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5-05-30 19:04:54刘妍妍李兴广王义君陈殿仁陈磊
科技资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能力培养

刘妍妍 李兴广 王义君 陈殿仁 陈磊

摘 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工程实践创新优势,学生通过参与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掌握工程实践基本技能,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不断有意识的强化工程应用实现过程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能力培养 科技创新平台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01-02

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大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人才大国,首要任务必须成为一个教育大国和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担负着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神圣使命,如何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是与企业和研究所建立项目联系,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研究所的项目工程经验优势,联合发展。北京中关村很多科技密集型企业的智囊团几乎都来源于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

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结合科研优势建立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团体,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背景,科研底蕴深厚,其组成教师都是长期承担科研任务的科研骨干,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素养。科技创新平台可以为学生从事科研工程实践提供良好科研和人文环境,是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沃土。由于参与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很多同学具有了较好的工程素养,具备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头脑灵活,实践能力强,毕业后均成为各行业的业务精英。

1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及意义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等育人的各个环节上,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磨砺创新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需要按照社会的实际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模式就是让学生直接与创新创业的实体联系在一起,利用学校、学院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质,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实现学生教育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等育人各个环节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學模式的不断改革,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让学生处理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前沿专业知识的关系,真正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科研工程实际方面的训练,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强化科研工程实践教育。

2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1)优化创新型教育课程体系,让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驱动模式引入课程体系。

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相关的工程实践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认知工程实践过程的机会,提高创新教学内容比例,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

①构建全方位创新实践支撑平台,推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

为解决常规模式中实践投入不足的问题,搭建“引导、激励、环境”三方面结合的全方位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构建良好工程实践导向、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工程实践环境,主观上灌输实践理念与激发实践热情,客观上提供全天候工程实践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省微波技术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在微波天线的理论课程基础上,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特点增设天线测试认知实验课程内容,填补学生在微波天线测试相关知识的空白,增加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雷达通信系统、自控检测系统等工程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工程实践环节。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将抽象的微波和雷达信号处理的知识转化为工程应用的实践。

②实施课内外结合的贯通式创新实践活动,构建立体化综合实践体系。

为解决常规教学中课程体系结构僵化、教学视角局限于科学性知识等问题,通过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增加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形成贯通式课程体系,构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三层实践模式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的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到工程应用的过渡,建立“宽-学科专业,深-工程前沿,厚-数理基础”知识体系。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省微波技术实验室工程项目情况,综合现有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项目,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创新项目,取得创新学分,以项目驱动的模式开展学生的工程实践实训。

(2)结合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原动力。

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以前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教师或者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有限。根据这一情况,要求教师即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辅导能力。改革教师培训和评价制度,注重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评价,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的能力。

(3)结合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现状,建立校企创新合作教学模式,给学生真正的创业环境。

校企合作教学是完善和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科技创新平台由于其科研优势与企业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企业中建立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使他们通过实践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将优秀的学生引荐到优质企业,让企业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力,让高校成为企业的创新人才储备库;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创业需求提供交流平台,把企业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交流培训,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了解创新创业的需求,结合科技创新平台的项目需求了解行业需求,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4)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学生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推动创新活动向高层级发展。

在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往单纯的以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合理的、片面的。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体系更深入化。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部分,如:项目完成情况、竞赛获奖、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可折合为对应课程学分或以创新学分的形式累加到毕业学分中,设立必修的创新学分,增加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广度。

(5)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反馈机制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反馈机制提供的反馈结果及时总结,修订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科研、实践各个环节,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

3 结语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学术方向、科研能力、教师团队等优势正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沃土。从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实际情况出发,在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构建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曹帅.“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效科技,2014(4):47-48.

[2] 张定才.普通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22-25.

[3] 胡杰,张文栋,李国才.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8-19.

[4] 周海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J].教育视点,2014(2):10-1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能力培养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5:11:22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38:56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24:5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18:49:10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27:11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3:12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