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娟
教学中我们有时会感到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彼此处于疲惫的不良循环之中。如何减轻师生的负担?如何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我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巧设质疑,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探索。
如何巧设地理问题情境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巧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
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生活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许多地理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作为一种问题情境用于课堂教学。
如: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上海既没有煤炭资源,又没有铁矿资源,我国为什么会在那里设置大型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宝山钢铁厂?”有的学生说,上海在长江的入海口,长江水源充足,能满足钢铁企业大量的用水;有的说,上海地理位置优越,靠长江,临东海,有京沪铁路、沪杭铁路交汇,水陆运输便利;有的说,上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工艺、技术水平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文化程度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有的说,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协作工厂多,有广阔的市场等等。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运输条件、社会协作条件、技术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等。学习工业区位选择时,让学生在常州市区图上找出主要工厂(3~4个),讨论:(1)这几家工厂建立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区位条件?(2)这几家工厂在市区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对于这些地理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也乐于参与讨论。巧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地理,还有利于学生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二、巧设发散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可以横向对比提问,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
如:学习“俄罗斯的工业分布”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日本和俄罗斯矿产和工业分布图,思考:日本和俄罗斯工业布局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个问题书中找不到现成答案,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类比、演绎、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形式作出了以下回答: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因为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燃料都需进口,另外日本的海岸线长而弯曲,具有发展海洋运输的有利条件;两种工业布局都符合经济效益和各自国家的国情,因而都是合理的。发散性问题的探索,能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地去钻研。
三、巧设学生易错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形成对某一知识的认识错误或疑问,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些错误的认识或问题巧设一种求知情境。
如:学习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时,不少学生认为经度为东经的地方都在经度为西经的地方的东方。针这一错误认识,这样设问:北京的经纬位置大约是40°N、120°E,旧金山的位置大约是40°N、120°W,北京在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很多学生会回答:北京在旧金山的东方。此时提出:我们的判断正确吗?请大家看世界政区图,从图上看北京在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学生不难判断北京在旧金山的西方。这一矛盾的产生使学生产生困惑,从而激发其探索真知的欲望,也顺势引入地图上的方向如何辨别这一主题探究。
四、巧设图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材中有各式各样的插图,地理知识巧妙地融于插图之中。以图设疑可以调动学生读图、析图的积极性,还能激励学生理解、掌握与图相关的地理知识。
如:讲洋流分布规律时,让学生读课本《世界洋流模式》图,问这种洋流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提示學生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上找原因,然后一边让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边在黑板上把分布图画出来,让学生对照两图找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学生便很容易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在讲各个大洋的洋流分布时,让学生读《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各大洋中以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系统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分别由哪几支洋流组成?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图,采用这种方法,使知识点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该部分内容。
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也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巧设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吴香勇.巧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路,2010(2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