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珍
【摘要】差异教学尊重差异、弘扬个性。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身心施加影响,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差异教学理念下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弹性分组。
【关键词】初中英语 差异教学 弹性分组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形式由以往的过多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转变为新的三步曲:学生独立感知、观察、探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尽量通过学生群体的集体智慧解决疑问,完成任务;教师仅仅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引导。凡是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做。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成不变的分组存在着很多弊端。教学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内容的不同,灵活地弹性分组。
一、弹性分组的形式
1.结对活动。结对活动给予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并且可以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反馈,修正错误,激发兴趣。结对活动适用于语言的新授阶段,开展短小、比较有控制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初步运用。一旦会,就要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有两种结对活动的方法:固定结对和灵活结对。固定结对,同桌或前后坐位的两位同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长期合作了解对方的长处和短处,有利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灵活结对则由学生自愿结对分组,避免学生产生被强制指派的感觉。有时让具有相同准备水平的学生合作,有时让具有不同准备水平的学生合作,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相结合。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分组安排与学习活动中获得多种经验。
2.四六合作学习小组。由四至六名同学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适用于开展发散思维任务、调查任务、多角色扮演任务、独立阅读课文后对难点开展组内讨论解决的任务等。尤其在讨论课文难点任务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基础差的同学有更多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笔者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常采用ABCC分组法,如图(1)。即:每个学习小组包括一名学优生,一名中等生和两名学困生。但是在安排座位时要让学优生之间也能开展讨论,不要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孤岛”。这种形式的座位安排,要求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能让组内学优生A和B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更有效地帮助学困生CC进行学习。这种固定的座位模式也便于教师对组内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比赛,以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强化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友好合作、交流信息的能力。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3.结对变变变。这种分组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交谈对象,提高灵活性。如图(2)。小组的稳定性固然很重要,但分组也要考虑适时变动。当然,一开始学生不愿变换小组成员。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全班同学认识到经常变换小组的意义和重要性。如果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有了统一的认识,那么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就容易多了。此外,在变换分组时,教师如能更多从学生兴趣出发,使其富有趣味性,那么分组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里外圈转转转。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围成里外两个同心圆,里外同学开始为时两分钟的交谈,老师说时间到后,每位同学向右移动和下一名同学开展交流。通过这样有趣的形式,同学们彼此之间少了一份拘谨和腼腆,多了一份轻松和喜悦。如图(3)。笔者的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没有完全固定的组员,经常会按照各种标准更换,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班级里任何一名其他同学分在一组。这样做会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与不同的思想碰撞才会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同时这也符合真正的交际原则:人们利用语言交流是面对不同的人,而不是固定的几个人。
二、小组合作出现“冷场”时的应对
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个别学生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好像我们的话题总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这点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保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力。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被关注,多种形式的激励能使他们更有信心和积极性。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想为小组争光,就像他们都希望为班级做贡献一样,适当的比赛,有意识的注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多给他们为小组争光的机会,让他们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相信对他们融入小组合作有很大帮助。
总结:合理弹性分组有助于初中英语教学常变常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本文针对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弹性分组开展研究探讨,具体形式包括:结对活动,前后桌四名同学一组,结对变变变,里外圈转转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英语能力,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