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阳
摘 要: 在现实复杂的经济环境里,市场机制不一定总是能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可能出现低效率,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垄断、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不一定仅仅依靠市场自身就能解决,还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制订对策来应对。
关键词: 市场;失灵;对策
西方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在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经济人理性支配下一般无心去促进公共利益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的选择,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1]在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下,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可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社会经济最有效率。
但是在现实的众多经济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原理并不能完全成立,市场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价格传导机制不到位,进一步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这就形成的“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市场失灵,指维持合乎需要的活动或停止不合 需要的活动,其价格——市场制度偏离理想化状态,致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出现低效率。[2]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有自然性、协调性、系统性三个特征,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崇尚经济自由主义,随后的古典经济学家如穆勒、马尔萨斯等从生产过剩、分配不公等现象对市场的缺陷提出质疑。到了19世纪末边际革命兴起之后,张伯伦等开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垄断竞争和垄断情形下生产者的行为,找到市场深层次的缺陷,从而正式发起市场失灵理论。
1920年庇古发表旧福利经济学的经典之作《福利经济学》,确定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标准、社会福利最大化标准,并提出了外部性理论。紧接着诞生的新福利经济学批判的融合了庇古的理论,以帕累托最优为中心,重点研究市场的缺陷。新福利经济学不仅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评判市场的优缺点,也研究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同时市场失灵的评价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垄断型失灵、公共物品供给、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等。以下将介绍这几种市场失灵的情形。
(一) 垄断性失灵。 当某个行业集中在一个垄断生产者手中,垄断 者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制定的产品的价格必定高于商品的边际成本,消费者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减少。垄断者获得额外的垄断利润,而消费者必须花高价购买总数量更少的产品,从而市场因为垄断而失灵。实际上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其他不完全竞争厂家都面临右向下的需求曲线,价格就不等于边际成本,市场就会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处于低效率之中[3]。
(二) 公共物品供给。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其中非竞争性是说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允许一定范围人同时消费该产品,而非排他性是说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此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特征,消费者在消费公共物品的时候付出的机会成本是零,不会为了获得公共物品而同别人比价竞争,因此消费者只会付出极少的成本产品的生产者。所以当所有的消费者都采取这种相同的方式获取公共产品的时候,生产者的所得就会小于生产成本,导致公共物品没有产出,市场失灵。为了应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政府必须或者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引导公共物品的供给。
(三) 外部影响。 在现实经济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好处或者坏处,却没有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支付相应的成本。前一种情况经济活动的个人收益小于社会总收益称之为“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将会使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处于不足的状态,与之相对的后种情况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总成本,即“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将使得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总的边际成本,使产品产量处于过多的状态。由此可见不管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只要是存在外部影响,都会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市场失灵。
(四) 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是说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相对意义上的足够多的信息并由市场主体有效的配置相应的资源。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的主体对市场信息的获知是不对等的,信息掌握比较充分主体相对于信息匮乏的主体往往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比如市场中的卖方由于更加了解所卖商品的信息,不仅可以通过出售信息而获利也可以通过虚高的价格或者以次充好而获利。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能造成的市场效率低下,使市场失灵。
三、 应对市场失灵的对策
前文分析了市场失灵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种种表现形式,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难以解决市场力量无法触及的区域。根据不同的市场失灵形式应需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求消除市场失灵带来的影响。
(一)对待垄断的对策。 垄断利润存在的原因在于行业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资源配置过少。垄断是市场发展的产物,一般情况下无法由市场独自消除。国家应该制订反垄断法、限制垄断价格、严格控制垄断寻租行为,其次应限制垄断行业的工资额度、增加垄断行业税收,国家同时应该引进资本和新型行业的竞争力,最后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加大投入来提高产出 ,同时采取公共定价的方式来抑制垄断高价,并对自然垄断行业严格监管。
(二)对应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市场的价格机制一般只在私人物品场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公共物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大众会基于有限理性隐瞒真实需求,总是期待“免费乘车”,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公共产品市场无法不依靠政府自我运作。所以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依据社会整体的利益进行决策并且通过自身财政收入来提供供给和调节。同时政府应该监控公共物品中的次品、废品以免流入社会而对社会造成远大于私人物品的危害。
(三)对应外部影响的对策。 外部影响导致市场低效率、资源配置不合理。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外部性的影响。一是使用补贴和税收政策,从而引导企 业考虑外部收益或者外部成本。国家对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使该企业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的补贴,同时对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收使企业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税收,从而增加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对于相互有外部影响的企业进行合并,当有正负外部性的企业进行合并之后外部性被内化,合并之后的企业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生产,外部影响消失。三是,合理确定财产权。外部影响在很多时候是由于产权区分模糊导致的。由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且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不论谁拥有最初的财产权,市场的均衡都将有效率。
(四)对应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由于人的认知的限制,人没有能力知道外界事物的所有信息,而市场里的信息“相对”不完全是说市场主体不能得到足够多的信息来实现配置资源,因此市场参与者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市场信息,同时,为了市场的高效率,为了价格能真实反应产品的属性,政府和市场应该尽可能多的披露信息或者为信息的传递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不对称是说在市场的主体各自熟知不同的信息,信息较充分的主体会在交易中占据优势,形成逆向选择和道德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因此生产商须提供足够的关于产品的信息,政府应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督,对于违反市场法规扰乱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 胡代光,周安军.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