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开设设想

2015-05-30 10:48:04朱燕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朱燕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鲜明旗帜下,在五彩缤纷的选修课程中,《外国小说欣赏》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由此,以《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为原点,精心编写了校本选修课程。这门选修课程二度开发及开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简洁勾勒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开设;勾勒轮廓;提升境界

一、把握选修教材的体例特征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分为八个单元,依据小说的基本元素设定,基本元素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这些话题的阐述不是经由一般意义的层面,而是偏重外国小说的特质方面。话题的内容呈现多采用举例、提示等深入浅出的方式,深度按高中生的中等水平而设定。

教材的单元体例为每个单元分成三个板块: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阅读板块分精读与略读两部分。精读作重点突出的课堂赏析,略读用课外途径作有效指导。话题板块分基本话题与延展话题,前者精讲,后者根据实际情况略讲。话题的讲解以介绍文学常识为尺度,勾画外国小说某一方面的变化脉络,引领学生把对小说的分析推向纵深。思考与实践板块由一些思路新颖、别具一格的思考题与跟单元所述小说元素相关的实践活动构成。思考题关乎小说题旨、关键、奥秘、精要甚至借此延伸的美学、哲学和风俗等思考。探究这些思考题将促使学生对作品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理想的阅读姿态,生成别样的进入作品方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说文体的感悟,不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編写校本课程的初步构想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开设时间为高二下学期。每单元的课时数为两周(2课时)。精讲篇目1课时,略讲篇目与话题讲解1课时。《外国小说欣赏》的校本选修课程编写设单元为板块,以话题为主线,由“单元提示”“背景链接”“文本赏鉴”“学法探微”“高考点击”“能力拓展”六部分构成。“单元提示”既有对话题提纲挈领的归纳,也有对作品的大致描摹;“背景链接”除了对作家生平经历和创作特色的介绍外,还有对作品创作背景及引发影响的评述;“文本赏鉴”紧扣单元话题,精选出作品最具特色或存有疑惑之处,加以动情的欣赏和深入的探究;“学法探微”从特定的小说元素入手,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欣赏方法,引领他们找到合乎情境的欣赏路径,提升其人文素养;“高考点击”展示该话题的典型题例,给学生指明测评的方向,让学生胸有成竹;“能力拓展”设计了与本单元主旨相关、风采各异的其他外国小说,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欣赏的广阔平台,提升他们的小说欣赏能力,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

三、开设选修课程的基本设想

以下以“情节”话题为例,呈现《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开设的设想点滴。

第五单元情节

单元提示

本单元的话题是“情节”。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是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传统小说往往以核心情节作为故事主线,而现代小说淡化情节。情节运行整体上遵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模式。“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大大小小的摇摆使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情节运行中会设置“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转折,这些转折为下面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单元中《清兵卫与葫芦》讲述了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天赋的小学生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在桥边》展示了在不重视精神的战后仍保持着个人精神追求的一个战士的情绪起伏,让我们感受到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那微不足道的悲欢。

背景链接

1.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他是二战中少数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有良知的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经评价他“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其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在创作方法上崇尚现实主义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影响。

海因里希·伯尔是一位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六年战争生活的种种经历,成为他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其作品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或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他全部创作的结晶是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他也因此获得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课文背景

孩子的志趣、个性在大人们的干涉、阻止下被无情地扼杀,这种悲剧在过去,也在现在,在日本,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不断地上演。《清兵卫与葫芦》的现实意义非常深刻,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

《在桥边》在极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阐释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文中既有小人物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理想主义的欢乐精神,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文本赏鉴

1.《清兵卫与葫芦》中情节的摇摆

摇摆的呈现方式: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

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幸亏教员只管训斥,没有注意到葫芦。

(3)清兵卫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父亲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它们“一个一个地砸碎”。

作者在简单的情节框架中精心设置的几处“摇摆”,使情节跌宕起伏,也丰富了小说的审美意韵。

2.《在桥边》中“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情节运行到最后,似乎要滑向悲剧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情节再次出现摇摆。“我”幸运地逃过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从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结局的“出乎意料”冲淡了小说的阴郁色调,而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又增添了作品的反讽意味。

学法探微

1.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清晰把握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2.体会“摇摆”对情节的延宕和推动作用,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3.分析“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深入探究小说的多重主题。

高考点击

以2010高考语文浙江卷《静流》为例,此处略。

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20分)

玩笑[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

2.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4分)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在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6分)

在新一轮的《外国小说欣赏》开设进程中,校本选修课程编写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感慨去粗取精,尘埃落定。我深信,如若携有清晰的课程理念、饱满的二度开发热情、坚定的开设意志,那么,在门类繁多的选修课程开设经历中,咂摸的甜蜜会精度提纯,触碰的苦涩会齿颊回甘。进而在课程改革的波澜壮阔中,若事事时时都常思、常想,如粗枝细叶总精耕细作,在痛并快乐着的教育生涯中定会时常观赏到更清澈的蓝天,捕捉到更馥郁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杨坚飞.《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中阅读主体的缺失与重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4).

[2]何华.文体视野下的外国小说欣赏[J].文学教育:上,2013(5).

[3]沈洁.人教版选修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张阳成.《外国小说欣赏》教材指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7).

[5]贾桂强.《外国小说欣赏》微瑕细评[J].文学教育:上,2009(9).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财政与金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29:27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