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2015-05-30 10:48江韵
今日财富 2015年35期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摘 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水平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利率风险也会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较大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和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带来的恒久性的风险,最后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计量以及对产品定价的能力较低、主动的利率风险预测能力较差的不足,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求情况和金融市场动向来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原来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原则改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原则,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动力。但是利率市场的开发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冲击。所以,对在我国占据金融体系主体的银行业来说,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实现积极转型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一、国内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1.存贷款利率上升,利差缩减,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的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利率限制取消初期,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上调存款利率,吸引存款,导致负债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为了加大贷款力度,银行间放贷竞争增大,贷款利率面临下行压力。在这一情况下,商业银行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存贷款结构,最终导致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会导致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冲击。另外一方面,为了吸引客户,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同时就增加了营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了盈利空间,使得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的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2.贷款压力增大,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进一步调整

随着存款的增多,商业银行间的贷款压力增大,为了应对盈利能力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有意扩大贷款发放的规模,特别是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但是另外一方面,随着信贷利率的上升,将会抑制信贷的需求,一些信贷状况良好的大中型企业会寻找一些成本更低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使得贷款规模增速放缓。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银行业贷款占融资规模的比重也会逐渐下降。

另外一方面,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银行业对于大中型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所以将目标贷款对象锁定至微小型企业,使得微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多,改善微小型企业的融资状况。从信贷的行业结构看,银行会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资金利用率更高的产业,一些传统的产能过剩的产业,占据着大量的资金,但是盈利能力不高,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导致破产,银行对于这些企业的投资也保持着更为谨慎的态度;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最新的技术水平,投资报酬率高、投资前景较好,银行对于这些企业的投资将会将范围放的更广。

3.由于利率的波动较大,导致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

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导致银行对于利率的定价能力较低,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导致银行的资金业务与信用业务的联系更为紧密,合理的辨别客户的信用水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竞争压力的作用,商业银行会放宽贷款范围,从而降低贷款质量,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托媒的作用下,居民储蓄投资的渠道更加广泛,存款的波动将增大,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将更加复杂,而且目前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风险控制、服务创新方面都比较落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经营管理能力低下的商业银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实际利率提高,引发通货膨胀

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由于利率的升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国内套利,导致国内的资金总量大幅度增加,另外一方面,由于利差缩小,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贷款规模,赚取更多的利息收入,会增加国内整体的信用。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导致利率市场化的初期会出现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以及发达国家美国,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现象。

5.中小型企业、中小型金融机构难以抵御波动危机,引发破产浪潮

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型企业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使得利差缩小。而利差的缩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机构为了能够及时的将存款贷放出去,会降低对于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要求,使得自身贷款的风险增大。对于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来说,长时间的这种竞争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说,往往最终导致其经营困难,以破产收场。另外一方面,市场瞬息万变,而利率又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市场化使得原本稳定的利率变得频繁波动,再加上宏观经济异常波动,使得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差的小企业都无法抵挡住冲击,最终导致其破产。

二、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商业银行面临的恒久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恒久性风险是由于利率的不断波动和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一直存在于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来进行分散。

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利率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不断波动,导致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到期期限或者重新定价期限不同。当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利率敏感型负债和利率敏感型资产会出现在一点时间内的不匹配,会出现一个资金缺口。这个缺口的理想状态下为零,但是由于利率的不断变化,敏感型资产和敏感型负债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吻合现象,银行就会在利率发生波动时遭受损失。

2.基准风险

基准利率风险是指,当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相同,但是经济主体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或者说利率水平的变化幅度不同所产生的风险。在同一时期,虽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不存在不吻合的现象,但是由于利息收入计算所依据的基础利率不同或者利息收入变化的范围不同,所造成的现金流和利息的差额,也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影响。

3.期权性风险

当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或者表外项目中存在期权时,就可能会产生此类风险。通过期权交易,交易者可以获得买卖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交易者在约定的时期内可以选择是否进行该交易,当觉得进行交易对自己有利时,则实施该交易,对自己不利时,则放弃该交易。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利率的频繁变动和无法预估性,客户也会根据利率的波动来不断的调整自己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而这种不断调整的过程,对于拥有期权的商业银行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期权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不足

