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盛惠良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因其与公办高校及民办高校投入主体的不同,其财务管理过程也存在一定区别。独立学院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很少,主要以办学合作方的投资、学费收入以及银行贷款作为办学经费,因此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更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活动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升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独立学院的财务环境,然后说明了独立学院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制度;资金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182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大变革、大发展背景之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从经费投入和教学管理来看,介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在办学模式上有其独特性,其财务活动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财务活动亦存在明显的不同,尤其体现在办学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管理方面[1]。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财务制度的建设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析独立学院财务制度的建设成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其研究将会提高我国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1 独立学院的财务环境
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办学合作方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学生的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因此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通过合理的资金安排,将以上经费投入到学院管理与教学过程中,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设备的购买、教学与人员报酬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让这些资金安排得到最优化的效果,产生最大化的使用效率,独立学院的办学才能得以继续,发展才能得以可能。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其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样,是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财务管理活动来形成经济上的最大效益,保障相关者的利益。同时以此作为办学动力,反过来提高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的时间较短,办学机制还比较新,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基础不够牢固,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所以在独立学院的经费管理和使用上仍缺少一定的经验积累,也缺乏相关制度的规范,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摸索。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独立学院需要做到财务独立,因此加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措施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 独立学院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2.1 制度建设是独立学院办学优势的有力支持
独立学院具有“优、民、独”三个重要的特征。“优”指的是独立学院的办学资源比较优质,它可以充分利用公办学校的教学资源并借助社会的力量来提高办学效率;“民”指的是民办机制,该机制非常灵活、自主,生源充足,既可以克服公办高校制度上的各种弊端,同时也可以避免民办高校发展不够规范以及资源配置不够充分等问题;“独”指的是独立学院在法人资格、教学管理、招生方式、证书的颁发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独立性。由此独立学院有着很多民办高校以及公办高校所不具有的优势,有效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建设完善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来支持独立学校的稳定运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2 财务制度是独立学院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多,主要有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公办学校收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不同的办学模式其利益相关者不同,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确保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才能使办学资金获得保障,才能使之得到长久、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校在扣除掉预留发展基金、办学成本以及根据国家规定收取的必要费用之外,出资人可以在办学结余中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这也是独立学院的特点之一[2]。这种特点使独立学院受到了社会上企业经营投资理念的影响,投资人如果在办学过程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就会导致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建设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来制衡出资人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逐,协调好出资人逐利性与学院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二者的平衡。
2.3 财务制度建设是独立学院提高财务管理与加强监督的有力措施
现代化管理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财务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各项经济事项的开展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许多独立学院自创办以来,一般依托母体进行管理,很少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制度,这已经不符合学院发展需求。另外,正因为许多独立学院缺失制度的建设,特别是财务制度的建设,往往带来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3]。例如,财务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学院对外投资决策的论证性,基本建设与资产设备购置的招投标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财务制度建设,要用制度来规范我们的管理行为,促进财务管理,同时也加强了财务、审计的监督,减少财务风险。
3 独立学院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独立学院财务因政策不明而缺乏规范
为满足社会对教育强烈的需求,《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出台之后,独立学院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对独立学院的规范管理的政策、制度、要求、评价并不完善,在财务管理上也同样表现如此情形。具体体现在:收费标准的不一致,各省之间差距较大,且各省在对独立学院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各不相同,缺乏合理的调节机制,影响独立学院的竞争力、发展力;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的主体不同,有的具有财务管理的独立性,有的受母体制约,有的由投资方管理,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财务的管理和使用受控不同,对学院的发展影响差异大;依据的财务制度不同,有的依据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的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选择适合自身特质的财务会计制度,失去其统一评价与评估的标准。
3.2 独立学院资金来源因缺乏保障而存在风险
独立学院属于自主经营的公益性组织,自负盈亏,因此学院的支出全部由学费收入或者办学合作方承担,如果财务管理不善致使教学经费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高校将会面临严重危机。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负债状态,这样的情况让独立学院承担着较大的经营风险[4]。此外,学生的学费收入是学校日常办学的主要收入来源[5],如果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独立学院的日常经营活动将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3.3 独立学院因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致使资金利用率低
由于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很多独立学院的领导以及教职工都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科研任务的研究中,忽视了合理使用教学经费的重要性。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因此要想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独立学院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以及资金利用率低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教学设备等的采购控制不够严格,在资金充裕时没有仔细确定教学设备的采购数量,在资金不足时必要的教学设备又无法及时补充。第二,教学经费的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某些部门经费剩余,但是有的部门的急需经费又无法及时到位等情况。
