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鄄城商羊舞的艺术特征

2015-05-30 03:58张慧莹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祭祀民俗传统

【摘要】:相传商羊是一种吉祥的水鸟,一足,红嘴,花纹身子,白天睡觉,夜间觅食。吃虫,不吃庄稼,鸣声象人呼啸。每当快要下雨之时,它们便从高山、树林中飞出来,落在杏花岗上,边戏耍边啄食,或蹦跳追逐,或仰天低鸣曲颈浅水,直到天降大雨方散。可见商羊鸟的出现是一种水祥吉兆,人们见商羊鸟出现,就知道雨要降临,每当天早久不下雨时,人们就盼望商羊鸟的出现。后来,不知是因为强烈的地震或是涛涛的水患,还是人类的繁衍,使杏花岗一带不再适应商羊鸟的生存,不管天气如何的干早,商羊鸟却不再出现。人们求雨心切,为了感动上天,人们就自扮商羊鸟,戴面具,拿响板,结彩铃,模仿商羊鸟的动作,舞蹈蹦跳。这种模仿商羊鸟求雨的动作与传统的祭祀仪式逐渐结合在了一起,经过哪城先民们的不断升华、完善,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舞蹈—商羊舞。

【关键词】:商羊舞;祭祀;传统;民俗

一、商羊舞的起源

在西汉刘向的《说苑。辨物》中这样说道:“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

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为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降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诸国皆水,齐独以安。”这是目前有关于商羊知雨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东汉王充的《论衡。变动》一书中更明确地说:“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此处说明了商羊鸟在天将大雨,屈其一脚起舞活动的特点。在三国时期王肃编纂的《孔子家语。辨证》中亦有同样内容的记载:“齐有丫足之鸟,飞巢于宫庙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儿有屈其一腳,振迅两眉而,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起舞。”此段记载说明了在春秋之前,就有儿童模仿商羊鸟屈其一足的特点来跳舞求雨的史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跳神篇》则对商羊舞有了舞蹈的记载:“妇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由此可见,商羊舞历史悠久,既带有浓浓的神话色彩,又带有浓厚的古老历史文明与文化气息。在历代的风俗中都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既丰富了古老传统舞蹈文化的内容,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二、商羊舞的现状

商羊舞队是由十二个赤背光脚男少年组成,舞者各执一付夹板(两块长条木板,上端两板相连,下端左长右短,两手执之相击),队形有“二龙吐须”,“串麻花”等。动作跳跃性强,幅度大,粗犷膘悍,夹板既是舞具。商羊舞作为祈雨的专用舞蹈,在封建社会里虽然蒙上一层迷信色彩,但它却反映出古人为了生存而战胜干早的求生愿望。据考夹板为古人所说的“阴阳板”,有“调和阴阳,疏通上下”的功能。关公脚下的老光棍汉(早)象征着旱魅鬼,关公把它踏于脚下,说明旱魅鬼已被征服。晒关公像表达了古人对雨的渴求,同时也说明了古人对神半信半疑,采取软硬兼施的态度。晒神原是古代“曝巫”、“焚巫”的遗风,不同的是,曝晒的不是活人—巫女,而是泥塑的神像。这充分反映出古人愚昧的一面和聪明的一面。发展到现在,商羊舞己成为集体舞蹈,一般有12一16人参加,舞者男女各半,每人上身穿彩衣,下身穿彩裤,腰系五颜六色的彩绸,双手执一支绘着羽毛状的“响板”代替原始的牛月甲骨,板上系铜铃一对并隐藏商羊舞动作“二龙吐须”于裤内,在乐队的伴奏下,舞蹈队员手持响板有节奏的撞击,发出脆响,口中学着商羊鸟的鸣叫,边模仿商羊鸟的动作,边进行变换队形的表演。队员排队上场称为“上山”,基本动作是单足蹦跳,或双足交替抬起跳动,但是不准双足同时落地,双手用的响板在胸前竖立撞击,每撞击时一足抬起向上跳动,一足落地直立队形的变化或交叉进行,或做卷帘状内转,旋即外转,可做“泰山压顶”式跳动,即女队员蹲下手持响板撞击,男队员站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圈,手持响板向下撞击。其寓意商羊鸟在欢快起舞,此动作也可以男队员蹲下,女队员站立做“泰山压顶”,两队舞者交替表演也可以作“抵头”式,即男女队员分队,使男女队员手持的响板互相抵着,并有节奏的撞击。这是表现商羊鸟如此相互厮磨,天马上就要下雨了。舞蹈动作循环往复进行,动作结束舞蹈集体跳动退场,又称之为“下山”。此出场“上山”和退场“下山”名称的来历应该是根据商羊鸟在山上生存衍生而来的。

