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域差异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30 21:57杨逢麦等
经济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对比分析影响因素

杨逢麦等

摘 要:文章通过对比湖北和黑龙江典型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和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南北地域差异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南北地域差异条件下,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各不相同。在湖北户主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家庭年收入、学费支出、医疗支出这五个因素对土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影响,但性质有所不同;在黑龙江,认为土地流转是否合法、迁出农村意愿和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这三个因素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自有土地面积和水田面积这四个因素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负影响。根据研究成果,文章还针对不同差异,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 Logistic模型 南北地域差异 对比分析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058-04

一、引言

在国家改革户籍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李香,2012),我国城市人口将大幅增加,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减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文所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包含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购入和转让两个方面的行为,以下简称土地流转)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刘莉君,2010),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张西勇,2013)。张忠明、钱文荣(2014)认为,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纯农户流入意愿和二兼农户流出意愿相对较强。赵丙奇等(2011)通过对比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方式认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土地流转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尽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已经出台了较长时间,但具体到各个地方,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层出不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分化是近年来农村社会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许恒周、郭忠兴、郭玉燕,2011),而农民分化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做及时的调查,以便于尽早地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湖北和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两个农业大省,在土地流转上具有一定的南北代表性。通过对南北两个省份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耕地性质、产业结构、气候环境和教育水平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现状及土地流转的障碍,从而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战略提供支持。

二、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差异尤为显著。为了考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风俗习惯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本课题组成员在上述水平差异较大的湖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农村地区进行了的实地调查。具体的调查区域为湖北鄂州市华容区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这两个土地流转较为典型的地区,本次调查以结构式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访谈等形式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的发放总量为500份,鄂州市华容区和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各250份。最终鄂州市华容区回收有效问卷2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4.0%。通过调查数据整理,本文将对南北地域差异的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

(二)抽样过程说明

鄂州市华容区共有3镇2乡,全区共有83个村民委员会;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共有8镇2乡,86个村民委员会。

第一阶段:列出鄂州市华容区和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各乡(镇)的名单,分别随机抽取1个乡(镇),再分别列出所选乡(镇)的所有村民委员会名单,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0个村民委员会。

第二阶段:对选出的20个村民委员会,分别列出所有村名名单,每个村民委员会随机选取1个村。

第三阶段:对选中的样本村,通过村干部,进行随机入户问卷调查,每个样本村调查25个有效样本。

三、样本农户概述

(一)户主特征

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对象是户主,而户主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户家庭的生产活动(陈立双、张谛,2013),课题组主要调查了户主三个方面的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基本构成了户主针对土地流转决策的动因。调查数据显示在鄂州市和齐齐哈尔市的调查样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0.9岁和42.3岁,这表明齐齐哈尔市的农村劳动人群较鄂州市的年轻。同时在工作单位性质的调查中也发现,鄂州市仅有47.4%的受访者长期在家务农,这明显低于齐齐哈尔市50.2%的比例。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鄂州市地处湖北,人均耕地少,大量的年轻人都必须依靠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较为年长的劳动者由于年龄限制只能留在家乡务农。相反地齐齐哈尔市地处黑龙江人均耕地较多,人们不需要外出务工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收入,因而齐齐哈尔市的受访者平均年龄较小。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两地的受访者均有超过70%以上的人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其中鄂州市为71.9%,齐齐哈尔市为89.4%,表明本次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二)不同户主特征下的土地流转现状

从整体来看,湖北鄂州市受访农户中已经参加土地流转的数量为144户,占比为57.83%;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受访农户中已经参加土地流转的数量为191户,占比为81.28%(见表2)。分别考虑文化程度和工作单位性质,可以看到二者对湖北和黑龙江的受访农户已进行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从文化程度来看,湖北受访户主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家庭参与土地流转比例最低,为45.71%,而黑龙江受访农户情况则相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参与土地流转比例最低,为60.00%;两地参与土地流转比例最高的家庭的户主文化程度均为高中或中专,其中湖北占比74.55%,黑龙江占比90.48%。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不论是湖北还是黑龙江户主有固定工作(工作单位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固定工作的。