1.风险计量以及对产品定价的能力较低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能够合理的评估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是进行产品定价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差,利率风险系统与产品核心系统不能实现对接,也就是说不能合理的估计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那就更谈不上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以及合理的应对。另外商业银行在对风险进行度量方面,也没有采用量化的模型来对利率风险进行计算,产品的内外部定价都缺少合理的数据支持,在反应利率市场的波动和利率风险的评估方面难以发挥到重要的作用。

2.主动的利率风险预测能力较差

我国目前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还停留在比较被动的方面,当市场上的利率发生波动时,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来减少利率风险的暴露。也就是说,并不是预测利率风险的发生,并且寻找应对措施,而是运用资产负债表被动的作为利率风险的对冲工具。在国外,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降低利率市场风险的工具,通过不同种金融衍生品的组合,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金融创新缺乏动力,而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不够成熟,导致我国还无法实现主动式的利率风险预测机制的准确运用。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1.建立多等级的利率风险防范组织

我国的商业银行分支众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体系,由总行的资产负债委员会制定统一的利率基础、定价方法和利率风险评估原则,然后可以在总行和各个分行之间建立不同等级的利率管理机构,总行与分行之间也要加强联系,多进行沟通,避免系统风险的发生。

2.建立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的大小由市场的供求决定从而不断波动,原有的资金定价体系被打破,以利率为核心的新的定价体系成为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定价过高可能导致自身的竞争力丧失,定价过低又可能导致银行的盈利少甚至亏本,所以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是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因素。

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体制,逐步由被动式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式的风险预测模式,在合理的预测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充分的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远期期货合约的风险对冲作用,完善内部的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制定差异化信贷审核模式,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处理方法,将流动性风险管理融入到每一项业务中去,积极的使用利率风险对冲技术,加强内部资金在资源配置和有效引导的作用,促使整体业务能够平衡发展。

3.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我国的金融业实施分业管制、分业经营的模式,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利润来源就是贷款的利息收入。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利差减少,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设备,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收取中间服务费。在提供服务时,不需要占用银行的资金,手续费就直接成为银行的收入。

4.加快实施金融改革创新

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不足,因此,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方法,加快金融创新和改革,从而使得利率风险发生转移,并且从利率风险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由于直接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方面比较复杂,难以实行,所以想要管理市場利率风险可以通过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业务,来为商业银行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通过各种不同的工具之间的组合,可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

5.建立利率预测模型,合理预测利率变化

能够准确的预测利率的变化走势,是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的途径。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的变化、央行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物价水平、汇率的变化来建立合理的利率预测模型。结合国外的先进的利率预测方法,对利率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增强商业银行对于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

大型银行应为市场化定价体系的先导者,中小型银行应该加强自身的定价能力,另外一些定价能力不强的小银行应当采取跟随市场政策的策略,首先依据市场定价的大体走势,确定定价基础,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找准自身的定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都具有趋同性,所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营管理都基本相似,所以还有一个应对利差缩小的方法就行寻找自身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中小型地方银行为例,其在资产规模和发展渠道上都比过大中型的银行,但是其可以利用自身机制的灵活性,开发专属于地方的特色服务,专门针对地方客户。以管理好与客户的关系为基础,开发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企业为新客户,提供专门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充分利用自身负债量少的优点,利用资金市场做好流动性管理,减少负债成本。

大中型银行则需要做好自身业务结构的管理,将投资由一些传统的资产报酬率差的行业转移到新兴的创新型企业,增强自身投资的资金的流动性和回报性,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中间业务,减少利息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和非利息收入。

参考文献:

[1]金中夏,洪浩,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3,04:69-82.

[2]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06:132-145+6.

[3]张孝岩,梁琪.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农村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06:35-46.

作者简介:江韵(1989-11),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厦门大学宁波班,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镇海支行,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