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山影巴塞罗那

2015-05-30 10:48
译林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迪巴塞罗那教堂

12月23日我们乘坐的瑞士航班抵达巴塞罗那机场的时候正是中午12点。迎面吹来的暖风送来了地中海的问候,让一早7点半就出了家门的我们,精神顿时又振奋起来。

真好,真暖和!我说。

在弗莱堡出家门的时候真冷啊。开车去机场的路上,沿路的行道树上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衣。其实并没下雪,那是一夜谷地里的湿气凝结而成。早晨起来看了下窗外的气温表:零下7度。

飞机快要抵达时,机上报了地面温度:16度。舷窗外阳光灿烂,蔚蓝的地中海波浪就在下面平静地泛着耀眼的光亮。天气十分理想,我们本来做好了天气不好的准备:里德昨天上网看了天气预报,说23日巴塞罗那要下雨。

去巴塞罗那的计划是两个月前决定的,想避开圣诞节的平静,想在女儿离家上大学第一学期后(女儿的大学12月底就放假)能同她有几天的亲近,想让这几天彻底断绝日常繁杂琐事和工作,想松动松动平日少有顾及、难得照料的筋骨……

要去就去个暖和的地方,去意大利。不,女儿说,去巴塞罗那。她在选学西班牙语。

Hostel旅舍是从网上订的,网页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从飞机场抵达旅舍的路线,我们便按图索骥,乘专线轻轨,转乘地铁,很顺利地找到了住处。地铁很便宜:10次票6.9欧。

霍拉!Holla!就是西班牙语的哈罗。同前台打了招呼,找到了房间,稍事休整后我们便出了旅舍。大好阳光不能错过。

第一站:毕加索博物馆

据说世界上最著名的毕加索博物馆有两座,一座在巴黎,另一座就在巴塞罗那。因为巴塞罗那是毕加索早年受教育的地方,他15岁时同父母移居巴塞罗那,就读于这里的美术学院,父亲就是这个学院的美术教师。因他成名是在法国,最好、最成熟的作品大多流散在国外。他成名之后,西班牙开始全力收集他青少年时期的习作、画作,这里展出的就多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1890—1904年,500多件),以人物肖像居多,也有素描、水彩、油画。作为对这座城市的感谢,毕加索也将自己的一些作品馈赠给这个博物馆。

在老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我们找到了蒙卡答路(Montcada)15号。它太不起眼了,稍不经心你便会从这里走过。当然我们没有走过,而是走了进去。里面有着精美绝伦的角角落落。

这位当代伟大的画家可谓是个奇才、大师。他出生在1881年西班牙南部的海岸港口城市马拉加,1973年以92岁高龄在法国去世。在我眼里,他十四五岁时的早期作品可以称得上结构严谨,基础雄厚,形象逼真,已经很完美,让我这个不懂美术的人也拍案叫绝。我们熟悉的毕加索作品多以现代派、透视抽象画居多,他在这里面展示的炉火纯青的传统画风,让我感到新颖和惊奇。这里有不少毕加索“蓝色时期”(青年忧郁期)的作品,多以蓝色为基调。

作品按照年代顺序排列,总共近20间小展厅,每个主题间都有西文、法文、英文解说,不少房间里还有供游人休息的长凳。

除了这些大师之作,房屋的建筑也很独特,玻窗精美,窗外还有圆柱支撑,室内墙壁上不是镂花镶木,就是彩绘雕塑;屋顶还有晶莹璀璨的王冠状吊灯。原来这里由三座宫殿合并而成,殿堂建于15世纪间,曾是王侯贵族的宅邸。

第二站:圣家大教堂、居埃尔公园

第二天又是风和日丽。我们去了圣家大教堂。去巴塞罗那之前,有友人说,去巴塞罗那不可不去高迪博物馆。高迪博物馆不在圣家大教堂,可要说说圣家大教堂就不能不说高迪。

一切都开始于一个梦想。19世纪末期巴塞罗那城里有一位笃信基督教的书商约瑟普?玛丽亚?波卡贝拉,为表达对约瑟夫、马利亚、耶稣一家的敬意,他希望在巴塞罗那建造一座“神圣家庭大教堂”,这就是后来成为这座城市象征性建筑的教堂的由来。就像巴黎圣母院一样,这里就叫“圣家大教堂”。这座教堂是“穷人的教堂”,由大家集资修建。