四、南北地域差异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 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问题,故因变量是二分变量(参与或不参与流转),因此可以选择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设因变量为y,自变量为xi,i表示自变量编号,建立农户与土地流转之间的Binary Logistic模型:

Y=F(α+■βixi)=■(1)

回归分析时,进行Logit变换,得到概率的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Y=in■=β0+β1x1+β2x2+β3x3+…+βnxn+ε(2)

模型(2)中,因变量代表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若参与土地流转,因变量取值为1;若不参与土地流转,则因变量取值为0。自变量为户主特征、户主对流转的认知、农户家庭特征和耕地特征四个方面的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迁出农村意愿等(详见表3)。ε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的定义及说明

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及说明详见表3。

(三)模型运行结果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处理。由于回收的有效问卷个别样本的一些变量出现了少许的缺失值,为了保证有少量缺失值的样本能进入到模型中,课题组对户主特征、户主认知、农户家庭特征和耕地特征的缺失值分别用临近点中位数法、样本均值法、临近点均值法和临近点线性插值法来替换相应样本的缺失值,得到修正后的样本数据。以下分析是基于已经处理修正过的数据。

通过以上的统计检验,所设定的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

(四)结果分析

1.户主特征因素分析。从描述户主特征变量来看,南北两地影响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的因素明显不同。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湖北,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文化程度系数为正,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在黑龙江,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年龄,且年龄的系数为负表明年龄越大越不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对于湖北地区,由于人均耕地狭小,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而外出务工时,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见识阅历越丰富,在城市的生存能力越强,因此文化程度对其土地流转有显著的影响。对于黑龙江地区,人均耕地较多,同时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不论学历高低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意愿较强,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大学生回乡创立生态农业的现象。不论是湖北还是黑龙江,户主的工作单位性质对土地流转都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其系数为正,说明了工作单位越稳定越倾向于参与流转土地。

2.户主认知因素分析。对于湖北地区,表征户主对于土地流转和未来规划认知的两个变量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这两个变量在黑龙江的调查中却通过了高度的显著性检验。在湖北地区,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倾向于外出务工,留在乡村务农的多为文化程度不高且年纪较大的人,他们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基本上都没有多少了解,同时由于长期在家务农,因而迁出农村的欲望较低;在黑龙江地区,除了当地的教育水平高于湖北之外,在家务农的人群较为年轻,文化程度也较高,由于接受较多教育,受访农户迁出农村的意愿也较高。认为流转在法律上是否合法、迁出农村意愿这两个变量的系数在两个地区都为正,说明了这两个变量对两个地区的土地流转有正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显然有利于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因此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土地流转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迁出农村的意愿则代表了农民今后是否希望继续在农村生活的愿望。农民越希望迁出农村,那么其平常就越倾向于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会很大程度上脱离土地,进而希望参与土地流转,将自身土地流转给他人以便于实现最大效益。因此,农民迁出农村的愿望越强则越有利于土地流转。