3.4 独立学院因统分关系处理不当而使资金统筹不尽合理
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校,其财务管理内容亦非常复杂,为便于管理一般都会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很难准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如果权力太过集中,虽有分,实为控,就很难合理地、全面地掌握学院以及各部门间的财务收支情况;如果管理权力太过分散,各自站在部门内工作的角度,财务管理工作又难以得到合理的统筹和安排。另外,在预算管理和执行上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由各专业和部门负责相关预算工作,财务部门就很难提出准确的意见[6]。但财务部门负责到具体部门的预算,由于财务部门并不能真实了解不同专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又很难作出合理性、必要性的预算。
3.5 独立学院因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而使财务监督意识淡薄
财务监督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很多独立学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都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有些独立学院虽然建立了监督机制,但是制度并不完善,因此也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监督的作用[7]。监督机制的缺乏以及意识的淡薄,致使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行使财务监督作用时,缺乏有力的依据,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造成浪费及流失现象。
4 关于独立学院财务制度建设的建议
4.1 建立明确合理的经济责任制
针对独立学院财务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管理制度规范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制的方式加以改善。经济责任制是指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公司、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总指标加以分解,层层落实到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及职工个人,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制的执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制订预算方案以后按照管理层次的不同来控制收入与支出,各自承担相应收支管理的经济责任。第二,制定创收收入分成政策。独立学院创收活动的管理是非常敏感的一个环节,涉及多方利益。为了确保利益分配的公平性,独立学院可以在兼顾学院、教职工以及投资方等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采用分成的政策对创收收益进行分配。
4.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
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调动各方的力量让资金利用率获得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对于确定需要购置的教学设备,从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等各个方面制订预算控制方案,加强对购置环节的控制;第二,深层次地挖掘出学院的内部潜力,科学合理地确定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以最大的学生量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以及达到资金积累的目的;第三,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分配教学经费,尽量避免经费闲置情况的出现;第四,贯彻节约的资源使用原则,做到“财产”尽其用。
4.3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是独立学院与公办学校的最大区别,也是造成独立学院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强化学院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采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降低学院的经营风险。为此,独立学院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可以开展评估工作,与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并确保偿还贷款的能力。另外,独立学院还可以制定中长期发展的财务规划,长远而又具体地进行分析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根据学校规模以及实际财政情况控制贷款数额和经费的使用量,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风险预估,提前预知风险状况,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
4.4 建立绩效考核评估,形成激励机制
针对不同教师、管理人员工作强度不同的情况,学院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采用绩效考核模式来确定教职员工的薪资,让付出更多精力的教职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体现,激发教职员工的上进心,让他们不断寻求自身的进步以满足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绩效考核模式是很多现代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潜力,将单位的进步建立在员工的自身提升上,实现双赢。这种模式同样也可以应用到独立学院中来,让独立学院的教职员工在绩效考核模式的促进作用下更加努力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让学校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利用,创造出更多的有用资源。
4.5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审计与监督
公办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只限于内部规划,处理好教学活动涉及的收入与支出关系即可,但是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还涉及出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管理过程更加复杂。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及使用效益是增加投资人信心,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出资人的利益。比如可以让合作方利用社会审计对学校的财务情况进行年检,让合作方可以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这样既可以让合作方更加了解学校的财务情况,让合作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也能让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得到改善。
同时财务部门是任何一个组织的核心机构,直接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发展。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避免教学资金的浪费与流失现象,独立学院可以采取建立独立财务和监督部门的方法。财务与监督部门的分离可以保障独立学院经费收支的透明性和公平性,避免财务管理人员和监督部门之间发生联合舞弊的现象,影响到独立学院相关方的利益。财务和监督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实现财务监督的全程化:第一,定期对独立学院的财务信息进行核查,并严格监控核查过程;第二,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日常化,并积极争取独立学院领导对财务审计以及监督工作的支持;第三,将财务信息以及审计结果公开,让独立学院的所有教职工都可以了解财务信息,接受群众对学院财务状况的监督。
独立学院建立的时间还不长,但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独立学院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因其经费来源的特殊性,应对其财务的运行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国家要加强对独立学院经费的投入与管理,办学主体要从教育的公益性特性中理解投入与产出,独立学院要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资金的良好运行、充分发挥最大效益、严格风险意识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吉.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0.
[2]蒋晓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0(4):91-92.
[3]居淑芳.我国独立学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4]万楚军.关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3):128-129.
[5]杨琴.我国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6]姚靠华,肖思锫,李晶晶.探析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问题[J].会计之友,2013(4):107-109.
[7]刘洪元.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 提高财务制度执行力[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