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乱象及治理对策探析

2015-05-30 23:13胡服杨春丽
经济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健全强化闲置

胡服 杨春丽

摘 要:资产闲置浪费多,对外投资效益差,往来款项金额大,无形资产未确认等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科技保障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A高校为例,全面深入分析了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产管理,依法依规治理资产管理乱象的对策与建议,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资产 闲置 管理 缺乏 强化 健全 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115-04

随着全球科技知识经济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应当下力解决当前资产管理体制落后,资产运行机制不畅,闲置浪费多,对外投资无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低下等突出问题,全面推动资产管理改革,依法依规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既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积极推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绩效考评”的财务运行机制,但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高校预算管理不理想,资源配置不优化,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较严重,资金使用效益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难以实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到位、激励有效、服务优质”的财务工作目标,不利于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放宽和招生指标的增加,高校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多,如何合理有效发挥资产最大效用是长期困扰高校资产管理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资金闲置多,成本高,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国家财政投入少,高校资金来源少,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的窘迫处境下,为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为满足学生住宿、上课教室等需要,高校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从国家金融机构、租赁公司等取得各种长短期债务资金,急剧扩展占地规模,加大房屋建筑物等基础设备建设,继之导致高校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有的高校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利息负担极重,资金成本过高,债务压力极大。同时由于高校要应付即将到期的债务(绝大部分高校是借新债还旧债,债上加债,象滚雪球一样,债务越来越大),加上申请借款到资金到账时间较长,也较为困难,高校往往留有较多的货币资金,以备不时之需。部分高校通常每月末的存款达到5000万元以上,一方面导致资金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究其原因,一是形势所迫,解决扩招学生的吃、住、用(教室、图书馆等)是迫在眉睫的急事、大事,不靠自己贷款是永远解决不了的;二是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意识:高校是事业单位,履行教育科研职能,再多的债务都有国家做后盾,国家不希望也不会让高校破产,因此债务多少不用管,但资金偿还、借入的周转链条不能断(一般资金周转链断裂,高校信用立即降低,就会导致无法借到资金,严格影响高校以后的发展);三是高校普遍缺乏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管理机制,缺乏健全的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未能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论证,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往来款项多,期限长,缺乏应有的清理催缴机制

A高校往来款项2009~2012年年末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校往来款项科目设置较多,年末余额较大,期限较长,虽然高校每年年终决算时都进行了清理结算,特别是职工借款,也下发有关的催缴通知,但缺乏有效的往来款项清理催缴机制和强硬的管理机制,通知下发后只有极少数人来财务部门处理,绝大部分款项只能长期挂账;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及垫付款项,没有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导致学校资金被长期占用,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税务管理乱,垫款多,缺乏应有的纳税筹划机制

高校当前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要发展只有走向市场,迎接挑战,从而导致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加大科研课题申报力度,扩展短期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和收费标准,召开各种研讨会议,加大高校周边房屋出租和教学场地出租、出借等各种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但是高校开展这些业务收取款项时为避免每年的财政非税票据检查都开具了相应的税务发票,涉及的相关税费在“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绩效考评”的财务运行机制下,由学校统一垫付各项税费,然后再由学校财务部门通知责任部门归还其涉税税费。除此外,按照惯例,高校每学期末、每年年末除正常工资外会发放大量的课时津贴、加班补贴、劳务费、学期奖励、超课时奖励等等。因发放金额较大,从而导致个人所得税税负较高。如此就带来三个问题:一是高校统一垫付各项税费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垫付款催缴机制和严格的管理机制,相应的责任部门并没有及时把其涉税税费划转到学校,有的甚至就忘了这个事项,导致学校垫缴的资金较多,影响着学校的资金安排;二是高校每学期末、每年末发放的课时津贴、加班补贴、劳务费、学期奖励、超课时奖励等等能不能事先进行平均,分散到每个月发放,这样能够合理的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这样做;三是高校开展的这些业务活动收取的款项,是不是都必须开具税务发票缴纳各项税费。由此证明高校缺乏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和纳税筹划机制。

