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要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精细审题、寻求转换、善于变通、解后反思、错题辨析等系列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效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审题;转换;变通;反思;错题辨析;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让学生领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和思维策略.因此,提高解题效能、优化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基础,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大部分由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一系列基础内容构成,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周密性,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习.在讲概念时,要讲清、讲透内涵和外延,在讲解定理、公式、法则时要挖掘出其在推理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和思维规律.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和总结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解题时才能有效激活知识、准确提取知识,才能杜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机械模仿,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精细审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审题是解题者首先进行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明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弄清各条件在解题中有何作用、可得到什么结论?所得结论与求解目标之间有何关联,从而寻求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充分认知条件和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观察、多联想,注重数字、算式,图形的特征,挖掘问题的关键.题中是否有隐含条件和等价关系,问题本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几何图形是否唯一,图形能否进行变换,复杂图形能否进一步的分解和转化,通过不断的审题深化,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策略和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三、寻求转换,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转化是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打破思维定式,适时寻求等式转化和图形转换,找出解题捷径.
例1计算:12+12×3+13×4+……+12014×2015的值.
仔细观察算式的特征:12= 11×1212×3=12×1313×4=13×14根据此信息可知,除首尾两项外,其余各项均为互为相反数,可巧解本题.
在解题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和熟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公式,特殊的等式转换、图形变换.在解题中多留神各种解法,尽可能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简洁明快的解法.要求学生能迅速获取题中的信息,根据信息快速提取头脑中储存的相关知识,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加工和应用,做到应用自如.从而培养学生敏捷性的思维能力.
四、善于变通,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通过解题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模式后,容易形成机械模式和被动记忆,致使思维呆板、僵化,呈现懒惰性和依赖性.
如:判断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是什么图形时.就要引导学生将四边形依次替换为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又如:平面上有若干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若干条射线,问共有多少个角?某年级有若干个班级进行篮球循环比赛,赛几场,多题一解,均归为:n(n+1)2 的运算.
由此可见,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用一法解多题的效果,拓展思维途径和思维空间,对培养思维灵活性大有好处.
五、解后反思,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解题反思是解题后的一种探究活动,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再开始,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对问题本质的再认识、再思考、再创造.
六、错题辨析,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错是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考试时,命题者会常常刻意设置陷阱,引诱学生出错,以考查学生的防错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
例:若x-3x-2的值为负数,求x的值.学生观察此式认为分母为非负数,只要分子为负数即可求得x的值,却忽视了分母中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这个隐含条件,导致错误.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错题这一宝贵资料,有意组织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是非题、易混题、隐性题,引导学生以错追错,以错促思.启发学生拿出依据辨别真伪,争出结果,辩出智慧.让学生在辩论与质疑中找出错误所在及其产生的根源,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辨析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总之,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解题能力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才能有效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