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随笔

2015-05-30 10:48张培华
译林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历店员日语

张培华

第一次感动:日本人的服务

有人说,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相当于日本的东京和大阪。

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日本,是从上海到大阪的。好像从上海飞大阪比到北京还近,仅仅两个多小时,我着实被日本的服务吓了一跳。上飞机之前,因不小心丢了眼镜,蒙蒙眬眬中下了飞机,就迫不及待地对朋友说:“第一件事——配眼镜。”于是我们就近走进一家百货店,找到一个眼镜专卖部。这其实是店中店。店不大,只有两位店员,见我们进来,满脸微笑,弯腰九十度后,迎上来帮我们推行李。店虽小,不过眼镜种类挺多,想要的款式,很快就被店员找到了。一位店员手里拿着模拟镜框,再次和我确认后,满脸笑容地搬来椅子让我们坐下,说“辛苦了,敬请稍等”。另一位店员忙着为我们沏茶,感觉像熟人般的亲切。等待的时候,我对朋友小声说想去洗手间,一位店员连忙走过来,很抱歉地说洗手间稍微有点远,因此主动要为我带路。拐了几个弯,到了洗手间。店员弯腰朝我鞠了一躬,我说:谢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出了洗手间,我发现店员仍然站在原地等我,确实吃了一惊。店员微笑着,又是弯腰一躬,并且说,路远,拐弯多,很容易迷路,所以等着我。我被她的服务态度感动得难以言表。

我在上海配过好几次眼镜,但从来没有服务员给我让座,更没有店员为我沏茶。虽说立等可取,但多半店员对我下命令似的说,出去兜一圈再来,或者说,过半个小时再来。那意思可能是别在店里碍手碍脚。这一点与日本的服务根本不同。“顾客就是上帝”是日本人的服务宗旨。可是这个宗旨国人也会说,说容易,做到难,难就难在有些国人只会说,不会做,或者说会做只是不愿做。

我也曾在上海的一些百货商店里购物,一时急了找不到洗手间,就问营业员,“请问,厕所在哪里?”大概是问厕所让人起联想,感觉不好,被问的人都不愿正面回答,而是用胳膊一抬,或是用嘴一努,再就是用眼睛的余光一指。得到这些“指示”等于白问,因为你根本摸不着边,那一抬一努一指的方位含糊不清。

日本的服务是全面的。比较一下上海和大阪的出入境窗口,就会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服务态度。日本的工作人员热情和蔼面带微笑;中国的工作人员冷漠严肃面带警戒,好像每一个人都是嫌疑犯。在日本入境出境时,工作人员会对你弯腰行礼,说“您好,辛苦了”。查看护照,都用双手接递。

出入境的工作人员,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感觉中国出入境工作人员的态度与印度极其相似,但相信有一天,中国人也会说:“您好,辛苦了!”

尴尬的月亮:日本人过年

每到过年,许多学生都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中国人怎么过年?问题虽简单,但不好解释。首先,日期不一样。中国人过农历年,日语称旧历年,谓“旧”当然是对“新”而言。日本人曾经在明治五年,即1872年以前也用过,之后开始用阳历,日语称“新历”。现在日本多用阳历,很少见到标记农历的挂历。中国的日历,一般均用大字为阳历日期,小字为阴历(农历)日期。对此,日本学生颇感新奇。农历牵涉到二十四节气,以及闰年闰月的问题,这对于1872年出生的日本人来说,恐怕并不陌生,虽然生下来开始改用新历,但是“闰月”的用法,直到1900年才停用。对于一百年后出生的日本学生来说,“闰月”却很生疏。因为闰月的缘故,每年过年的日期都不一致。比如:去年春节是1月31日,今年是2月19日。有同学问:明年呢?答:明年是2月8日。再问:后年呢?答:后年是1月28日。同学们兴奋地叫了起来,说中国太有意思了。我告诫他们说,所以与中国人做朋友,得问清对方是过农历还是阳历,如果过农历的话,千万要确认日期,因为每年的生日日期不同。学生听了吃惊地哈哈大笑,说中国人真好玩。

