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2015-05-30 10:48王彦
经济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结构分析统计分析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消费的增长,研究文化消费的发展规律和消费结构,把握文化消费的规律与特点,能够为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相应文化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文章梳理了2007—2011年徐州市文化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证实随着徐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徐州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增长态势;在文化消费结构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表现较为平稳,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例呈现出增长趋势,文化娱乐用品支出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揭示了徐州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规律,并对政府制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企业经营发展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统计分析 总量分析 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027-03

一、进行文化消费研究的意义

(一)文化消费的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经济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探讨了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虽然没有被列入到广为人知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排列中,但是马斯洛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属于一种高级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充分说明,人的需要层次是一个从低到高的渐进上升过程,当人们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产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与之相伴的人类消费需求的上升发展也是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消费水平快速提高、产品供给异常丰富的现代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必然会超越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功能性消费阶段,更多的进入精神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领域,这些消费领域大多属于文化消费的范畴。

(二)积极发展和引导文化消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化消费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曾经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十八大以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的兴起既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有力引擎,也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基本消费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消费需求必然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事实上,城市中大行其道的广场舞和农村地区庸俗文化占据婚丧嫁娶舞台的现状,客观上反映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匮乏。研究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就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用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三)把握文化消费的规律与特点,有利于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制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文化消费需求开展研究,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准确把握居民文化消费的形式、内容和发展趋势,才能以此为依据,科学地调整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的结构比例,使其更为科学合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当今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研究文化消费、探索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促进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对国内整体消费需求的提高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微观角度来看,文化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命题涉及培养何种消费精神,树立何种消费观,养成何种消费审美标准,培育何种消费潮流和时尚,现代消费手段如何承载传统消费习俗等问题,这些领域的研究会对文化产业部门的发展运营起到重要的指向作用。

二、文化消费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的界定

从广义上看,文化消费的定义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方式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主要是指居民在参与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知识与艺术的熏陶、满足精神享受而实施的消费行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文化消费的内容比较广泛,在现行的统计口径中,文化消费主要就是指教育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四大类。

(二)文化消费的特点

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消费,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位于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它是一种高级需要。因此,文化消费有别于传统的物质消费,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文化消费具有精神的无形性,它虽然往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产品作为载体才得以实现,但是这些物质产品又不是文化消费的全部,只是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手段和载体,人们消费的是这些物质产品的精神附加值。第二,文化消费的动态累积性,人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不仅可以得到即时满足,更可以获得文化艺术的积累和增长,从而对文化消费产生更大的消费欲望,这个特点不仅不符合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可能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现象。第三,消费主体文化消费能力的差异性。一般而言,对于物质产品的消费,人们的消费评价往往比较直观,但是文化消费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精神产品的消费要求消费者必须具备如何消费、如何使用消费对象的能力。这就导致相同的文化产品在不同的消费主体中,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消费评价,这深刻反映了文化消费主体能力的差异性,也对文化产品的市场细分和目标消费者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徐州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特点

(一)徐州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分析

近年来,徐州连续多年以超过13%的GDP发展速度,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生活、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2011年,徐州居民消费总量达1186.50亿元,其中,徐州城镇居民消费总量达到883.25亿元,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达到303.25亿元,文化消费总量也随之增长,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达110.07亿元,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达到42.18亿元(见表1)。

2007至2011五年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平稳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4.13%,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尽管呈现出小幅波动,但总体增速较快,年均增长速度为19.18%。文化消费总体上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增长态势(见图1)。

(二)徐州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分析

在现行的统计调查中,文化消费支出分为“文化娱乐用品”、“文化娱乐服务”和“教育”三项。其中,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具有休闲倾向,主要包含“文化娱乐用品”及“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教育消费支出具有学习倾向的,主要包括用于子女及个人的学杂费、教材和托幼费等项目(见表2)。在文化消费支出整体快速增长的趋势下,这两部分文化消费的特点也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教育消费依然是文化消费的主体,2007至2011年的五年间,教育在文化消费中的比例平均达到47.66%,教育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文化消费的绝对数值发生变化,教育消费的波动较为明显的体现在文化消费总支出上。其次,在文化娱乐消费中,“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稳步上升。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在绝对值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在整体文化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出同向的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的增多,拓展了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渠道和途径,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使服务型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同时,“文化娱乐用品”消费在文化消费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有缓慢的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在到达一定的消费阶段后,与其他类型产品消费一样,人们对实体产品的消费会放缓,服务型消费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也表现出文化娱乐服务类项目的巨大市场潜力(见图2)。

四、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政策层面

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指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首先,确定正确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文化产业的地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消费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支出结构来看,教育支出在整个文化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义务化远没有实现,自主教育必然会挤占家庭的消费空间,制约其他类型文化消费产品的消费。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的环境,仍然是政府最主要的任务。同时,政府需要利用政策扶持、财税调节等手段,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及价格,采用政府购买、票价补贴等多种文化惠民方式,降低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成本,促进居民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消费均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层面

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作为消费的主体与产品的提供者,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文化消费内容的变化和文化消费载体的拓展必将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从而产生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形成新的文化消费趋势,使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升级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文化产品的文化企业首先必须从文化消费的特点出发,确立多元化与多层次性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产品,以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收入阶层人群对文化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充分挖掘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文化资源,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载体,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增加创意性、文化性、服务型文化产品的产出,提供更加丰富、先进、独特的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全社会消费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2] 胡惠林,王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9

[3] 仝如琼,王永贵.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J]商业研究,2010(3):185-188

[4] 邓田生,谭波,刘慷豪.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文化消费的协整分析[J].2008(11):52-54

[5] 冯义涛,邹晓东.上海市民收入变化对文化消费发展的影响[J].2000(11):22-27

[6] 历年徐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2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作者简介:王彦(1974—),女,汉族,安徽砀山人,硕士,副教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结构分析统计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