(四)重复购置多,管理差,缺乏健全的批购用保机制

在高校学生规模、占地规模、资产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使得高校拥有的资产总额最低的过亿,较高的过百亿元,规模更大的甚至过千亿。面对如此规模的资产,高校普遍存在重复购置,使用随意,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等现象。

1.固定资产申批、采购、验收不规范。由于校内各部门拥有预算执行权,因此在采购固定资产时,都是根据本部门需要和个人需要进行的,虽然经过了相应的申报批准程序,但缺乏统一性、前瞻性,论证不充分,优化配置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必须、节约、有效”的原则进行购置。同时高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部门越多相应的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就越多,而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的配置都大同小异,从而导致高校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多,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各部门购置固定资产时学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签协的供货单位,而是由校内各部门自行选择供货单位,价格由各部门与供货单位协商确定。另外,按规定购入的各种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也没有严格的验收手续,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从未亲自验收,而是根据经办人提供的购货发票及相应的合同,在经办人填写好的《固定资产验收单》中相应位置签章即记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较不规范。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其设置的职能部门越来越多,各职能部门拥有的固定资产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对管理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各职能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合格资产管理人员而是随意地指定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固定资产,加上兼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既没有基本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使用、出租、出借、清理、交接等管理措施,也缺乏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和损坏赔偿追究机制;既没有设置相应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片账进行价值管理,也没有开展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的实物管理,更没有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进而导致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出现管理上混乱,使用上随意的现象。如云南某高校,由于校内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会议室,实验室,并且日常管理都是本部门负责,因此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他们就利用自己管理的会议室、实验室对外办理各种培训、讲座等,并从中收取各种培训费、讲座费等,在单位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资产集中管控机制和监督机制下,这部分资金就成了各部门可以自由支配的“小金库”。

另外,高校虽然设置了资产管理部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其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始终处于一个简单的履行审批程序状态和记录状态,即:采购时不管价格,验收时不看实物,使用时不知所何,盘点时不知所终。大量的已停用、遗弃的残次过时设备或被盗、遗失、损坏的设备长期挂账,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报废,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低下、保养维护不当、产能过剩、资产价值贬损、资源浪费严重。如云南某高校在2013年进行的一次验资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只通过简单的抽盘就发现学校固定资产账实不付达3000万元以上,已停用闲置的残次过时损坏的设备但仍在账上的达1500万元以上,尤其以电脑设备较为突出,已处置转让但仍挂在账上的资产达2000万元以上,有的高校此种情况还更高。

3.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报废不规范。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虽然制定了本校的资产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但由于缺乏集中统一调配机制和严格的管控机制,再加上高校本身教学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导致部分流动性强价值量高的设备长期被个人占用(尤其以电脑设备、投影设备、录音设备等为主);有的部门根本不经过学校批准,也不办理任何手续,随意的出租、出借有关设备或教室、会议室、实验室,相应的维修维护费由学校预算资金支付,而将任意收取的相应租金、劳务费等要么据为己有(主要是少部分管理人员乘着学校管理松散混乱之际浑水摸鱼,或伙同部分人员私分),要么做为本部门的自由创收用于过节费、慰问费、招待费、加班费等的开支,迫不得已(即学校查得严盯得紧时)才将收取的租金或劳务费上缴学校财务统一核算。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定期清查盘点机制和追踪问效机制,以及管理上的各种原因,使得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极不规范,问题较多,该报废的不报废,停用闲置的残次、过时、损坏的设备大金额长期挂账;该核销的不核销,已处置转出、被盗、遗失、拆除的设备或房屋、建筑物已尸骨无存但仍长期挂账;不该报废的却提前报废,变相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给学校资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五)对外投资少,效益差,缺乏科学的决策管理机制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扩大高校的知名度影响力,高校借助其教学科研优势,纷纷将资金和高新技术投放市场,组建或合建各种校办企业、公司等,但因高校资金有限,对外投资少,范围小。虽然高校对外投资少,但由于缺乏投资风险防范意识、防范手段和市场经验,忽视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缺乏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高校对外投资呈现出随意、无序、无效的状况,导致盲目投资,效益差甚至无效益。