中日两国的生活习惯,有共性,也有许多不同。元旦,对中国人来说,很平常,而对于日本人却是“正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也就是12月的最后一天,是大年三十,日本人称“大晦日”。这一天,日本人的做法基本上和中国人一样,但不同的是,日本人过年绝对不放爆竹,也没有贴对联的习惯。

中国人吃年夜饭,日本人叫“年节料理”。故里老家的年夜饭,有许多讲究,平时咸菜萝卜都能对付,年夜饭却一定要配“十碗头”,即十碗不同的菜,而且有些菜,三十晚上,只准看,不能吃。比如“碗头鱼”是不能动的,一定要到过小年即正月十五才能吃。当然,并不是中国所有地方都有如此风俗。比如上海很多人家的年夜饭就提前在饭店宾馆预订。日本人家的“年节料理”几乎都是预订,年三十傍晚时分送货上门,快递公司会叮嘱说:这是年夜饭。“年节料理”按人数多少,分不同尺寸,均为盒饭。可想而知都是凉的,不像中国的“年夜饭”丰富多彩。晚上七点半,看类似于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日本叫“红白歌星”大赛。虽如此说,但节目内容有很大不同。日本的红白歌星大赛,节目较单一,以歌为主。另外,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到零点敲钟为止,日本红白歌星大赛到11点45分结束,过后镜头摇向肃穆、静寂的日本各地著名寺庙,做实况转播,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

日本人和中国人三十晚上都睡得很迟。日本人听“新年的钟声”,中国人称“守岁”。日本人现在虽不用农历,却依然称元月一日为“正月”。这一天开始,去参拜神社,日语叫“初诣”。正月(元月)一日这天,所有的神社前都排了长队。参拜之前,得先洗手,参拜时还得向寺里投5元、50元或是500元的硬币,然后三拍两拜,向神社祷告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完了以后,花200日元抽签,“大吉”“中吉”“小吉”或是“末吉”,运气不好的会抽到“凶”。

年复一年,已经习惯了日本的过年。通常新年的钟声敲响后,我们即去神社,途中迎面碰上明晃晃的月亮,因为元月一日正是农历十一月二十,深夜的月亮很大。

明治维新后日本人改用新历,却不舍“正月”和“大晦日”,可“大晦日”出月亮,不免有些尴尬。

“下流”与“格差”

先说“下流”。这个词乃是日本光文社出版的《下流社会》的书名,值得注意的是,日文“下流”并非中文的“下流”。日本使用汉字,往往做些手脚,使认识汉字却不懂日文的人,最容易产生误解。这细小的差别,当是中日文化区别的原点,也是理解两国文化不同点的起始。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中文的“下流”,日语称“下品”。不过,中国人也用“下品”,那是指“质量最差或等级最低的”东西。虽然骂人的话有说“那人(家伙)不是东西”,但无论人的“质量有多差”,一般还是不说“下品”的。而日本人说了哪怕是一句粗话,就可以说此人“下品”。

日语中与“下品”相对的词语是“上品”。如译成中文,可说“高尚、文雅、雅致、优雅、典雅或大方”等。那么,日文的“下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不说答案,你大概也会明白了。翻译的话,可用“下层”或“低层”。日语中与“下流”相对的词语还有“中流”和“上流”,因此,也就可以说“中层”或“上层”了。但中文似乎也用“中流”和“上流社会”的词汇,但却不说“下流社会”,而日语的“下流社会”当是“下层社会”了。《下流社会》一书的副标题是“新生阶层集团”,可见这个阶层便是“下层社会”。

再说“格差”。此词可见于以前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新书《格差社会》。恐怕在任何中文词典中都找不到“格差”这个词,日中词典将之解释为“差距、差别、等级”。看来如翻译成《等级社会》比较适合原意。《格差社会》一书的副标题是“究竟问题何在”。

