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引导策略探析

2015-05-30 21:52荀巧孜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单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力求突破教学困境,主要从三方面就课堂教学的思维引导策略的内涵、具体方法和实施要点进行探析,力求通过思维引导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最终提升单招语文课堂的教学品质。

【关键词】单招语文 课堂教学 思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48-02

语文是单招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要升学的单招学生而言,语文又是各专业必考的高考科目,所占分值为150分,学好语文、提升语文成绩,能实实在在地为单招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加码助力。

但是,单招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其不少做法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主要表现为:语文课堂以教师为本位,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机械的书本知识为本位,漠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以静态教案为本位,压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灵动性和创造性。单招语文课堂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逐步错位、变形、变味、变质。

为了改变现状,使单招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困境,笔者尝试在课堂上实施思维引导策略,力求剔除单招语文课堂教学的痼疾,提升单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使语文课堂重新涌动生命的活力。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单招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引导策略作一浅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好奇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引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进他们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思维引导策略的具体方法有:1.层进式。层进式提问是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对有一定深度或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地提问,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然后经过层层剖析、推进,最终解决问题。2.分割式。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大问题分割成若干个并列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单招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整体性增强,教师可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通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让原来的大问题也迎刃而解。3.比较式。单招学生的知识日益丰富,视野也逐渐开阔,但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思考性和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較、推理去探究问题的规律和本质。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尤其是引导学生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先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沿着未知和已知的联系去思考,使学生思维有明显的倾向性,较易于找准解决问题的抓手。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问题设计要能指向高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其次,要鼓励答案创新,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师无须为追求所谓“标准答案”翻来覆去地提问,要鼓励学生的求异、多向思维,以此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巧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最后,可适时得当地追求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趣味性,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激发学生在愉快和谐的心理状态下自主探究学习。

二、课堂联系生活,确立“大语文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地成为教育。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类认识事物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围着对象转,名为知性或理性;二是进入事物的内部,被称为感性或直觉,与对象融为一体,并随着对象一起波动、生成,才能获得对对象的完整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语文课堂僵化、封闭、凝固等弊端,通过引导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让语文教材中的平面知识重新恢复立体活力,使学生充分享受研究与发现的乐趣。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单招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将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准备室,并将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接受和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课堂联系生活思维引导的具体方法有: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与学生一起在生活中扩充更多、更好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场景。如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编写校本语文教材;可以定时有体系地开展专题式语文学习活动;可以开设阅读课,鼓励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有计划地进行名著导读等等。2.延展课堂教学空间。语文课堂教学要往课外延伸,打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与其在课堂上与学生高谈阔论,不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社会,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让他们去亲身感受、发现,自己动手。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调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由此在写作时也有了生活的“源头活水”,能写出内容丰富充实,情感真挚的文章。

在实施课堂联系生活的思维引导策略时,教师要注意:第一,将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方式一定要巧妙,要恰到好处,切忌矫揉牵强。这要求教师换位思考,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课堂联系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才能得当,被学生接纳。第二,要联系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单招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把生活情境和课本知识相联系,使他们感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第三,教师业余要注重多阅读,多细心体察生活,重视积累,加深思考,善于捕捉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提示启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的资质存在差异。面对资质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充分发展。单招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悟性较差,反应较慢,对自己的智力、能力存在怀疑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对这类学生应善用提示启发的思维引导方法,让其产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一方面给学生思维松了绑,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自信,让他们产生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之后的学习中会努力拓展思路,寻求自身更大的突破。

课堂提示启发思维引导的具体方法有:1.背景提示法。单招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经典篇目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知人论世,用文章的写作背景来提示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意。2.期待性重复提示法。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内容较多,节奏较快,容易导致学生思维越来越疲惫、迟钝,悟性较差的后进学生更是与课堂思维脱节,反应较慢。对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用期待性重复提示的方法让这类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抚慰和支持,获得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启迪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侧向、逆向思维提示法。当学生的思维陷入瓶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侧面进攻”,从旁的角度,以旁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或者反其道而行,从与传统思维习惯相悖的角度思考,从而打开思路,另辟蹊径,找准问题突破口。

教师在课堂上提示启发学生时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要因为悟性差的学生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而流露出轻视学生的态度,伤害他们的自尊;第二,在提示前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把握启发时机,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三,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提示启发,启发引导的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而定,要善于拿捏提示启发的“度”,掌握“火候”,以求收到最优效果。

除了上文谈的三方面,课堂思维引导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擅用语调变化调节学生思维,教师通过音高、音质、语速、节奏等的变化来表情达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布局合理、美观灵活的板书与学生目光、思维同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效得当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配合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多摸索、总结,力求通过有效的思维引导方法优化单招语文课堂教学,使单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6

[2]吴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优化设计探析[J].教育探索,2008,(9):32

[3]王柏勋.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研究,2006,(9):82—85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5

[5]何东亮,丁瑜.师范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358

作者简介:

荀巧孜(1982年12月-),女,讲师,文学学士,主要工作:单招语文教学,研究方向:单招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