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林
摘 要:本文论述如何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解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找准症结,强化学生有关于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找对平台,利用“微课” 有的放矢;把住关键,学思结合,强化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目的总结能力;把准脉胳,建立流程,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以审题促解题 。
关键词:物理教学;解题能力;提高
学生是通过解题来了解、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程度;是通过习题来整合所学的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因此,解题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多少与好坏。现在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非常差,甚至是一些最基本的题目也会做错,究其原因,既有学生自已的学习方法、态度的因素,也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偏差的缘故。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呢?
1 找准症结,强化学生有关于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物理的概念、规律和公式是学生进行物理解题的根本。在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中都会发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学生们解错题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对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的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造成的。
如学生在解答这道有关电阻的题目: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1A,则导体的电阻为 Ω,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是 Ω。
这道题很多学生会在第二空格得出0Ω的错误答案。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欧姆定律不理解造成的。学生只是简单地运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进行计算,因为电压为0,代入公式得出错误答案,而没有考虑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的,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再比如:
一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10N,若速度增大到2m/s,仍在水平桌面匀速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不计空气的阻力)( )
A.大于10N B.等于10N
C.小于 10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本题正确答案是B,但很多学生错误的选A。本题是一道概念题,考查的是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造成的,认为物体的速度增加是由于力的增加造成的,没有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理解清楚。
正是由于对物理概念、公式和规律的不理解不掌握,造成了学生这种本不该错的错误,可见,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的理解与掌握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物理的解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提高呢?
1.1 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要及时地做好复习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只能是初步掌握所学的概念和规律,在理解上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并不能很清楚、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实质。因此,我们可以硬性地要求学生课后要对物理的定义、规律和公式首先进行背诵记忆,记都记不住,又何谈理解与掌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醒学生复习要及时,不及时复习,会造成知识的遗漏。遗漏长期堆积,最后物理就成为为不可逾越的高峰了。
1.2 通过习题检验
物理的概念、规律、公式大都比较抽象,往往不好判断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了,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运用。学生可以通过解答一些具体的题目验证一下。一旦发现有不会做的,或做错的,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缺漏点在哪,也就能及时地补缺补漏了。
2 找对平台,利用“微课” 有的放矢
微课是近一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国内,微课的概念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所谓的微课说白了就是小课堂。它容量小,时间短,指向性又很明确,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能更有针对性地 、“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它还可以重复学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初中的学生日渐矜持,平时不愿意去多问问题,生怕丢了面子,而微课可以让他们去除这些顾虑。微课,只要有电脑和网络,或移动手机等能连接网络的工具,就可以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自主进行学习,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学习,也可以重复学习,不懂的或不会的知识一直学到会为止,既可让他们学有所得,又不会让他们觉得丢脸。
2014年的下半年,我在物理教学中开始运用微课进行补充教学。在设计微课时,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常错题、易错题、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编制,内容主要是解题思路、解题技巧,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如“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来判断电路的故障”此类题目,学生总是找不到解题的要领和技巧,我们就专门录制了一节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来判断电路的故障的微课,在微课中,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最后总结了解此类题的规律,即“电压表如果接在电路中断开点的两端,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那么电压表就有示数;电压表如果接在断开点的同一侧,电压表的读数为0”;同时电流表在通路时有电流,断路时没有电流,结合这两个规律,此类题目就很容易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进行调查,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3 把住关键,学思结合,强化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目的总结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我们也可以说,做而不思,做而不总结则罔。强化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目的总结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做过的题目还会做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会复习,主要表现就是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目没有进行总结和归类。如:
有两个分别标有“12V 3W” 、“6V 3W”的灯泡L1、L2 (不计温度对灯丝的影响),如果只让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不损坏。(1)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V。(2)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L1的电流为 A。
这道题目是由下面这道平时做过的题目,结合电功率的知识延伸而来的。
有两个用电器分别标有“10Ω 1A”和“15Ω 0.6A”字样,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到电路里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不得超过 A,其两端的电压不得超 V;若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到电路里,通过干路的总电流不得超过 A。
这两题是相同类型的题目,都是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不得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会损坏用电器”的原理来解答的: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必须以所有用电器中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中小的电流为标准;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压相等,所以在并联电路中必须以不同的用电器中小的电压为准,然后结合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公式就可以进行计算解题了。由于学生平时听课只注重答案,没有去进行解题思路、解题原理的总结,即使是同类型的题目,换了一个照样出错。因此,我们如果在复习时强化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目的总结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力是无可置疑的。
4 握准脉胳,建立流程,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以审题促解题
解题前是免不了要审题的。而审题时认真与否、仔细与否往往是能否解好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学生在分析自己解题错误原因时,都说是审题时看错条件了,看漏要求了。比如这样的一道题目:
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1),则加在A、B上的电压UA、UB和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IA=IB UA
C. IA=IB UA=UB D. IA
该题是电学的一道小综合题,主要包含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等知识点。这个题目会出错,其原因就出在审题时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没找准,没看对。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中,首先应该培养的是审题的细心。很多学生做错题目是因为审题不够细心造成的。其次,应该培养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的能力。比如上题中的“串联”两个字就是关键字。解题中我们如果抓住这两个字,这个题目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再比如这一道题:
在“测定2.5V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小红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
(1)请在图2的“○”内填入合适的“灯泡”和“电表”符号。
(2)小红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表1所示。断开开关时,发现电表如图3所示,其中电流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不重新实验,请你利用小红已获取的信息,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若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3V,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这道题学生的错误率非常高,第二小题211名学生中总共只有8人做对,第三小题第一空格只有7人做对。分析错误原因,就是审题时不细心:如第二小题中没有看清题目中的“断开开关”这几个关键词,学生直接就去分析题目,电流表的指针在0的左侧,就得出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的错误结论。第三小题第一空格,学生基本是直接利用表格中的数据代入P=UI=2.5V×0.26A=0.65W,得出错误答案。本题中的电流应该是表格中的数据再加上电流表的零点误差,即I=0.26A+0.04A=0.3A,然后代入P=UI=2.5V×0.3A=0.75W,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此外,要养成学生解答物理习题时的范式思维,即在审题时要:(1)抓关键词,看准题目;(2)依文想象,生成画面;(3)以图分析,找到抓点;(4)对应公式,列出式子;(5)得出结论,探究意义。
如这样的一道题:在炮艇前面60千米处有一敌舰,正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逃跑,如果要求炮艇在两小时内追上敌舰,则炮艇的速度至少应有多大?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思维规范来解题:
①抓关键词,看准题目——关键字:速度、追上:这是一道有关距离的题目;
②依文想象,生成画面——在头脑中想象出题目的情景,炮艇与敌舰之间的位置,它们之间的距离;
③以图分析,找到抓点——依照题目的意思,炮艇要追上敌舰,即炮艇在离敌舰60千米处与敌舰同时到达同一位置,照此画出草图,如图4;
④对应公式,列出式子;
根据题意,我们就可以列出方程:s炮=s敌+s0
∵它们的时间相等,∴有s 炮=v炮t,s敌=v敌t
∴v炮t =v敌t+ s0
∴v炮=(v敌t+ s0)/t
∴v炮=(45km/h×2h+60km)/2h=75km/h。
⑤得出结论,探究意义——最后答题即可。
计算类的解题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思维范式来进行。这样的一个思维范式如果建立起来,学生在审题时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然就会大大提高审题能力,解题能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