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温和高盐油藏的现状,提出调驱调剖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的技术难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并综合应用多种调驱治理技术和方法;基本形成了复杂油藏的调驱调剖治理工艺技术途径,简要分析了治理效果和取得的经济效益,为其它类似油藏的调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生产现状 影响因素 综合应用 工艺技术 效果 效益 结论与认识
大港南部油田由王官屯、枣园和沈家铺等油田组成,含油面积10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93*108吨。油井开井1180口,日产油4100吨;注水开井560口,日注水量37000方;属于中孔、中渗油田,到开发的中后期含水上升快。受储层的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存在严重的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调剖调驱措施是油藏治理的重要手段。自2011年以来,每年调剖措施工作量达到70口,年均纯增油达3.2万吨。
1 调驱调剖主要影响因素
1.1 储层生产井段长,开发层数多,层间差异大
据统计,油水井生产井段从沙和街、孔一段、孔二段等,平均井段长在40-250m,开发层数15层,开发厚度35m,不同层之间储层物性差异大,调剖措施面临的储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
1.2 地层水的矿化度高
分析油藏产出水的平均矿化度在22000-32000mg/l之间,同时,水中存在硫化氢及硫离子,平均含量15mg/;影响了有机体系的成胶强度和稳定性。
1.3 储层温度高
主力生产层段在1800-3000m之间,平均埋深2520m,温度在75-110℃之间,油藏的高温成为了调驱调剖措施实施关键影响因素。
上述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技术难点,决定了调驱治理工艺的复杂和艰巨性。技术人员通过技术研究和攻关,摸索出了复杂油藏的调驱治理技术。
2 调驱工艺技术研究应用
2.1 深入开展油藏潜力分析,掌握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挖潜的针对性
依据不同油田和断块的不同特点,结合开发历程、生产动态,研究油藏的剩余油规律;在定性或定量分析基础上,搞清剩余油潜力和分布特点,开展不同油藏的注水开发矛盾分析,明确调驱措施治理的目标,为措施的制定和治理体系的筛选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溶洞性发育的生物灰岩、注水优势通道明显的中高渗油藏,以层间、层内治理为主,选用强度高的无机、改性沥青等体系;在大部分中孔中渗油藏,措施的治理目标以层内和平面潜力的挖掘为主,应用预交联+延缓交联、预交联+微球等体系;在近井地带存在堵塞的注水井组,应用酸调一体化或单一的延缓交联体系,控制较低的爬坡压力。
2.2 优化施工参数,降低措施施工风险
受注入水的长期冲涮等因素的影响,油藏中形成了优势通道,治理过程中随注入压力的上升,注入水易加速的突进,造成对应受益油井的含水大幅度上升,产量大幅波动的不良现象。同时,受油藏埋藏深等因素影响,施工过程中注入的颗粒类堵剂比重大,易在井筒中发生沉降,易堵塞注水井筒。为避免以上情况,我们深入研究施工排量和爬坡压力参数。
在筛选颗粒类堵剂时,既考滤其强度,还充分研究其密度。为避免堵剂在注入井的油管中沉积,我们应用水力学原理,在室内模拟、计算其沉降速度,施工注入速度大于堵剂在油管中的沉降速度,即要求调驱体系的注入排量高于临界排量值。据此推算出调驱堵剂的安全注入排量,即单一污水携带预交联等颗粒堵剂的安全排量≥6方/小时;体系中应用聚合物携带后,最低注入排量为3方/h。
依据现场生产实践,结合注水系统与注水井的油压等情况,确定了复杂油藏调驱治理的爬坡压力。即以治理平面和层内矛盾为主时,爬坡压力控制在2-3.5MPa;治理层间矛盾为主时,爬坡压力控制在5-7MPa。
2.3 综合应用多种体系,适应不同储层的治理需求
针对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主要应用受水质、温度影响小的预交联、改性沥青、无机复合堵剂等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和应用了耐温抗盐性能良好的有机凝胶体系。
2.3.1 预交联颗粒
QP-3预交联颗粒粒径主要有≤1mm、1-2 mm两种,耐温120℃,吸水后膨胀倍数的15-30倍。在不同储层和温度条件下应用不同的预交联颗粒,对油藏温度达到100℃以上的储层,改进预交联颗粒的成份,适当在配方中增加粘土比例,以提高颗粒的抗温性能。在实施过程中,确定合理排量和爬坡压力(见下表)。该体系适应范围广,能满足多数中孔中渗储层。
不同调驱体系的处理浓度、用量和排量参数表
2.3.2 改性沥青颗粒
为提高对优势通道的封堵强度和能力,我们研究和应用了改性沥青调驱体系。改性沥青是将常规的沥青颗粒进行磺化、改性和降温粉碎等系列加工处理后,形成一种适应调驱的改性沥青颗粒。处理后沥青颗粒具有的特点: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好,密度与水接近;抗温耐盐性能良好,不受矿化度高的影响;封堵强度高,耐冲刷性能强。其现场使用浓度为0.4-0.7%之间,注入性能良好。同时,封堵性和驱替实验表明,改性沥青体系的提高水驱采收率达到6.5%以上。因此,改性沥青是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特点的调驱体系。为扩大波及体积和处理半径,我们把改性沥青与有机凝胶组合使用,见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平均单井组增油达到500吨以上。