这两本书都是谈日本社会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都在说日本的社会在变化,中流社会渐渐消失,衍变成上下两个等级的社会,即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下流社会》认为,检测一下你究竟是不是属于下层社会的第一个要素,即年收入是否达到你年龄的十倍。如果没有达到,男的33岁以上还没成家,女的30岁以上还是单身,而且都过着5P生活的话,很明显可以归类于“下流社会”的群体。所谓5P乃是:一、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二、手机(Phone),三、电视游戏(Play station),四、塑装瓶饮料(PET bottle),五、炸薯条(Potato chips)。坐在个人电脑前玩电子游戏、用手机交流、喝方便店的饮料、嘴嚼快餐炸薯条打发日子的日本大龄男女似乎都属于“贫穷”的社会群体。

《格差社会》调查表明,日本的贫困率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三。日本的贫富差距正在悄悄地拉大,以前的“平等神话”正在无形地崩溃。日本将变得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该书认为,形成贫富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长期不景气,失业率高居不下;临时工增多,正式工减少;分配系统的变化以及政体改革。

汽车与方便店

中国私家牌照小车与日俱增,但与中国人口相比,人均汽车拥有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要问中国年轻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回答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同样,要问日本年轻人(高中毕业尚未工作的年轻人)最想要的是什么,答案也一样。尚没谈恋爱的年轻人,早就与汽车相爱了,手机荧屏的首页就是“爱车”的倩影。“丰田”与“本田”对于日本人是家常小碟、不足挂齿,车是英国、法国、德国或是美国的,那才引以自傲、引以为荣。日本大学生一般都有车。要问周末干啥?很多人会说:ドライブ。发音近似“拖拉伊步”。这是片假名,是外来语,源自英语a drive。日本小学馆出版的《日中辞典》中文解释:开汽车远游兜风。这样看来,近似中文的发音“拖拉伊步”,倒是很有意思。当然,“伊”可谓在水一方的“伊人”了,“步”可作以车代步之解。开车兜风的主人要把“伊人”“拖”到哪里去?甭管往哪儿拖,不用担心,因为到处都有方便店。

日本的方便店,确实方便,不用下车也能买到想买的东西。这样的方便店很多,如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各式快捷饮食店,开车从入口处进去后,对着银幕般宽大的彩色菜谱,就着麦克风点你需要的,然后车到出口处停下,你点的东西差不多也就给你准备好了,只要按下身边的车窗玻璃就可以拿到东西,付钱结账,十分方便。

类似这种不用下车的方便店,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有卖吃的,有卖用的,甚至还有卖药的。开车的人坐在车上,将处方交给店方,很快就会拿到药。店多,免不了相互之间的竞争,一旦竞争,自然花样百出。就像时尚类杂志一样,为吸引女性眼球,本月杂志配香水,下月杂志送木梳。杂志看完扔了,香水木梳还可以用。

一些和汽车相关的服务行业,竞争靠的是价格、服务和礼品。日本车多,加油站也不少。加油站招揽生意的策略层出不穷,如果价格一样,那就比服务了。比如,加油站的员工清一色俊男美女,穿好看的制服,声音甜美温柔,充满青春活力,即使服务不周,顾客也能原谅,因为年轻。但有的加油站不是靠俊男美女,而是一些年龄已到为人父母的员工,他们做事认真,踏实可靠,且躬身相迎,满面春风,好像刚刚中了六合彩。加油之际,还会递上雪白的毛巾,说,方便的话,请擦拭车内;再问有没有垃圾要倒,然后拼命地给你擦车窗、挡风玻璃及整个车身,动作娴熟专业,无可挑剔。完了,你上了马路,从反光镜中看到那双手交叉、弯腰九十度送你的身影,你能忍心下次不来吗?

中国是人口大国,按人口比例关系,要不了多久将成为世界汽车大国,加油站、方便店等和汽车相关的服务行业应当早做准备。日本一家拉面店的主人特地发明一种盛汤的袋子,开车买面,无论顺放倒放都没问题,可谓绞尽脑汁。竞争是无情的、残酷的,同时却又充满智慧与魅力。

猜你喜欢
农历店员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2020农历庚子年鼠年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日历
店员之间抢单怎么办?
新年快乐2017农历丁酉年
当个店员不容易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很快就会冷的,请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