除了被精神病患者砍死的彭鹏,跳楼自杀的杨新宇,意外致死的中学同学,还有留在人们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那些因饥荒,因传染病、战争、地震、海啸、矿难死去的千千万万的无辜者。那些不安的亡魂。

死亡的阴影,活着的意义,生命的脆弱,仿佛一个死结,紧紧纠缠控制着程晔的意识,使她无法自拔,也无力挣脱。也让我在死亡和恐惧面前,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情感,通过小说本身,以自己的体验方式,想象整个人类,进而产生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程晔的心理感受、情绪变化。她的极端行为与苦苦挣扎,完全由复杂的心情,甚至有些变态的心理支配。作为一位涉世不深,简单纯洁的年轻女人,沉重的打击使她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无常,人的不可确定命运以及幸福含义的困惑,使她的痛苦,拓展为对人类普遍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思考与探求,上升为对生活中人物命运各种偶然性与不可预知的关爱。正是这种与人类本身密切相关的亲近感,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无法忽略的力量。但,这一艺术魅力存在的焦点不是因为程晔的性格和道德,而是世界的属性。

如此,退休警官康振国以及这个人物对程晔的关注,对故事的起伏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振国不是一个救世主,但他的善良、职业特征和人生经验,促使他在与小说女主人公的接触中,完成了对一个踌躇者心灵的救赎。我们不可能要求张殿权的文学创作、对康振国这个人物的塑造过程,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对人性的理解那般完美,他的品质与性格矛盾的复杂性也远远不能完全说明生活中人物的丰富性。可是,这个人物毕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而不是在用苍白的说教,阐述人类对于死亡、灾难、爱情的解读和思索。这是张殿权的小说构造,他甚至用了让康振国几乎意外致死的情节,来更进一步地说明死亡的哲学命题。

想象一下,如果小说的作者,最终借助康振国死亡的结局来刺激程晔的灵魂,是不是更有效,抑或会让程晔更加绝望地对待死亡,对待命运呢。显然,作者在此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态度,而不至于为阅读者提供更加难堪、悲观的主题。实际上,现实生活远比小说家的想象更为残酷。

这不免让我对这部小说的主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小说的主题,关乎生活的深沉观点和洞见,是小说中隐含的意义。当小说家有意识地想到这个隐秘中心,正是因为它而写作的时候,对它是了解的。但有时,小说家对此也许一无所知,需要阅读者的智慧和认识能力。

我相信,这篇小说的作者,对于自己写作的动机和主题是明确的。为此,他始终在建构,通过每一片叶子的逼真和精细,塑造一棵树的整体,使这棵树看上去丰茂、健硕。

随着情节的展开,程晔任性、敏感,因失去爱人,变得有些偏执的性格逐渐独立,小说的主题也因康振国的美好品格和行为被呈现。小说主题是人类有关死亡、灾难、命运的思考。人不能仅仅为生存而活着,不能因为死亡的结局,就不再努力,不再奋斗,不再去爱。

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与主题之间的距离,显示着小说的精彩和深度。伟大的小说家能够基于生活的细节和想象发现丰富的材料,并在作品中探索、发展并深入地揭示材料,以期传达深沉的人生观、人性。这与小说家的技巧和形式有关。有些小说家的主题会在小说完成之后清晰,有些会隐藏其中,让阅读者幡然醒悟。张殿权小说的主题随着写作进展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渐次推进,并以此带动阅读者寻找到这个主题。

主题如此重要,即使我们在臆想中将之因自己的经验和人生体验改变,获得完全不同的意义。类型化的小说家,会让阅读者在寻找主题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可靠。创造性作家的作品,比如约翰?勒卡雷的间谍小说,会令阅读者因为被激发起的追寻主题的欲望而精疲力尽。更多范围内,小说应该是给人创造安宁环境和从中获得快乐和启迪的艺术活动。当人们念及人生的脆弱,死亡的恐怖,世界的广阔,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时,一篇小说,若能起到安慰、镇静的作用,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很庆幸,受本文编辑的嘱托,阅读另一位安徽小说家的作品。这使得我身处的这样一个枯寂寒冬的夜晚,变得不那么冷漠。

责任编辑   李国彬

猜你喜欢
振国阅读者小说家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爱在拉萨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我和继父13 年
Enhanced spin-dependent thermopower in a double-quantum-dot sandwiched between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s∗
我和继父的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