(六)无形资产无,意识缺,缺乏有效的权益保护机制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传授科技文化知识的高级场所,其拥有广阔的教育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相应的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高校申请办理有关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即高校拥有多种无形资产却无无形资产入账。如土地使用权、各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学科培养优势、师资培养优势、科研人才优势和管理人才优势等等较大部分不能从反映学校经济活动状况的财务报表和资料中体现出来,重研究轻应用,重论文轻效果,没有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特别是最容易确认也能够确认的土地使用权:高校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各种费用列入了当期的支出,却没有确认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及其入账价值。虽然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颁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规定了土地使用权等可以入账,但高校只把其支付的与取得土地使用权有关的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没有按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值或市场公允价值入账,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二、强化高校资产管理的应对策略

过亿资产运行的好坏及效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取决于高校平时科学严格的资产管理、维护和保养体系。因此强化资产管理措施,落实管理、使用、维护职责,着力解决重复购置,使用随意,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充分发挥资产应有的作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高校当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面对国家财政投入少,学费住宿费收入少,债务资金比重大的不利局面,要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高校就必须改变债多不怕主国家做后盾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开财源。

1.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对账制度和稽核制度。定期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账目,杜绝坐支现金和白条抵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管理,严格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消除资金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2.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主动与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发改委等沟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大力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国家财政拨款稳步增长。

3.加大学校学费住宿费清理催缴力度,充实学费清理催缴人员队伍,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建立全校学生个人缴费台账,核准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学院班级、学费标准、住宿费标准、缴费金额及缴费收据号码、生源地贷款、减免学费、欠费金额等详细信息),加强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的协调沟通,利用缴费情况与选课情况挂勾,与选课成绩挂勾(即没有缴清当年学费住宿费的学生一律屏蔽选课系统,欠费学生无法选课,成绩为零,迫使其及时缴清欠费金额,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困难的,必须向学校提出减免、缓缴申请,经学校批准同意后方可选课),确保学费住宿费应收尽收,严禁拖欠,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积极主动申请财政及时返拨,保证学校收入及时到位,满足教学科研资金需要。

4.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学校良好的社会影响,努力扩大函授、夜大、短期培训、脱产等办学规模,积极开展社会有偿服务,通过社会捐赠、赞助、盘活资产、开展合作等途径,以及校友会、基金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精打细算增加学校收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学校增加办学资金,更为广大社会人员解决知识残缺和文凭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惠校利民的绝好举措。

5.加强票据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票据的领用、发放、开具、收缴、核销等手续,确保票据的安全。

6.规范收费工作,严格按照发改委批准的收费标准收费,收费时必须开具收费票据,且不得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更不得自立名目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截留、挪用资金,确保资金足额收取,足额上缴。

7.进一步保持和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同时通过处置或置换学校闲置校区地产,优化配置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筹集办学资金,努力降低学校债务,减轻利息负担,降低资金成本,确保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

8.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与目标、责任、绩效挂钩的资源分配机制和风险评估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完善以内部控制为核心,以大额资金流动集体决策,常规资金支付授权审批等为重点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分离,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严格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定期提交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书面报告。

(二)定期清理往来款项,降低借款余额,健全往来款项清理催缴机制

针对往来款项科目设置多,年末余额大,期限长的状况,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往来款项清理催缴机制和核销机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采用强硬的管理手段,加大往来款项的清理催缴力度,努力减少往来款项科目数量和降低往来款项余额,缩短资金占用期限,提高资金效用。如对于高校职工借款或为职工垫付款可以按照“源头从紧,限期报销或归还,过期扣款”的措施进行控制;对于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日常零星开支(可以限定一次或累计金额在5000元以下设备购置、办公用品购置、出差机票费、住宿费、会务费、零星餐费、培训费等)一律使用学校为教职工办理的公务卡、银行贷记卡支付款项,经办人员按学校规定报销后由学校财务部门在到期前一周内归还刷卡金额;对于大金额的设备购置,规定学校一律不借支票、不事先汇款,必须验货见票后才支付款项;对于那些期限长,难以查明原因,确实无法收回或支付的应收款、垫付款、应付款等往来款项,应落实责任,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或转销,降低往来款项余额。

