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传惠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抓住幼儿刚入园的关键时期,开始培养、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有可喜的收获。小班幼儿来园刚刚半年,班里物品基本没少过,而且物品摆放整齐,玩完后孩子们都知道放整齐。老师们都夸奖我班老师教育有方,下面介绍几条我们的做法:
一、重视表扬,“忠言不逆耳”
批评的本质是惩罚,是对人的一种否定。要想改善人的行为,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更明显。千万不要滥用惩罚,因为惩罚是消极的,尤其是过度的惩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扭曲被批评者的行为。忠言为什么就一定要让人听了难受呢?医药科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或包糖衣,或经蜜炙,早已不苦口。语言科学发展至今,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与语言艺术,也可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皆喜听。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中,表扬是一种正强化物。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化”,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形成都与强化和强化物有关。表扬是一种对人类个体行为进行正强化的刺激,是奖励的替代物。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大量实验揭示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一种反应或行为如果受到奖励,那么这种反应或行为在其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同样道理,幼儿的某种行为如果受到表扬,那么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二、强化训练,“习惯之为常”
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习惯,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们就非常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重视言行一致的作风。荀况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智育行之而已。”古代人把他们的道德要求编成《三字经》《朱柏庐治家格言》等,让人们牢记并按照要求反复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幼儿年龄小,有些技能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训练。如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毛巾擦干手,挂挂好。”“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耐性,持之以恒。
三、立足游戏,“寓教于乐”
例如,有的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后,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针对个别吸吮欲望特别强烈的幼儿,我们就用怀抱、抚摸、玩具等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慢慢地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提起游戏,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起自己的娱乐活动,把游戏与生产、劳动、学习相区别。但是,婴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并非如此简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游戏设计,达到对幼儿养成教育的目的。
四、树立榜样,“不令而行”
Bandura 1967年创立示范法(Modeling)。他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因此,模仿与强化一样,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榜样示范的特点在于:通过榜样的言行和思想活动及展示其成长过程,把高深的理论内涵具体化、人格化,使儿童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老师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或是戴小红花、发红五星等,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五、借助家庭,“群策屈群力”
全面配合,这一点至关重要。儿童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三位一体,互相配合。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宏观上来说,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全班教师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带班老师还是保育老师,我们看见垃圾都能及时捡起,玩具的摆放位置都一致要求,从不马虎或者擅自更改。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键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因此,针对家庭中对幼儿溺爱过度的特点,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开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及老师对幼儿的要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现在的孩子,十多年后将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的社会风气。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本人愿意与大家一起为之思考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