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旅游背景下青岛旅游目的地建设新思考

2015-05-30 22:08:44柏豪
科技资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城市记忆历史街区

柏豪

摘 要:慢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对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基于慢旅游的视角提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慢旅游 旅游目的地建设 历史街区 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35-03

Abstract:As a new model of traveling, slow tourism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n Qingdao and it proposes concrete path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e view of slow tourism.

Key Words:Slow Travel;Tourist Destination;Historic District;Memories of City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物质与信息的快速流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渗入到每一个都市人的心中,为了追求速度与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这种快餐式的生活模式给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于是慢城以及慢旅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慢旅游就是人们走马观花式旅游的一种重新审视,人们开始思考旅游的意义与价值,改变那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模式。

1 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既有老城区别具韵味的欧陆风情,又有新城区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貌;青岛是“山、海、城”完美结合的城市,山在海边,海在城边,城依山势,海映山色,一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醉人风光。每年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但是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主要是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几个方面论述其问题。

1.1 城市旅游一日游占主导,游客未能深入体验

现如今背包游、休闲度假游等自由行成为旅游者旅游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许多外在条件的限制这种旅游方式还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更多的人为了减少风险,还是会选择报旅行社出来旅游。无论是自由行还是团体游普遍都存在一种问题,就是旅游的步伐很快,不能进行深入体验。慢城提倡的是这样一种行为方式:放慢脚步,敬畏自然,遵循传统,倾向与精神追求。而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最具特色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品牌。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较多,街区历史文化较丰富,但是开发时往往定位单一,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街区文化元素梳理不清,导致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清晰。如,旅游者在参观浏览整个街区后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区别于在别的城市浏览过的其他相似街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还导致街区历史越来越模糊,只有真正研究街区历史的文化学者或学生才能了解,教育普及面窄,对城市文脉的传承与保护有着负面的影响。

1.2 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的不完善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满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进而提高游客满意度,提高青岛市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青岛旅游产品的口碑,扩大对青岛市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青岛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以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为核心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力促进青岛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游客尤其是散客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指标。目前青岛市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游客与平台交互式沟通尚未建好,一些游客的需求不能有效的满足。

1.3 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

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城镇建设、道路、通讯、环保等多方面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青岛目前还没有健全的旅游集散中心,很多旅游发达城市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可以方便在集散中心乘车到达区域内任何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了解区域内各旅游景区的游览线路、门票价格、食宿条件、文化特色等相关信息。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治理是旅游目的地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青岛的旅游环境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但这也是目前青岛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普遍困扰的问题,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青岛市旅游的发展。

2 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思路

2.1 挖掘文化内涵,梳理文化脉络

对慢游者而言,旅游不再是购买一些纪念品,拍几张照片,而是要带回来一些故事[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说到底,旅游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旅游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感受与自身文化不一样的文化。青岛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宗教文化与工业文化。将其整合起来建设青岛的文化品牌标识。如,滨海休闲游,体验大海的广阔,沙滩的细腻;崂山道教文化游,体验本土宗教的博大精深;欧陆建筑风情游,体验近代青岛的历史沧桑;青岛啤酒博物馆游览,体验青岛啤酒扬名海内外的辉煌……这些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开发与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2.2 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张凌云[2]等认为智慧旅游的本质是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旅游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智慧旅游基于“跳岛理论”将所有的信息放在一个更强大的信息平台上,形成有效的运营反馈机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3 快交通与慢交通有机的结合,满足游客自身需求

距离与时间一直是游客出游的两大基本要素,交通的方便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除非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大于游客心中的时间机会成本,否则在相同的时间下,游客还是会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作为自己放松身心的场所。慢旅游就是要求游客能够慢下来体会生活,摒弃自己的日常生活节奏,尝试让自己慢下来[3]。其实是选择“快旅慢游”还是选择“慢旅慢游”,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完全可以根据游客自身的需求。如果游客希望整个旅程都能欣赏美丽的风光并且时间比较充足,那么就可以选择“慢旅慢游”,交通工具火车、汽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游客更倾向于在旅游目的地的享受,那么就可以选择飞机、高铁等比较快捷的交通手段。高铁时代的来临为“快旅慢游”提供了条件,成为沿途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产品组合、旅游新引力新创造的关键。

2.4 结合慢旅游特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旅游产品

体验性与参与性是慢旅游本质的特征,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设计的参与性比较重要[4]。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整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协调老城区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关系,规划老城旅游网络,构建以老城为依托的大青島旅游框架。开辟老城街道游线,巷漫步,体验纯朴民风与古城沧桑,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领略建筑构筑之历史美,增长建筑知识,领略海域山丘的自然美,开阔胸怀。由于老城区范围大,遗产多,需要有效的旅游规划组织,设置串联遗产的旅游路线,给予适当标示。无论是历史街区、名人故居还是里院都值得游客流连徜徉,这背后许多的历史故事值得去挖掘。青岛历史街区适宜的空间尺度、浓厚的休闲氛围、非常适合慢旅游,需要游客步行或驻足来切身体会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 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保障措施

慢旅游的发展不仅包括游客可感知的外部体验,并且需要强大的后台作为支撑,整个系统正常运转要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公共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在慢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引导经营者、居民和游客参与慢旅游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慢旅游的发展,在重视慢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慢旅游生态城市的建设,以生态休闲城市建设标准为游客提供慢旅游活动得以开展提供保障。政府支持环境保护建设,鼓励环保科技,政府对于慢城理念的宣传,以及相关意识的普及教育,对政策的执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年奥帆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一系列的世界性节庆赛事的举办为青岛建成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及休闲城市奠定了基础。

3.2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就是发挥旅游的目的地的综合优势,将旅游吸引物作为主要竞争力的现状转变为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公共救助服务5个方面。 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主要包括专线大巴、公交车以及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系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指示系统、旅游信息知识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系统、旅游信息类公共读物以及旅游网站等旅游信息的发布与查询系统;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卫生防疫、旅游食品安全、旅游公共秩序维护和旅游消防安全以及特种旅游项目安全等。旅游公共环境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区环境卫生管理、旅游区环境质量监测服务以及旅游公共卫生间建设管理等。旅游公共救助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安全救助、旅游服务质量救助以及旅游行程救助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虽然不是吸引游客来此的关键因素,但是其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作保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游客的体验值。

3.3 优化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旅游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尤其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建立旅游职业培训时效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增强实务操作能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委托高等院校培训、赴国(境)外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与市劳动就业保障部门、旅游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健全旅游专业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职业技能考证培训体系。支持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有管理经验、有较强旅游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完善旅游人才资格认证管理办法,逐步形成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管理、评估认证机制和专业人员聘用体系。通过专题培训、研修、考察、挂职等方式,大力培养熟悉旅游专业发展规律的党政人才。

参考文献

[1] Ralf Buckley. Tourism Under Climate Change:Will Slow Travel Supersede Short Breaks[J].A journal of the Human N,2011(2):328-331.

[2] 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2.

[3] 李君轶,唐佳,张高军.慢游:概念、特征及动因[J].思想战线,2012(6):118-122.

[4] 李庆雷.慢旅游的基本理念[N].中国旅游报,2013-11-1(12).

猜你喜欢
城市记忆历史街区
我国“城市记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档案管理(2017年2期)2017-02-25 20:39:01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海派时尚之服饰流行元素发展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19:49:17
天津先农大院一期历史街区改造路径评析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中国名城(2016年12期)2016-12-07 18:20:47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3:59:40
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延续城市记忆分析
现代园艺(2016年4期)2016-03-24 19:35:29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铜陵城市记忆保护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3-24 16: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