(三)加强税务管理,减少纳税风险,建立健全纳税筹划机制

要解决高校当前税务管理乱,个人税负高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税务管理,建立健全纳税筹划机制。

1.改变校内各部门开具税务发票所涉税款由学校统一垫付的现象,参照税务部门代开发票的处理模式,“先交税费再开发票”,凡要开具税务发票的必须先将所涉税款全额交到学校财务上,才给予开具税务发票,避免学校垫付税款后长期收不回或忘记收回的情况。

2.深入掌握和理解各税种的征税范围和减免税优惠,聘请高校税务专家全面分析学校收入中哪些属于不征税收入,哪些属于减免税收入,哪些属于征税收入,在账务处理时严格遵循税法的规定,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严格单独核算征税收入、减免税收入与非涉税收入,避免“未分别核算的,合并征税;未单独核算的,不得享受减税、免税待遇”。

3.应将学校涉税收入与其对应的税种、税率、涉税环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缴纳期限和相应的减免税优惠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努力创造与税收优惠相符的条件将可能涉税的收入纳入减免税收入核算,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减税、免税政策,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如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取得的科研课题费收入,只要经过省级科技厅确认就可以免征各项税费,为享受此优惠政策,高校就应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取得省级科研厅的确认。又如,针对高校每学期末、每年年末除正常工资外会发放大量的课时津贴、加班补贴、劳务费、学期奖励、年度奖励、超课时奖励等而导致阶段性税负较高的情况,高校可以采取下列3种方式予以纳税筹划,合理避税。其一,利用个人所得税按月计算纳税的规定,把高校集中在每学期末、每年末发放的课时津贴、加班补贴等事先进行平均,分散到每个月发放,这样能够避免个人所得税阶段性税负较高(即平时税负低,期末年末税务剧增)的问题;其二,利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规定,把学期末、年末加发的课时津贴、学期奖励等合并起来,按除以12个月后的商数确定适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三,制定相关课酬、津贴等转为科研课题费管理办法,把应当发放给教职工的部分课酬、津贴等划转到教职工个人的科研课题费中,允许教职工以合法有效的发票等票据报销相关费用。这样,通过上述方式既能大大降低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负,又不违反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四)加强资产管理,避免重复购置,健全资产批购用保机制

要避免高校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使用随意,管理混乱,流失严重的现象,高校应当强化资产管理措施,健全资产批购用保管理机制,着力加强固定资产申报、批准、采购、验收、使用、维护、保管、处置等八个关键环节的控制,夯实资产基础,做实做细固定资产,提升资产管理效益,充分发挥资产有效功能,努力做到“物尽其用,用必有果”,彻底改变当前固定资产管理“采购时不管价格,验收时不看实物,使用时不知所何,盘点时不知所终”的现状。

1.规范固定资产申批、采购、验收行为。(1)统一固定资产购置申报、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申批手续;(2)统一固定资产采购办法,规范采购付款行为;(3)统一固定资产验收办法,规范验收程序。

2.规范固定资产日常保管、使用、维护维修行为。高校应当健全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方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配置、使用、处置相协调和良性循环的具体管理办法,专门设置资产管理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特别是落实保管责任人、使用人在资产保管、使用中的责任和相关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固定资产用管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损坏赔偿追究机制,强化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调剂、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规范固定资产使用行为。(1)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健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固定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全面及时掌握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实现对固定资产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2)严格固定资产保管及使用行为,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保管,强制要求学校所有固定资产集中保管(若确实无法做到,则除教室、会议室等不可移动设备由资产管理部门集中保管外,电脑设备、投影设备、摄影设备等可由各部门集中保管),统一安排使用。(3)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和日常维护维修的管理。

