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痛的一件事,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积累语言,学以致用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在我教三年级时,我就充分地完善了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里放满了孩子们喜欢的图书。首先,我要求学生除了在校的午间阅读时间外,每天还必须保证不少于20分钟的阅读时间,并每天做好摘录笔记(一星期摘录四篇好词好句,两篇读书体会或把自己看过的好书、好文章,以简短的文字推荐给其他学生),然后一周做一次阅读卡,阅读卡上设计了“我阅读”“我发现”“我推荐”“我想象”四大项。其中“我阅读”主要让学生填写阅读了哪位作家的什么书(或文章),书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内容;“我发现”主要让学生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好句有选择地摘抄下来,同时把自己品味到的书的优点记录下来,以便别人一同分享书中的快乐;“我推荐”主要让学生把书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推荐给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读给他人听或给他人看,有的认为妙不可言的可背诵积累;“我想象”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带人书中,或成为书中的主人公,或作为一个旁观者驰骋于书中。阅读卡是对一周的读书总结,主要是在周末进行。整个过程对于促进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并学以致用,可以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的作文,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二、创设情境,学会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常常看到,课间,学生们如同叽叽喳喳聚在一起开会的快乐鸟儿,他们穿梭于教室走廊之间,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有趣的生活经历,而在日记、习作本上却很难发现那些生动具体、趣味盎然的话语。这是为什么呢?我苦苦地思索着,最终,我发现应该要从儿童的生活入手,关注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表达的素材,在习作中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那一次,有几位学生犯了错,我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之后交上来的日记,大部分同学都写了那天的事。日记中写到:“看,某某同学一上台,便低下头,左手搓着右手,右手又搓着左手,此时,他的心情一定是忐忑不安。只见他的嘴巴张了好几下,可一丝声音也没发出来。可以看出他真的很紧张,还有点儿手足无措……”这次的日记,大部分学生都能将上台表演者的动作、神态描述得详细、生动,甚至学会了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这说明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时刻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甚至可以写成判断或日记。
三、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习作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的欲望,你们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童年趣事时,我讲述了高尔基受尽了生活磨难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深受故事情境的感染,同时询问学生高尔基的童年故事,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说,是从他写的童年故事知道的。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生动地记下来?以此自然地引入写《童年趣事》的习作。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勃勃,文思泉涌。等习作上交,教师批改时,可根据学生好表扬的特征,采取写激励评语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当我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上了鼓励性的评语时,一位学生又给了我答复:“原本我是十分怕作文的,觉得作文难写,可看了您的评语,我像吃了蜜一样甜,以后,我会更认真写作文的……”可见,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时刻关注它的发展发展过程,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采取各种手段,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