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015-05-30 22:27:39王富强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

王富强

摘 要:开放性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新型教学。其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全面提高素质。编拟一些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开放性数学问题在课本和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数学问题教学

一、什么是开放性数学问题

开放性数学问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解法不限制的数学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正确答案不唯一。常见的题型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条件和结论开放等。其特征就是条件和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即在题目中,让试题的条件、结论或者过程的一个方面或全部不给出唯一性,有待于探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放性数学问题的类型

1.条件开放型

没有确定已知条件的开放问题为条件开放型。在题目要求的结论下,请你补充一些条件,使得其适合题意。这种题目中常用“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得到相应的结论”的语句,需在解题时,假想有了相应的结论,然后执果索因,寻找能使该结论成立的条件。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O是它的中心,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

(1)如果__________,则△DEC≌△BFA(请你填上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

(2)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这是一道探索条件、补充条件的开放型试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通常采取执果索因的策略进行探求,假设结论成立,逐步探索其成立的条件。

2.结论开放型

如果寻求的答案是结论,则称为结论开放型。题目给出了确定的条件,但没有确定的结论,这类题目体现了如何根据条件去探索结论的多样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找出多种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2:写出一个y随x增大而增大的函数的解析式________。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时,通常采用由因导果的策略进行探求。该类题的特点是结论不唯一,但是一旦学生写出一个结论来,马上可以判断它正确与否,此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3.条件结论开放型

根据条件,由因导果可有多种不同的思考途径,解题时可有多种方法,这类题目强调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思考的多样性。

例3:如图,点E在AB上,A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分析:结论是两个三角形全等。故利用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定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来找结论成立的条件。这就要求对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等内容相当熟悉,同时,在思考过程中转向发现,猜想和探究,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变的能力。

三、如何加强开放性数学问题的教学

以上几种开放性数学问题命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求学生的解题思路要开放,思维要开阔,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过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的加工处理過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以上这一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

2.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

3.精心设计开放性命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于开放性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要求学生去观察、尝试、类比与归纳,依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与要说明的结论,加上严格推理论证,与有明确条件与结论的问题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设计开放性命题:

(1)改变命题的结构:①对教材中例题、习题有意识地将原题目的问题弱化改变,使其答案多样化。②隐去题目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让学生寻找其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最优条件。③隐去题目中的结论,使其答案多样化。④给出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2)增强命题的探索性:给出多个条件让学生去组合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讲完后让学生去研究平行四边形具有的性质:①AB∥CD,②BC∥CD,③AB=CD,④BC=AD,⑤∠A=∠C,⑥∠B=∠D。

(3)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一题多解,尤其是习题教学中,主要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开放是为了融合,在融合中求得最佳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性数学问题,或用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精心改造,或引导学生自编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开放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老师点燃的这束思维之火,一定会引领他们走上探索未来世界的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钱从新.有关开放题的几点探讨[J].数学通报,2009(11).

[3]孙企平,黄毅英.开放性问题对数学教学的意义[J].数学教学,2010.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开放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40
100例开放性手外伤的早期处理效果分析
寻求开放性道路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