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多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立美教育:指教育者深度挖掘教育资源、自觉运用吻合于儿童审美的规律加以引导,通过美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心灵、舒展个性、滋养审美感受,激发儿童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提升生活审美的追求,从而整体性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儿童世界:儿童的世界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儿童对自然更亲近、更向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儿童用更为纯正和直接的方式与人交往,简单、幼稚而纯粹,拥有更多的人类的良知与天性;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儿童比起成人来更为一体,自然、坦率而天真。由儿童的特点所决定,儿童审美化的生活是幸福而快乐的。
回归:立美教育回归儿童世界,意味着不是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简单地灌输给儿童,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的既有内涵和世界出发,引导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回归,具体体现为从成人审美向儿童审美的回归、从抽象的符号世界向活生生儿童世界回归、从知性审美向诗性审美的回归,从艺术审美向更为宽泛的、丰富的儿童生活立美的回归。
本课题是一项侧重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试图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努力把立美教育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美,从身边的校园环境到家乡的美景中获得美的感知,陶冶美的情感,塑造美的行为;引导他们关注艺术美,从生活中撷取艺术的灵感,用艺术服务于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美,从名人的身上汲取精神内涵,在父母师长的无私的爱中学会爱的奉献,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走向美的生活,感受美的生活,创造美的生活,让儿童在“立美”生活的大课堂里学会思辨、懂得践行,勇于创造,从而为自己幸福的人生铺垫底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自滕守尧教授1979提出“立美”概念以来,后经赵宋光教授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进行了“立美教育”的研究,“立美教育”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陈建翔于《争鸣》杂志1992年第2期发表文章《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提出立美教育是大于审美教育的一种全方位的大教育理念;檀传宝在他2006年修订版的《德育美育观》一书中,多次提到“立美教育”“德育立美”等概念,进一步佐证了“立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审美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总体趋势所在。2010年学者陈伯海在《江海学刊》中将这种趋势归结为两种现象,即在艺术领域中的“美的消解”和在生活领域中的“美的泛化”。这种回归,意味着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正渐趋消失,审美正以其活泼泼的姿态,走进寻常百姓家,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世界。
在基础教育领域,将立美教育纳入学校专门研究范畴的尚不多,江苏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曾进行过“小学立美教育管理模式实验”,上海市香山中学和北京市明天幼稚集团均进行过“立美教育研究”。概括起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实施的范围狭窄,将立美教育囿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之内,以艺术教育替代了立美教育。二是未能进行美育对于全面育人的整体设计,将美育与儿童鲜活的生活的剥离开来,割断了美育与其他诸育的联系,堵塞了儿童创造美的源泉。三是忽视了教育自身整体的美,只是把美作为一种外在的、因而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来加以有限的借用,没有以美来规定和修饰教育自身,是“借美育人”,而不是“立美育人”。
关于“立美教育”,我校从“八五”就开始便走进这个领域,先后承担了“八五”的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立美教育模式》;“九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构建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十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及效益的研究》。“十一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立美修德——立美教育中儿童道德成长的实践研究》。二十几年间,我们聚焦“立美”主题,从未间断过研究,“立美教育”已成为我校享誉省内外的一张名片。“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实践研究”是“立美教育”更深层次挖掘和更广阔背景的拓展,是基于儿童审美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的考量,是立美教育实现向儿童世界回归的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激发儿童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凸显立美意识。
2.确立、提升儿童立美化新理念。
3.初步构建儿童世界立美化的样式。
4.促进儿童审美的素养,提高儿童的立美素质。
研究内容:(现状研究、文献研究、关于课题的内涵与核心概念的思考、实践怎么做怎么设计 管理评价 积累案例)
1.收集本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2.立美教育中忽视儿童生活经验的状况研究。
3.儿童世界的立美化样式研究。
4.儿童生活世界的立美领域研究。
(1)儿童学习生活中的立美案例研究
(2)儿童课余生活中的立美案例研究
(3)儿童身体生活中的立美案例研究
5.促进儿童审美的素养,提高儿童的立美素质。
研究重点:
进行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的理论探讨,从课堂中的立美、生活中的立美和儿童身体立美三个方面研究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操作策略,研制《儿童立美教育指导纲要》。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
1.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地学习美学、美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探讨美学、美育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理顺理清生活与审美、经验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校的立美教育办学理念初步梳理自己的立美教育文化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在理论学习和探讨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上述研究内容中各部分的研究。从儿童课堂中的立美、儿童生活中的立美和儿童身体立美三个方面研究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操作策略。
3.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探讨美育与其他诸育关系,整体规划学校美育工作。克服以往学校美育方面的不足,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儿童的生活世界,展开回归儿童生活经验世界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根据研究需要,深入开展了弘扬和培育儿童的自主精神和审美意识,推进“石小美少年”的行动研究,促成学生日常生活的审美品位,注意过程性积累,总结阶段性成果。