3.规范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报废处置行为。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优化配置,调剂使用后,对于暂时不用而不宜处置的,由资产管理部门集中起来,进行必须的可行性论证后,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统一办理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在出租、出借时必须办理相关报批手续,详细登记出租、出借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单价、金额和其他相关内容,并与需求方签订相关资产出租、出借合同,具体明确双方权利,明确出租、出借期限、租金金额及付款时间和付款期限,租金交纳方式和交纳地点等内容后,方可统一对外出租、出借,同时必须将租金收入全部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相关支出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挖掘固定资产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对于闲置的、报废报损的、非正常损失的、已超过使用年限确实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首先由学校资产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并出具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签定意见,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向上级部门办理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审批手续,经上级部门批准财政部后,招标、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为低价,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用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增加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透明度,并将处置收入纳入单位统一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小金库”的出现。

4.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行为,健全固定资产盘存制度。高校应当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按照当前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责任分别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学校财务部门应当采用账务处理系统对固定资产增、减少、结存的总账、明细账核算,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分为六类:(1)房屋及构筑物;(2)专用设备;(3)通用设备;(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6)家具、用具、装具及动值物)核算。

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较为全面的总账、明细账,卡片账三账一体的详细的会计核算和恰当的数量管理,设置专门岗位,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明细账和卡片账中应当详细记录固定资产数量、金额、规格、型号、使用单位、使用人、存放地点、保管人、外观形态(即外观完好还是有损伤,损伤状态如何)、性能状态等,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卡相符。

同时,学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笔者前述的定期清查盘点结果及其原因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对确实已处置转出、投资转出、被盗、遗失、拆除的设备或房屋、建筑物等应当及时根据相应的处置报废资料等从账务处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核销;对于清查盘盈的固定资产同样要按重置价格或市场价格及时在账务处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增加,避免长期挂账而导致账实不符。

(五)健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选准选精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效益

高校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改变对外投资少,范围小,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差的不良状况,就必须完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投资管理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审批与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通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全面开展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科学确定备选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对外投资的项目和金额,盲目投资,或者贪大贪快,乱铺摊子的现象,保证投资活动在严格控制下进行。严格按国家对外投资有关规定和学校授权审批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恰当处理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通过对外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在保证高校资产适度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盈利性。加强对外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重点关注投资风险,健全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明确保管责任,健全账簿体系,严格账簿记录,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加强对外投资回收和处置控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和人员,以及无法收回到期投资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应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改变高校对外投资随意、无序、无效的状况,选准选精投资项目,谨慎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确保学校合法权益

高校应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各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申请办理有关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认定及相应的证书。如目前高校大都拥有上百亩,上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土地,但土地使用权基本没有在学校账务处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反映出来,即便是有的高校反映了,也只是按其实际的征地补偿费记入无形资产,根本就没有考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价值,也不愿意花钱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还有高校拥有雄厚的知识资源,拥有多种科研成果、学科培养优势、师资培养优势、科研人才优势和管理人才优势等,但目前为止基本没有一家高校(主要是文科类高校)申请了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学校知名权等无形资产。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颁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规定了各高校通过外购、自行开发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等应当合理计价,及时入账,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高校应当以此契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全面、及时确认学校拥有的无形资产,彻底改变高校重研究轻应用,重论文轻效益的不良状况,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高校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3] 云南省财政厅预算处.2015年云南省省级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4(9)

[4] 胡服.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5] 胡克木,姜洪丽.高级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8)

[6] 温晓云,陈阳平,张界新.完善高校纳税筹划经验谈.财会月刊(中),2009(7)

[7] 胡服.高校财务管理探索(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6)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保安协会 云南昆明 650221)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健全强化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