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浓柯
摘 要: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具有抽象性,使职高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起来会力不从心。因此,教学课堂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而各种教学用具正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课堂中教学用具的使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抽象性;直观教学;教学用具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82-02
教学用具,是指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的总称,简称教具。教具不仅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成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有效性和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是否认真教学,而是指学生是否在有限的课堂中学到什么或是学得怎么样。如果不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可能会出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起来又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有效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高效的信息。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抽象,许多职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在电子专业基礎课堂中恰当地使用教学用具,变抽象为具体,变遥远的感知为亲眼所见,化难为易,不仅能突破教学的难点,而且也能让学生轻松地将知识成功地转化为内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在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或者某一元器件时,加入必要的教学用具,巧妙地安排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演示”“亲手制作”等活动内容,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培养学生学习电子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下面,结合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5章第1节“磁的基本概念”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七章第三节“半导体数码管”的两次市“三新”(即:新课改、新课堂、新教法)课堂教学,阐述教学用具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5章第1节“磁的基本概念”
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第5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学生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磁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针对职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我的教学过程重在体现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体验。本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并且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重现“奥斯特实验”,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实验法、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发现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实现快乐学习、有意义地学习。
在讲解磁性和磁体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引入了本堂课的第一个教学用具——磁铁性质实验盒,认识一下常见的磁铁。让学生分别用磁铁的两端、中间吸订书钉,观察磁铁的哪个部位吸的订书钉多,由此引出磁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把两根条形磁铁的磁极分别相碰,总结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动吸引的结论。
在学生利用教学用具进行游戏环节“让小车动起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磁力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由此引出磁场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磁场这一概念,我又一次借助教学用具——铁屑。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铁屑,然后把磁铁放在硬纸板下面,轻敲硬纸板,让学生观察磁铁周围铁屑的运动情况,观察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顺势引出磁感线这一物理量。并且让学生根据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总结归纳出磁感线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磁场的直观印象。
在讲解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时,我引入了本堂课的第三个教学用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干电池、导线和小磁针,和老师一起重现奥斯特实验。学生在正确示范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此得出奥斯特实验的两大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有关。
在实践与拓展环节,我引入了本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用具,每组根据所提供的器材(两个电池盒、两节一号电池、铁钉、漆包线、订书钉),比一比哪组吸的订书钉最多。为了让每组同学都能完成这一实验,我把实验步骤分解为4个小步骤,并且每一步骤不仅配有图片还有视频,扫清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实验成功率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本节课也达到了一个高潮。通过这一实验,引出了电磁铁的概念。
我认为,本节课设计的亮点主要体现在:(1)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教学用具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2)本节课涉及的实验都较为简单,可以说每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也大大促使学生通过教学用具进行主动探究。
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七章第三节“半导体数码管”
数码管是最基本的显示器件,在电子专业后续课程中数码管的知识经常会用到。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教师在课前设计并制作了教师使用的数码管示教板及学生使用的数码管PCB电路板、专用导线和电池盒。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制教学用具在数码管中的使用。首先,熟悉教学用具。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块数码管PCB电路练习板,并结合实物向学生说明教学用具。比如,最上面的是电源正极排母,用电池盒的红线插入,数码管的10个引脚都用10个排母引出,等等。接着,向学生说明教学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不用焊接,只要用专用导线插入相应的排母就可以完成电路的连接。
有了教学用具的帮助,这个时候,我向学生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任务:点亮数码管的任意一段。点亮任意一段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判别各个引脚与段的对应关系,同时为下一个任务点亮整个数码管做好知识铺垫。首先,教师在示教板上演示,用示教板的好處是不仅能够把过程讲得明白,而且每个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演示。接着,学生在数码管PCB板上动手搭接。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会点亮数码管的任意一段,通过探究知道引脚与段的对应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觉得,这个知识和技能我也学得会,从而使数码管的引脚与段的对应关系这个难点借助教学用具得以轻松突破。
有了点亮数码管任意一段作为基础,这个时候,充分地让学生尝试点亮整个数码管,显示数字0~9。我让个别学生到示教板上进行尝试,其余学生分小组显示不同数字,让学生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有了前一个任务作为基础,电路成功率很高,学生体验到电路成功带来的快乐。
除了点亮数字,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给学生尝试创新的机会,注重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点亮数字,还能点亮字符。
本堂课的探究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用具”来展开的,它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学生课后说,有了教学用具的帮助,学习电子元器件之类的知识轻松多了,很多问题一下子就能明白。因此,教学用具的演示和学生操作这种直观的表现方式更符合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乐意去学习和探究。
人常说,职高学生难教,职高学生学电子专业难,学好电子专业更难。但如果教师能用心教书,以学生所困、所难、所求设计教学用具,必然会找到一条切合职高学生学懂、学通电子技术之路,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陈雅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张金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