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道高考解析几何试题

2015-05-30 22:56:16林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极线射影平分线

林琳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道优质试题也能折射出数学的理性光芒.例如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科第20题,结构美妙、结论和谐,让人在悠远的意境中感受到深邃的数学之美.

题目: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Ⅱ)已知点B(-1,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l过定点.

答案:(Ⅰ)轨迹C的方程为:y2=8x;(Ⅱ)直线l过定点(1,0).

一、 初步推广

结论1已知点T(t,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C:y2=2px(p ≠ 0)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t,0).

图1证明:如图1,易知t与p异号,不妨设p > 0. 由PQ不垂直于两坐标轴得直线TP与直线TQ都不是抛物线C的切线,即直线TP与抛物线有另一交点Q′,直线TQ与抛物线有另一交点P′.由于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结合抛物线C的对称性得:P′与P关于x轴对称,Q′与Q关于x轴对称.故PQ,P′Q′和x轴三线共点D.

设P(x1,y1),Q′(x2,y2)则P′(x1,-y1),Q(x2,-y2),又设直线PQ的方程为x=my+t,其中m ≠ 0.结合y1-0[]x1-x0=(-y2)-y1[]x2-x1,得x0=2my1y2[]y1+y2+t①

另一方面,y2=2pxx=my+ty2 - 2pmy - 2pt=0 y1+y2=2pm,y1y2=-2pt.

代入①得,x0=-t.即直线l过定点D(-t,0).

类似地,可以证明结论2和结论3.

结论2已知点T(t,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C:x2[]m+y2[]n=1(m > 0,n > 0)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m[]t,0.

结论3已知点(T,t,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双曲线C:x2[]m+y2[]n=1(mn < 0)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m[]t,0.

二、 追根溯源

1. 广阔的背景

笛卡尔(1596-1650)认为欧氏几何“使人在想象力大大疲乏的情况下,去练习理解力”,代数则是“用来阻碍思想的艺术,不像一门改进思想的科学”,于是他“寻求另外一种包括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并最终获得了建立解析几何的线索.平面解析几何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结合,她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圆锥曲线的性质.

十五六世纪,由于作画、作图的需要而产生了透视法,笛沙格(1591—1661)首先对图形及其影像的几何性质进行研究,引入了无穷远点和无穷远直线、调和点列等概念,给出了著名的笛沙格定理,逐步创立了射影几何.射影几何的内容之一是从极点和极线的视角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

今天,几何学已经有了十余个分支,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这时,我们无法用简短的文字述说几何学的灿烂历史,却能以一道高考试题为窗,探视数与形共舞出的奇妙世界.

2.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

关于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已经证得下列定理:

定理1已知圆锥曲线C:Ax2+Cy2+2Dx+2Ey+F=0(A2+C2 ≠ 0),则点P(x0,y0)和直线l:Ax0x+Cy0y+D(x+x0)+E(y+y0)+F=0是圆锥曲线C的一对极点与极线.

定理2如图2,P为不在圆锥曲线C上的点,过点P引两条割线依次交曲线C于四点E,F,G,H,连接EH,FG交于N(当EH与FG平行时,N为无穷远点),连接EG,FH交于M,则MN为点P对应的极线.则PA、PB为曲线C的切线若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过点P的切线即为极线.

由定理1,在图中,PN为点M对应的极线,PM为点N对应的极线,故MNP为自极三点形.

定理3若过点P可作圆锥曲线C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 则直线AB为点P对应的极线;

定理4(配极原则)如果P点的极线通过点Q,则Q点的极线也通过点P.

图2图3

3.结论再探

如图3,由定理1得,点T(t,0)对应的极线为x=-t,设PQ与P′Q′交于点D,由定理2得点D在直线x=-t上,易知四边形PP′Q′Q为以x轴为对称轴的等腰梯形,故点D在x轴上.所以D为直线x=-T与x轴的交点,即直线PQ经过定点D(-t,0).

设直线x=-t交抛物线于A,B,由每个点对应的极线唯一和定理3得,直线TA、TB为抛物线的切线.

三、 试题之美

1.结构对称

正是依题设所作图形的“不完整”,使得我们产生“补美”的心理趋向,进而作出图1,获得解题突破口.在图3中,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直线PQ与直线P′Q′、直线TA与直线TB分别关于x轴对称,且点T与点D关于y轴对称.而根据定理4得:点T与点D分别在对方的极线上.这些对称关系通过极点和极线的性质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指出“美和对称性紧密相连”,数学中的对称,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和谐,更是一种解题方法,常常使得我们追求整体的秩序井然,进而预见数学结论.

2.结论统一

结论1,结论2,结论3可以推广为结论4:圆锥曲线C关于其对称轴对称的两条相交割线PQ与顺次与圆锥曲线交于点P、P′、Q′、Q,则PQ′与P′Q、PQ与P′Q′的交点分别在对方的极线上且两点都在对称轴上.克莱因认为,欧氏几何是射影几何的子几何,在射影几何的观点下,平行与相交得到了统一,点与直线地位平等,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统一为非退化二次曲线,仿射变换和射影变换可以沟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常常能帮助我们将中学几何中特殊的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命题.数学的发展是逐步统一的过程,统一的目的也正如希尔伯特所说:“追求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们试图用统一的观点来概括自然、概括宇宙,但自然无限,宇宙无垠,统一美成为一种永恒的追求.

四、解题断想

视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来审视中学数学内容,有利于教师“高屋建瓴”,把握知识模块之间的深层联系;从高等数学的观点探析试题的背景,有利于教师拓广视角,增强问题探究能力;以高等数学的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提升学习效益.

意境. 数学美在哪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一道高考试题,我们看到图形结构的对称,曲线性质的统一,还有数学方法的异曲同工. 做数学,就是欣赏美,就是在实证探究的基础上,在悠远的意境中感悟深邃的数学之美.

猜你喜欢
极线射影平分线
玩转角的平分线
破解定值有妙法,极点极线显神威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一道高考试题的背景简介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基于已有控制资料的正射影像自动更新
遥感信息(2015年3期)2015-12-13 07:26:50
基于改进射影控制的柔性直流输电广域阻尼控制
大比例尺真正射影像遮挡检测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