此舞蹈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民间的打击乐器,如鼓、锣、拔、梆子等。此后根据人们的情绪和场合需要,现在又增加管弦乐器,笛子、笙、二胡、坠琴等。

三、商羊舞的功能与价值

显而易见,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衍生发展,近代的祭祀求雨仪式与过去也有所区别,人们所抬的关公像,在古时候,确切的说在三国时期以前是肯定没有的。现今的商羊舞仪式中已抛掉了抬关公像,这样说明了古代的祭祀仪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这也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

商羊舞最初的祭祀活动还是以祭祀求雨为主,具有封建迷信思想,带有原始的宗教活动意识,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滞后所造成的。正是在农耕文化心理的影响下,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延寿,进行频繁的祭祀活动,但是也感受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商羊舞已经没有了祭祀求雨的宗教意识形态。商羊舞正是在这种变化中,继裔代商羊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之上,也产生了变化,完全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农村、新农民的新形象,表现了新生活的幸福新气象。此时的商羊舞已不再以祭祀求雨为主,而是更多的体现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新中国新农村的新气象,融入了自娱自乐的情趣,达到娱人自娱的目的。商羊舞得到改革后,又将此舞蹈搬上舞台进行展演,与竹马、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形式穿插同场演出,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由此完成了商羊舞从祭祀求雨到娱人自娱的转变过程。

今天的商羊舞表演者满面笑容,服饰鲜艳,穿红戴绿,敲锣打鼓,围观的村民更是水泄不通,笑语声声,好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人们兴高采烈,尽情的跳着舞蹈,抒发着内心的激情,阐释了新社会带来的幸福生活。此时的商羊舞不仅作为逢年过节时用来庆典欢乐的舞蹈,也作为闲暇时自娱自乐的舞蹈。既传承了商羊舞几千年的艺术精髓,又得到了娱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既延续了古老的祭祀舞蹈,又保护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这就是聪明智慧的菏泽鄄城人。

商羊舞在当地经过历代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娱神到娱人的转变,也由此完成了从由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性质的舞蹈到真正的自娱自乐、丰富民族舞蹈文化的艺术转变,在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商羊舞不再是以前抬着神像暴晒的游行方式,也没有了以前的祭祀礼仪,更没有了只是在三官庙前进行表演的习俗,更多的是融入了当地的其他民俗艺术形式,如与竹马、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形式穿插同场进行演出,不仅丰富了舞蹈的内容,同时还更好的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娱乐性和多样性。敲锣打鼓,再配上一些民族丝弦乐器,更是令有一番感觉在心头。人们就是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来体验新社会下的新生活,感受到了新社会下的经济增长和科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真正感受到了其乐融融的和谐生活。

参考文献:

[1]闫洁.商羊舞艺术溯源及其传承[J].飞天.2009(23)

[2]王贵生.“常羊”之山与“商羊”之舞--从神话发生角度看宗教事象的形成[J].西北民族研究.2002(3)

[3]刘宗迪.禹步·商羊舞·焚巫尪———兼论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原形[J].民族艺术.1997(4)

作者简介:张慧莹(1990-)女,山东莘县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为2013级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硕士声乐方向。

猜你喜欢
祭祀民俗传统
冬季民俗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俗中的“牛”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民俗节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