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自主学习教学探究

2015-05-30 17:32王娜燕
俪人·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所学自学

王娜燕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其心智结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教育的对象,不再是一个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单纯的客体,教育过程也不再是教师给学生单纯地填装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吸纳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如果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而是不情愿地被动学习,那么他自身具有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其各方面的内在本质力量就焕发不出来,那么就不可能促使白己的心智结构实现自我完善,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很难转换为学生的自身的东西,不能被学生接纳和吸收。“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按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合作学习和个别教学等方式,在强调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突出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作展开论述。

一、这是学生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诱导下,通过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基本问题,掌握基本知识,使用基本技能,解决较易的实际问题的环节。引导自学是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引导与自学是紧密联系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离开了引导,自学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离开了自学,引导就失去了意义。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课前自学,课堂自学,课后自学。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如何设疑激趣和指导阅读。第一步:设疑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的动起来,最好的办法是编制导读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但教师在设疑时要特别注意几点:①旨意要明;②难易适度;③符合现实性、时代性;④力求新鲜性。引导自学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中学生本身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烈。但是,当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了解甚少,或完全不了解时,这种好奇心、求知欲只是处于潜在的静止的状态,对其科学性产生不出探究的愿望,但一经提出问题,情况就会人不一样。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巧妙设疑,编制导读提纲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指导阅读由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通过自己的认识过程来达到解疑的目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真正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效益高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的结果。指导阅读主要从几个方面指导:①让学生感知教材,抓好“三读”,即粗读、细读、精读。粗、细读放在课余时间完成,精读放在课堂处理,主要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理解:②指导学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并积极思考这样的答案是否有道理,有否不同的观点或补充的意见,知识点是否理解等。

二、这是教师把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疑难进行归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逐步得出正确答案,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的教学环节,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各抒己见,激烈竞争分辨,使学生在自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深化,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识得以及时的纠正,发挥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讨论的形式可以同桌议,前后四人议,直至全班议:可以是一、二分钟的小议,也可以是一、二十分钟的人议或大、小议穿插进行。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偏向是:教师认为无关紧要,只摆门面,没下功夫去组织和指导,学生面面相觑,浪费时间;即使议起来,也往往停留在

书本语言的复述、解释上,没有真正解决实质性问题。为了克服这种偏向,在这个教学环节里应该注意:要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估计“议”的难易度,做好知识铺垫,使学生真正“议”起来。其次,适时引导、归纳总结。第三,教育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敢于大胆“参议”,重在参与。第四,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五,增强“议”的目的性,提高“议”的价值度。总之,通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社会进行辐射,这种方式不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接获取正确认识的有效方法。

三、这是教师根据组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进行准确判定后,对学生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的问题,根据教学要求的重难点。给予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的环节。在学生自己阅读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议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讲解。一是讲重要概念和原理的关节点,对于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地方特别加以分析;二是针对学生在前面活动中反应出来的感到理解上最困难的地方加以解释;三是讲知识体系结构,结合各知识点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讲解,使学生从条理性,系统性中感知出理论的科学性;四是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是挖掘品德教育,提高觉悟水平。

四、这是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运用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能力过程,是检验教学效果成败与否的关键。本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它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规范指导自身社会生活实际的社会生活能力。本环节是在复习小结当堂所学内容之后,进行课堂练习、小测或布置课后作业。开展诸如参观、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同,并得到运用和发展,使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同时也得到信息反馈,发现不足及时补救。

总之,坚持“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精讲解惑——实践提高”四环节教学,避免了教学方法简单化、单一化,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学生自始自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展示和发挥,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共同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系统论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所学自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非所学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