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加勇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求,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限,课堂的学习效果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才能踏踏实实地、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规律是指:一是小学知识本身的规律,二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这两个规律,卓见成效。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现在的教材编写看似简单,但留给教师很大的空间,出现的对话框特别多,稍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所以教师要事先理解和掌握每单元的编写意图,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只有在吃透和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结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1.注重启发
启发式教育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师在备课时,在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要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题目,问题的安排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39页例2时,学生刚接触感到特别的困惑,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 模小组有多少人?”问:解这样的分数问题,关键是什么?找准单位“1”,题里把谁看做单位“1”?“比”字后面的量——航模小组人数,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未知,用什么方法?除法。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式子:25÷(1+)即可。这样教师发问,又结合线段图给学生看,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围绕老师的发问。
2.课堂上精讲多练
精讲多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讲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如果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会听得厌烦。例如:讲异分母加减法时,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理解掌握了,如果教师仍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所以我就做了这样的准备,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纸张占、废金属等占、危险垃圾占、食品残渣占,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废金属和纸张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会计算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找出异分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起指导引路的作用,让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动了脑,十来分钟就可完成新教授内容。
3.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邏辑性和广泛性、应用性的特点,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器和圆柱体容器,用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圆柱体容器内,学生反复多次试验,总结出等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直观的教具去反复试验,是难以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计算圆锥体体积时容易忘掉乘,这样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
三、狠抓典型题的练习和应用题的口述过关
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较强,特别是现在练习题的设计花样较多,所学知识有时学生不是不会,只要一变换形式就不会做,所以练习中,我们就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如在异分母加减法练习中有这样的题。对书上的重点类型更不放过,反复讲练,人人都会做才算。对应用题的练习,都是让学生先口述出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学会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所求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然后才动笔列式计算,做到人人口述过关,时间久了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吃透新教材,活用新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