1882年3月19日,圣家大教堂正式动土开工。1883年11月3日,当时31岁的安东尼奥?高迪接手了大教堂的设计工程。这是高迪建筑艺术工程的开始。有意思的是,这座教堂至今还没有建完。游人在欣赏建筑的时候,还会看到这里的工地。本来这座教堂该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可自打高迪接手之后,这里就成了他构思、创新的作坊。他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教堂呢?当我从远处望到它时,我觉得它就像是几棵立柱式仙人掌。不错,在他整个的构思设想之中,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是他要截取的蓝图,这里避免直线,鲜有直角和大平面。一个古老的宗教,就这样配上了一座现代化的、独具匠心的建筑殿堂。

参观大教堂可坐电梯升到高处远望。大教堂地下室还有供游人参观的展览厅,这里展示了大教堂的建造历史,陈列着不少图片、设计模型。高迪本人从他31岁接手这个工程,直到74岁被有轨电车撞倒不治身亡,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事业里,最后一年他干脆住进了教堂。死后,他被埋葬在这座他生命之作的地下室里。

走出教堂,我们已经是饥肠辘辘,北边街边上几家饭馆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我们选了家自助素食店走了进去,有饮料,餐后甜点,还可以取咖啡、水果,每人8欧,吃了个大饱。

起身上路继续向北,不远处应是高迪的另一项杰作。

照着地图向上走了近两公里,我们到了一座建在小山坡上的花园:居埃尔公园。这里就是高迪另一项杰作所在,是他受其资助人、实业家居埃尔之托建造的。起初,居埃尔受英国福利社区模式的启发,希望高迪也在巴塞罗那建造一个花园式的城市小区。可工程开始不久,房地产市场迅速萧条,加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工程无奈中断,可小区的中心部分已经完成:靠着山崖由84根高高石柱支撑的、只有顶棚的集市大厅,站在集市向上望去,顶棚是绚丽多彩的陶瓷马赛克图饰;厚实的顶棚上方平台本应是个农贸市场,平台四周的围墙修成了起伏的波浪状,围墙上面也贴有陶瓷马赛克图案,下面还有底座层供人休息,即“蛇凳”,成为这里的标志性建筑。本来在蜗牛壳式盘旋上行的山路旁,应建上楼房供人居住,而实际建成的楼房只有三座,一座是山坡高处高迪本人住过多年的小楼,现高迪博物馆所在地;另两座便为矗立在主要入口两侧的、童话般的塔楼。小区就这样成了公园。

从平台上向南望去,巴塞罗那城就在眼皮底下,再远处便是蔚蓝色的大海,景色美不胜收。这里不收门票,但一支冰淇淋会贵到3.8欧。

学艺术、学建筑的人真该到这里观摩观摩,这里的一砖一瓦、角角落落,都会令人惊叹不已。建筑大师把他们的灵感、才气、勤奋和智慧凝聚到了石头砖瓦上,定格在色彩和造型上,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来欣赏,他们亦可谓天之骄子!

居埃尔公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站:“西山”、码头、黄金海岸

从地图上看,巴塞罗那是西班牙东海岸中部的港口城市,它的东面就是地中海。而在巴塞罗那的地图上,它却是坐南朝北……错了!它是坐东南朝西北!仔细看看我们买到的市区地图,这座城市面对着东南方向的大海,有大片横平竖直的城区。原来连这座城市地图的坐标也不是按照上北下南的规矩绘制的,而是上西北下东南。如果按照我们上北下南的概念绘制地图,整座城市都是斜的。地图来了个以斜就直,所有的斜马路就都成了横平竖直的了。

面对这座城市的地图,说东道西都没有了意义,只好说图上下图左右了(前面说的向东向北,就改成向右向上吧)。下面是大海。老城区就在海边上,我们住在老城区里。上边、右边都去过了,第三天要上左边的“西山”去。“西山”自然是“西南山”,山的高处是“蒙杰伊克”城堡,这里是眺望港口和城市的好去处。这里的防御工事建于1640年,历史上多次成为罪恶深重的监狱,现今成为军事博物馆。

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巴塞罗那码头,一尊哥伦布的雕像高高耸立在那里,据说当年哥伦布就曾从这里出发航海。沿着码头我们向右前行,前行,前行,那里有两公里长的黄金海岸,大海,沙滩,阳光灿烂……

第四站:神山“提比达波”

那条纵穿老城区的最繁华的马路是兰布拉大街,大街的下端是哥伦布广场,是码头,而走到街的另一个尽头时,远远还能望到城市另一个尽头一座不高的山头,山头上矗立着一座教堂。那座教堂吸引着我,这样制高点上的教堂让我觉得很奇特。