4.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推广研究,并逐步调整和修正。
研究的过程设计(研究阶段的时间划分、阶段目标、研究内容等):
2011年5月-2006年7月 课题论证,达成共识,申报课题
2011年8月-2011年12月 前期准备,制定计划,组织分工
2012年1月-2012年1月 设计操作,深入研究,中期报告
2012年2月-2012年7月 研究反思,末期调整,提高效果
2012年8月-2013年2月 分类整理,撰写报告,申报结题
研究的方法设计:
1.课题选定和论证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收集相关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述评。
2.课题现状调查了解阶段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3. 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在具体的实施中操作、反思、修正、提炼。
4.课题整理总结阶段主要采用归纳总结法,集思广益,从实践中归纳出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是对儿童本体的尊重与赏识,是解放儿童的必由路径。儿童就是美,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资源。生活中充满了审美,儿童审美化的生活是幸福的、是道德的、是文化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就是还立美教育以原本的面目,让鲜活的生活世界成为学生立美的不竭源泉,极大地丰富了立美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儿童立美活动的领域,从以往带有片面性的立美欣赏,转变为全方位的立美体验,提升立美的质量。
第二:学生是立美教育的主体,是立美教育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本课题的研究在于唤醒学生作为立美主体的内在自觉,尊重学生的“潜理解”,激发学生的立美意识,滋养学生的立美情感,促进学生的立美发展。基本理念是:以美滋情,以美促德、立美育人。突出学生在美育过程中自主发展的能力,自觉能动地提升立美感受力和立美创造力,促进学生立美的内化,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让立美教育走向儿童的世界,丰富了审美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儿童审美活动的领域,从过去单一的艺术美转向了多重生活世界的美,促成了美的增值。立美教育走向儿童的世界,改变了审美的方式,从以往带有片面性的审美观赏,转变为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提升了审美的质量。
第四:致力于立美教育模式的创新。我们将克服将立美教育异化为认知教育的倾向,更加重体验、重感悟;克服将立美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引向大自然、引向儿童可感的身边世界;克服将立美教育标准化的倾向,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审美创新;克服将立美教育指令化的倾向,从关注单向度的教导到更加关注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的转变。努力将学校的立美教育童化、活化、美化。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学校立美教育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报告 2011年10月
“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理论探讨文集 论文集 2012年7月
《基于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指导纲要》 文本 2012年7月
“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实施策略 论文、案例等 2013年1月
“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实施策略的实践操作资料 录像、光盘等 2013年1月
最终成果(限3项) 《回归儿童世界的立美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报告 2013年10月
“回归儿童世界的 立美教育”——理论与实践 研究文集 2013年10月
《石小立美教育》校本课程 教材 2013年10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1)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我校从八十年代便确立了“立美教育”课题,实施立美教育已达二十多年,历经了三轮省、市级重点课题的相关实验和研究。“八五”期间,《构建立美教育模式》是我们承担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结题成果获中央教科所科研处颁发的一等奖。“九五”期间,我们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构建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任务,推出了“一心三线贯五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十五”期间,我们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美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及效益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了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益,使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创造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立美的过程更加科学,与此同时整理并完善了立美教育的核心理念。“十一”期间,我们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立美修德——立美教育中儿童道德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能力也有极大的提升,完全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在策划本研究时,我们课题组搜集了大量美学、美育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特别关注了审美回归生活世界的潮流趋势,并专门聘请专家进行了指导。同时,我们相关的调研工作也正在着手进行中,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调研工作和资料搜集工作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①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都参与了主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以校长牵头,学校中层领导为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一支高素质研究队伍。
② 加强理论学习。课题组负责人及核心组成员积极参加省市各级的课题培训活动。并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实验研究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
③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教师自由组合,做到全员参与。在校长室带领下,由教科室具体组织开展工作,互相交流沟通。
④ 多渠道获取研究资料。除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料外,还将通过自购资料,到大型图书馆借阅,网络搜集等途径获取大量有用资料。尤其重视相关书籍的收集。
⑤ 加强过程性监控。课题研究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教科室加强过程性监管与控制,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力争少走弯路,以保证课题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⑥保证充足的研究资金。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该课题为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南京市精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