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华
摘 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活动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桥梁,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与学影响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调整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变成融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人和教学之间的互动,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方式,它还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明确地认知到学生是知识中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以下是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尝试,以期能给更多人以参考借鉴。
关键词:正确引领;贴近生活;合作教学
一、正确引领,让学生主动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及基础的数学理念知识。因为小学生还不懂如何开动脑筋,需要老师的智慧引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重视指引学生,尽可能展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氛围,进行互动教学。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是这样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的:
老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有了基本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求圆的周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学生:想。(大家都好期盼,很认真地听。)
老师:好,原先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周长,那么有哪位同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呢?
学生1:(很兴奋地把手举起来)我知道,把圆的直径测量出来,再用直径乘以π就可以了。
老师:这个同学回答得很对,看来是提前做过预习了。那有没有人知道π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2:我知道,我以前听我哥哥说过π代表圆周率,约等于3.14。
老师:非常好!你们对圆的周长了解挺多,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接下来,你们4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我们一起来探讨应该怎样验证。
显而易见,这个过程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课前备好了教案。但是,由于这次课堂中经过老师的引导,一些学生已经获得了结论,这是老师课前备教案时意想不到的。对于此种状况,应当怎样处理呢?这就需要老师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让它成为有用的课堂教学能源,引领学生互动探究,进而成功应付课堂中的“小插曲”,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贴近生活,创设互动学习课堂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本性,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要记概念、背诵公式,必然无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到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有益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讲授“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有些老师给学生提出这样的应用习题:“采矿队上半年共采矿2000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采30%,采矿队一年里共采矿多少吨?”尽管老师提出的习题很贴近课本内容,但是小学生对采矿比较生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高,很难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无法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老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变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植树节到了,老師带领同学们去植树,五年一班种了20棵树,二班比一班多种了30%,两个班级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答的欲望,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合作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成效
长久以来,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由老师支配,不注重学生的协作探究、自主学习。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及总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扮演好指引者和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在巡查的途径中,处理学生的疑问,最后达成多方面互动教学。
例如,在讲授“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依据班上学生现实状况适当地分配小组,而且准备好教学工具。我对学生说:我现在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盒子,这些盒子里装着许多不一样颜色的纸片。你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可以更快地看出盒子里哪一种颜色的纸片较多,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每一个小组都加入了激烈的讨论中。过了一会儿,我对学生说:“请每个小组将成果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一看。你们说一说,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通过这次合作教学,充分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对统计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老师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视角去观测、剖析实际问题,处理平常生活的情况和难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王芳.互动教学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