不想乘车只想步行,到了山脚下我们打听的也只是上山的路径。嗯,都是山路,从这里向前走,还要走四五十分钟。一位年轻人友好地用半拉子英语回答我们。

沿着他指引的道路走去,很快到了半山腰,这条横亘在山腰的山路上不知从哪儿冒出许许多多来往的人。许多是骑车登山的,还有全家出动的。这里是巴塞罗那人全家出游的好去处,山高500多米,被当地人称为神山,旅游书上写着呢,里德说。可是我们要去的教堂呢?方向似乎不对。

问了一位骑车登山的小伙子:回走,走到头,会有一条左行路,拐上,然后第一条路右拐。可是,可是,教堂就在我们头顶上啊。我指着看似近在咫尺的教堂顶说。不知是因他这两天跑累了,还是不肯离开眼前的阳光大道,去路线不明的山道上冒险,里德决意要按指路人给的方向走。于是我们开始了艰难的行军。原来我们走的是环绕山头的山路,头一两圈还有阳光,我们精神十足,可当第三次、第四次从那神圣大教堂眼皮下走过时,我真觉得不想再远离它了!可我们没有后路了,连行人都难得见上一个,真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深山里了!有什么办法,只能拐弯,登山,拐弯,登山。最后终于弯到了头。这天是圣诞节,教堂跟前的游乐园不开门,缆车也不开,还好教堂开着大门,算是没有辜负我们。

这座教堂建成于1952年!这是什么年代?西欧人在重建战后家园,德国人在大造大众汽车……西班牙人却建了这样的教堂,可见他们对上帝的笃信。

最后一天由女儿决定活动路线。跟着她,先沿码头、走港湾、上黄金海岸,去与地中海告别,后又穿过条条窄窄的老城区小巷,随意走进古老的教堂小坐,然后向远离海岸的方向上行,上行,她要去时装小区,据说那里街巷中的时装店一个挨着一个。可是我们失望了,当我们2点到达那里的时候,发现人们纷纷在关店门,原来这里的店铺中午休息的时间在下午2点到5点之间。等我们5点又回到这里时,又发现开的店铺还是不多,也许是圣诞节期间旅游淡季的缘故吧。

城市印象

这里的人们表情悠闲放松。也许是气温的缘故吧,我们从冻手冻脚冻耳朵的德国来到这里,顿时想在阳光下舒展开双臂。街上的行人边走边聊,步履从容。

坐在马路边上的桌边小餐,见一年轻父亲抱着小儿子走出饭馆,同另几位年轻男人话别。他们呜哩哇啦一阵,临走,个个都亲了亲小男孩,或拍了拍他的小脸蛋,很是可爱。

巴塞罗那城区没什么高层建筑,教堂掌握着制高点。一般的住房最高也就七八层。这里绿地不多,一棵两棵的棕榈树总是显得很孤独。阳台上也没有很多花木,那里多用来晾晒衣服了,雨季、夏季里想必很潮湿。

这里的夜晚可不清静!我们住的旅舍在繁华的兰布拉大街的一条旁街上,这里每晚午夜有垃圾车来收垃圾。街上的行人不会压低嗓音说话,而是高谈阔论,毫无顾忌。某天夜里似乎有个小合唱团在街头唱了一阵。还有一天夜里我被吵醒,起身去看看喧哗声的来处:楼下马路旁,十几个男女正在说说笑笑,手里举着高脚酒杯,此时正是凌晨5点!

头两天觉得奇怪,这里怎么见不到警察?后来才发现这里的警察制服同清洁工的很相像,上身有黄色的反光条。在饭馆吃饭时有好心的服务生叮嘱我们,兰布拉大街附近要当心扒手。最后一天早上出门时,见到一个小路口的地面上有个钱包,周边有些散落的证件,两个警察在做记录,可见这里的确不够安全。

最后一天听到好几次警笛声。

街上游客很多,其中不少中国人。一条街上,中国人开的服装店似乎一个接着一个。这个160万人口的城市,住着5000多名中国人。

巴塞罗那很干净。这里总能看到清洁工的身影,是个地道的旅游城市,好像每走几步,路边就有个垃圾桶。每天早起,发现街边都用水洗刷过了。即便这样,路边的狗屎也不能不小心。

我们在巴塞罗那左右上下走了几个来回,享受了五天地中海的阳光。28日,飞机飞回瑞士巴塞尔的上空,“巴塞尔多云,地面温度摄氏零度。”飞机上报告说。

猜你喜欢
高迪巴塞罗那教堂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安东尼奥·高迪
《教堂之夜》
天然大理石教堂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2016年巴塞罗那设计周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