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雯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堪称经典的作品,自文学经典诞生之日起,它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就得以注定。然而,身处世纪交替之际,社会转型呈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传播与涌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经典作品距离时代发展逐渐遥远。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鲁迅作品一直处于被调整状态。处于权威地位的人教版实验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将鲁迅作品篇数由“5”调整为“3”,取而代之的是梁实秋、金庸等新人的作品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面,与之相反的是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学,以其自身的大众、娱乐、消费性,加之通俗易懂,能较好地满足转型时期人们的阅读口味,从而继续占领了读者市场。
其实,分析经典遭遇尴尬、“鲁迅孤独”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鲁迅作品往往被政治的符号所代表,作品自身的意蕴太过深刻与复杂,由此必然会导致对阅读对象选择。即使是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他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文本与教参,受时代发展环境的限制,未能形成相对独立的观点。笔者在这里建议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鲁迅作品时应该做到以下一点:
一、规范选文语言
鲁迅的文字由于年代原因,很多词语用法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许多障碍。而近来主张鲁迅作品撤换的人们也提出了这一问题。以往的教材为了忠实原著,对鲁迅作品中的这些错误并没有修改,而是采用注释的方式弥补这一缺憾,造成这类文字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引发了不少教学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我们用来替代的词语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也为教学带来了不便。事实上,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是不应该对原本作品随便改动,但这种既不影响文章价值,又能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改动,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这类字词,教材的选编者应该咨询鲁迅研究的相关专家,寻求专家们的意见。对于修改后不影响表达效果的字词,应及时修正;对于现代汉语中找不到替代词语或者具有特别深意的词语,则不应该随意改动。
二、优化选文内容
考虑到鲁读作品内容较难理解的特点,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鲁迅作品时,可按照从“散文——小说——杂文”的顺序进行。要突出对作者背景、经历等附属相关资料的介绍中。比如,在教学鲁迅作品前,可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为学生讲述关于鲁迅的故事资料,从而立体化鲁迅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应突出教学参考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不断丰富教参的解读内容,从而更好地引领师生对作品的认识观。
三、加强习题编排
网上有一条关于鲁迅的状态得到网友们的疯狂转发。内容是:鲁迅用生命去写文章,后人却用它来布置作业。虽然只是一句调侃的玩笑话,但也侧面反映出鲁迅作品的习题编排还有待加强。在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引申含义,习题编排时应把握文章的精髓,加强对课文精彩部分的学习。此外,习题的编排还要体现人文性特点,不应将习题的答案整齐划一,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与鲁迅文本沟通对话的机会。
四、注重读本编制
编制鲁迅作品读本作为辅助教材,增加阅读材料,把鲁迅作品的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形成与教材必修课文的相辅相成关系,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鲁迅作品读本编制建议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组织编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阅读。例如,对于一些理性思维突出的学生,可以阅读鲁迅作品中思辩较强的杂文;对于一些感性思维突出的学生,可以选择阅读鲁迅的传记性作品和记录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五、有机融合鲁迅作品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诸多学者致力于鲁迅作品的研究,从而深刻地阐释了鲁迅精神和文化价值,应该说对鲁迅作品的坚守作出有益的贡献。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对鲁迅作品坚守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了更好地指引语文教学的方向,本文认为,这样的学术研究,应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反之,如果“研而不用”,相关研究就会永远停滞于理论的层面,最终会与社会脱节。在具体教学中,教者应能结合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作品中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简单明了的阐述,引发学生思考,减少其受负面的人、事、物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六、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学习经典作品时需要关注现代的意义。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首先是经典作品的践行者,教者只有自己先读懂经典,通过不断地继续教育学习,联系社会,找寻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点,现实形成自己合理性的认知,才能实现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教学,从而坚守住经典作品的核心价值。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种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获得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源泉,应该渗透到民族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心灵深处,这对民族精神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处于多元化发展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重构文学经典的历史地位,重识文学经典的跨时代性的价值意义,从而捍卫其经典地位,追寻经典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