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乔利利?王丽丹
【摘要】:社会主义发展及西方文化浸入对中国民众价值观的建立和选择上产生很大冲击,国家的强盛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指引,各届领导对价值观不断总结并在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主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处于价值观的最高层次,有统领作用。富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对美好的诉求。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自由指人发展的自由。平等指公民社会地位的平等,公正即公平和正义,法治是依法治国。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行为层面对价值观的凝练。爱国是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的价值评价,诚信即诚实守信,友善强调公民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1]。
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及全球化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具备的条件:一是科学性;二是价值观与人民利益相吻合。但今天,这一主流价值观却出现了“边缘化危机”。执政党“在执政中出现了某些政策调整与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相脱节的状况,引起党内纷争和民众不满,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念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暴力征收土地、强制拆迁房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党的干部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常发生。理论上宣传实现共同富裕,事实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大,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削弱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导致“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和碰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成挑战。中国处在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分配方式、社会利益关系处于变革期,不同利益主体对同一社会现象、政策的观念和态度存在差异。人们在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时,以自身的利益为价值标准,人们在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容易在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上产生迷茫和困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同受到挑战和挤压,甚至面临着“认同危机”和被“边缘化”的危险[2]。
全球化带来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劲冲击。全球化为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空间,也使得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边缘化危机日趋严重。中國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中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一并涌入中国西方思潮的蔓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强劲冲击,对其传播和认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干部队伍中存在腐败现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产生消极影响。腐败问题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和行政管理问题,也涉及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干部,但是官员腐败问题却愈演愈烈,党和政府采取的反腐力度和反腐败措施不断加强,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现实生活中腐败的土壤还很“肥沃”,反腐效果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大的距离。
三、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包含宏观设计、全面规划与长远部署,也包含微观布局、局部突破与当下运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充分发挥执政党、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等不同类型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协办、民间参与的完整的组织体系。
政党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和实施的领导力量,政党的政治活动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推进也有助于政党执政合法化。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政党要做到:一是理论创新。各届领导集体对理论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在十八届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价值灌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科学理论输送到人民群众中去。三是价值示范。党的领导干部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实施中发挥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在实施各项政策时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党组织是领导者,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是执行者。因此,在我国现行的政治生态中,各级政府在培育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观中承担着以下责任:一是政策执行。二是经济调控。三是公共服务[3]。
企业不仅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还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企业通过其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认同,在生产经营中实现其价值选择,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价值判断给社会带来积极的福射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载体作用。二是内化作用。三是道德责任。四是慈善事业。
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的主体,国家的正常运行不仅要制定正确的价值观也需要价值观得到切实的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深入人心。政府努力为倡导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氛围,民众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引导。
媒体是正能量、优秀文化,道德榜样传播的核心。因其特殊的职业性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媒体职业人应明白自身职责重要性,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做出媒体应尽的职责。为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与感召力,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赢得和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切实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利益与意识形态安全。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程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广东社会科学,2013(2).
[3]高原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黑龙江日报,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