2.3.3 高温树脂凝胶体系
为提高注入性,降低堵剂对储层的污染,增大处理半径和用量,扩大调驱波及面积和体积,实现油藏的深部调驱治理,研究和应用高温盐有机凝胶体系。受油藏高温、高矿化度的影响,有机凝胶体系的应用一直受到较大制约,成胶强度和稳定性都较差。通过攻关研究,筛选出了稳定性好、强度高的树脂凝胶体系。在浓度0.3%-0.5%浓度下,成胶后其粘度达到30000mpa.s以上(见曲线图);并且耐温达到95℃以上,体系稳定性良好。
为进一步提高该体系的适用范围性,提高期限使用的经济效益。我们把有机凝胶体系与预交联颗粒组合应用,使两种不同类型的体系能够相互补充,发挥协同作用。既保证了对储层的封堵强度,又提高了耐温性能,扩大有效波及体积,降低调驱措施的成本投入。
2.3.4 酸调一体化治理体系
受注水水质和多轮次调驱等因素影响,部分注水井近井地带存在堵塞,造成注水压力偏高。同时,这些井在水驱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层内、层间和平面矛盾。为实施调驱治理,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和论证,确定了酸调一体化治理方法。即选取注水井管柱下入时间在一年内的注水井,先注入15-20%的盐酸和土酸混合液,解除近井堵塞,然后再注入预交联+有机凝胶实施调驱。经过在现场先导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近三年在官162、官128等断块,共实施了25个井组,治理前后平均油压上升在2MPa以内,平均压降减小2.3MPa,平均单井组实现增油475吨,见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酸调一体化治理的关键:一是确定近井地带存在堵塞,选择针对性酸化技术;二是酸化过程中,压力下降足够的空间,给后续的调驱奠定压力基础;三是后期注入的调驱液控制好合理的强度和注入量,使治理后注水爬坡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注水井的正常注水。
2.3.5 无机堵剂和预交联复合体系
对部分注水优势通道明显的注水油藏,在注水过程中水窜现象突出,易造成低效注水或无效注水。为提高此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我们通过研究和现场实践,应用了无机和有机体系相组合的复合体系。即选用石灰乳、水泥和其它添加剂作为无机体系,其初凝时间为10-20小时;注入地层后在油藏温度条件下凝固后强度高,封堵后具有堵而不死的特点。再注入一定的预交联或有机凝胶,提高调驱波及体积,改善开发效果。该体系的施工排量8-10方/h,爬坡压力控制在5-7MPa,能起到治理层间和层内矛盾的双重作用,有效期长。它适合于官三北、风化店等优势通道明显的油藏。治理后,确保注水井的正常注水,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减少无效、低效注水,实现单井组增油410吨,经济效益显著。
2.4 研究调驱措施的效果评价方法
为降低高投入、高风险的调驱措施风险,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技术评价方法。即建立起规范的调驱井组标产、核产方法,通过计算井组的纯增油量和有效期作为措施效果的考核标准。调驱治理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结算增油量的多少来体现,治理效果越好,增油量趣多,取得的经济收入收益就越好。充分激发和调动了技术服务单位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调驱治理技术的进步和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3 调驱治理效益
3.1 效果
调驱治理后,注水井压降下降了3.2MPa,注水油压上升2.75MPa;施工有效率90.1%,措施有效期10个月,单井组实现增油量418吨。
3.2 经济效益
每年治理70口井,投入费用2100万元;增油量3.1万吨,创效6665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结论与认识
①在复杂油藏开展调驱治理时,要做好油藏分析等前期论证工作,明确挖潜的目标和对象,制定针对性的治理井点。
②对复杂油藏实施调驱治理,要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方法和体系。
③高温高盐油藏调驱治理时,选择耐温抗盐体系,控制合理的爬坡压力和施工注入排量,降低措施风险,避免发生调驱事故。
参考文献:
[1]李彦兴.注水开发与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1.
[2]刘一江,王香增,等.化学调剖堵水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8.
[3]黄兵.抗高温高盐凝胶型颗粒调驱调剖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4).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2-),男,四川眉山人,采油工程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现主要从事油藏调驱调剖和三次采油等工作,现工作于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