3.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分析。从表4中的计算结果可知,家庭年收入、学费支出和医疗支出这三个变量对湖北农村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影响,其他因素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在黑龙江,仅有常年外出务工人数和家庭年收入这两个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外出务工人数为正影响,家庭年收入为负影响。农村家庭的医疗支出对土地流转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医疗体系不健全,往往每当一个家庭遇到重大疾病时,不得不以出卖或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筹集医疗费用,由于湖北家庭平均人数较黑龙江多,因此这种情况远较黑龙江严重,子女学费支出和医疗支出对两个地区的土地流转的影响效果相似。家庭年收入这个变量对两个地区的土地流转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湖北,家庭收入的系数为正而在黑龙江家庭收入的系数为负,说明家庭收入的提高对两个地区的土地流转有相反的影响。其系数为正说明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越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系数为负则说明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越不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两个省份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湖北农民的主要收入已经不是来源于土地的耕作,而是来源于外出务工或其他兼业,耕地更多的仅仅是作为一种在失业或遇到突发困难时的“最后保护伞”。家庭年收入越高,农户的收入来源就越广泛(贺振华,2003),对土地的依存度也就越低,越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而对于黑龙江,由于农户自有的土地规模较大,且平坦肥沃,人们可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大幅的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土地耕种收入,因此家庭收入越高人们越倾向于利用自有的土地通过改进技术来取得更好的效益,而不是通过扩大面积来增加收入。同时又因为东北劳动力短缺,因此很多家庭一旦有人外出务工便不得不将土地流转出去,以减少耕种面积(黑龙江常年外出务工人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为1.882),因此外出务工人数对黑龙江的土地流转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耕地特征的影响。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湖北耕地的特征对土地流转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在黑龙江自有土地面积和水田面积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这是因为当自有土地较多时,一个农户既没有获得更多土地经营权的需求,也没有因为自家土地没有规模效应导致收益率下降而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愿望,因此,农户自有土地越多越不倾向于土地流转。另外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旱地的投入与产出比远不及水田,特别是在黑龙江,水田可以用来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而旱地只能用来种植收益较低的土豆或玉米等作物,这也促使了人们不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南北地域差异条件下,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各不相同。在湖北户主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家庭年收入、学费支出、医疗支出这五个因素对土地流转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影响,但是影响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从短期来看子女学费支出和医疗支出对土地流转的促进是最显著的但是是“非良性”的,因为这二个因素对于土地流转的促进都是通过对农民造成短期内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从而迫使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质押物来获得融资的“强迫性流转”,这样的流转会使农民的长期利益受到极大的侵害,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流转。

在黑龙江,认为土地流转是否合法、迁出农村意愿和外出务工人数这三个因素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自有土地面积和水田面积这四个因素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水田面积对土地流转的负影响,是由于黑龙江旱地的收益低于水田引起的,因为耕地是否为水田由土地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强行改变水田的面积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生态问题,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我国的粮食品种供应比例失衡,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要消除水田面积对土地流转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提高旱地的收益水平。

家庭收入对两个省份土地流转的影响完全相反。在黑龙江省,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表现为对土地流转的抑制作用,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黑龙江农民的收入处于一个“流转低谷”的水平,在这个水平附近,人们没有衣食住行的压力非要“出卖”自己的土地,而当前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又不足以让农民彻底的离开土地,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农民愿意将土地撂荒,而作为最后的生活保障。因此对于黑龙江省,要促进土地流转应该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使农户尽快的突破“流转低谷”的收入水平。对于湖北省,虽然当前家庭收入的提高是在促进土地流转,但是当家庭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也会出现类似于黑龙江省的“流转低谷”现象。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能够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提高耕地生产的经济效益(张西勇,2013)。通过南北两个省份的对比可以提出如下建议: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在人均耕地较少且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政府应着力加大对农民的医疗保障、子女教育保障以减少学费支出、医疗支出对土地流转的“非良性”作用。在人均耕地较多、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政府应该在政策和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完善土地流转的配套制度,加强土地流转法制宣传,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同时在不改变土地的水旱性质的前提下提高旱地的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弱化农村土地对农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解决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不论是任何地区,从长期来看,文化程度和家庭的年收入这两个因素对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影响。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民能掌握更多的技能,获得收入的途径更多,因此农民更容易摆脱以往的单一靠农业生产而维持生活的局面。家庭年收入的提高,也使农民降低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提高农户将土地流转的意愿。总之,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对土地流转的促进是长期的、良性的和可持续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香.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2] 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3] 张西勇.鲁西北平原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与对策——基于聊城市29个村庄的调查.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5)

[4]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农业经济问题.2014(3)

[5] 赵丙奇,周露琼,杨金忠,石景龙.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绍兴市和安徽省淮北市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11(11)

[6] 许恒周,郭忠兴,郭玉燕.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基于南京市37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1(1)

[7] 陈立双,张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入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沈阳市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农村经济,2013(12)

[8] 张玲玲,张文秀,冯颖.地震灾区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农村经济,2012(3)

[9] 贺振华.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现实与理论[J].上海经济研究,2003(3)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对比分析影响因素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