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现状的探讨

2015-05-30 02:13索朗旺堆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教学现状模式

索朗旺堆

【摘 要】在西藏地区从小学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要求学中生达到使用本民族母语还要学习和掌握好汉语,并且能够随意使用任何一种语言,在生产、生活中自由沟通。还将汉语确定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这些积极的政策都表明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对推进汉语教学的积极态度和决心。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汉语教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针对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特点、现状做简要分析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探讨研究,促进在藏区更好的汉语教学。

【关键词】汉语文 教学特点 教学现状 模式 探讨

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毕竟是学习第二种语言。必定是外在条件不足以提供能自己学习的环境下,所以,作为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师,除了要

向学生传授汉语的语言基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外,更

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很

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语言学习兴趣的提高。抽象说教学或单调叙述的教学不适合低年级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导因素,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一、汉语教学的特点

(一)拼音教学的复杂性

语言学习,语音正确是基础。汉语有四声调,而且声调不同,字音字义就不同。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最难掌握的是四声调,从小学学到高中毕业,还是有很多学生发音不够准确。原因之一是学生受母语的影响(藏文是拼音文字,没有声调),对汉语声调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学习四声发音时与母语无从比较,完全靠机械识记。普通小学学生在学习拼音和四声调时,有着良好的母语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编出很多顺口溜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记忆。而这些顺口溜对藏族学生来说帮助不大,多数学生听不懂顺口溜的内容,加之学说难度大,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声调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因此,小学阶段要加强拼音教学,一是注意声调不准的问题。二是注意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三是注意前后鼻韵母不分的问题。教学中要利用低龄学生记忆力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熟记拼音和声调。四声调教学是个难题,所以就要在整个基础教学阶段,在反复的训练中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二)听说读写教学的持续性

对藏族学生的听说读写教学不同于对普通小学学生的听说读写教学。后者在学前已经靠自然习得学会了日常会话,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听说能力,具有了一定的汉语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而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单科加授汉语课,并且以课堂学习为主,离开课堂,与同学、父母交流又大多是在藏语环境中进行,缺少汉语言环境。这是藏族学生学习汉语听说读写与普通小学学生的不同点。藏族学生要先从汉语言的形式人手,即学习听话、说话,同时还要学习字、词、阅读和写作,这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模仿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听说读写的重复和巩固训练,尽量使汉语成为他们听说读写的习惯行为,对所学的字、词、句不但要理解、识记,还要学习熟练运用。必须从小学课堂到高中课堂,根据教材不同阶段的要求,持续地进行听话、说话、朗读、阅读和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言材料,理解语言形式,知道怎樣用这些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逐步形成汉语思维和汉语表达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比较自如地运用汉语。

(三)整体教学的工具性

藏族学生掌握汉语工具是指能较为自如地运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口语交流方面能够自如地交流思想感情,书面交流方面能够较为熟练地写作常见的应用文,能达到这两个标准,就可

以说达到了学习汉语的基本目标,掌握了汉语这个交流工具。具体地说,在中小学阶段,汉语教学应把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当作首要任务,而把汲取文化知识、艺术审美等人文教育内容放在第二位。在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问题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和汉语作为母语的语文课程应该有所区别。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应承担太多的人文教育的内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材料所包含的人文内容,教师不是不讲,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大致理解即可。因为人文教育的内容已经由藏语文教

学所承担。所以,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中没有必要重复讲授。作为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藏族学生尽快掌握汉语言形式(或者说汉语本身),具备用汉语交流和交际的能力。学生从学习汉语的起始阶段就要明确学习汉语是为了获得语言交流工具,为了将来使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交际,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汉语言基础。

二、汉语教学规律

(一)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

简单地说,第二语言的学习,要先学习听说,再学习文字,这样学习才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汉语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要从学习汉语拼音入手,以训练听力、口语表达和识字为主,逐步向阅读过渡。”学好拼音要熟记声母、韵母和四声,掌握拼写规则,熟练拼读和拼写音节。只有这样,拼音才能起到的作用,即正音和识字。再通过课文学习掌握规定的字、词,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教学作为重点,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过好基本的语言关,弥补上学前不会听说汉语的缺失,做到小学毕业就具有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口语交流和交际能力。

(二)教等中要加强听力教学

语言学习始于耳闻。语言的习得主要通过听。听、说、读、写中听是首要的。要想提高藏族中小学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听力教学。这就需要汉语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新的《汉语课标》和新教材,加强对听力教学课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汉语听力训练,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句的语音、语调,能够听得准、听得懂,对所听语段的内容信息能够作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对学生也爱进行听力教学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对于一个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听的技能为重要。如果从开始就忽视了听力训练,语言输入量不足,势必影响说的能力,其结果会使学生不仅不能在口头上和对方交流思想,而且也会影响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在汉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交际情境

《汉语燥标》中指出:“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这段话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要创设教学情境。二是要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接近自然交际情景的汉语交际情境,给学生语言表达、交流的任务,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亲身体验、感受,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进而产生表达、交流的意愿,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言,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应用汉语言文的能力。

(四)注意与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受到其母语的干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会使用母语进行交融,常常会根据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使用第二语言。因此,汉语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的语进行比较、对照,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更多地关注汉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运用学生藏语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做好正迁移,促进汉语教学。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由于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人文精神很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其它的自然学科,带有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汉语言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容易陷入传统守旧的教学思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授课时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不少老师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照

本宣科地将知识点一一罗列到黑板上,学生听课也是机械式地将知识点抄录在笔记本上,甚至课堂上还有不少睡觉的学生。下课之后,老师和学生间也缺少对课堂知识的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显得相当被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

(二)老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之后,都纷纷感慨自己没能在实际应用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这和教师的教学责任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在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在口语表达技能培养方面,教师平时的授课更侧重于知识点的单向传输,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缺少小组讨论式的交流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弊病。在书面写作技能培养方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写作训练也脱离实际,商务公文、广告文案、企业规章等方面的公文写作在汉语言专业课堂上完全涉及不到。

(三)老师培养不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拥有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不代表它没有实践技能的运用,公关演说、商务谈判、撰写公文、社会调查都属于汉语言文学在社会上的实践应用。但是,在当今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老师却忽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在考试之前总结一系列的知识点,让学生记忆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这些死板的知识点便能通过考试,丝毫谈不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新探讨

西藏面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落后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型人才,改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

受传统教学观念思想的影响,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地位存在着不平等差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对老师绝对服从的,这样的观念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只有单向的传播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变低了。例如,在文学作品的鉴赏课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经验,一篇文章首先要从创作背景、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等方面来进行讲解,此时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的角色并没能积极发挥阅读文章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跟着老师的灌输节奏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就容易造成对文章缺乏鉴赏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虽然在课堂学习中,老师的讲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而不是机械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点应付考试。因此,老师的课堂教学要以此为中心,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二)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计算机电脑开始逐渐走进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通过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如具有生动性的图片、影像视频等,来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上遇到的难点。例如,在学习古代汉字发展史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象形文字结构的演变过程,这时仅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黑板板书很难将其内容表述透彻。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后,老师直接可以去网络上搜集西藏地区象形文字的图像资料,让学生观察到更多的西藏地区象形文字组成结构,然后利用电脑上的写字板工具画出一个个象形文字具体构造规律。通过这样直观性的表达,学生不仅对西藏地区象形文字的学习加深了印象,同时还增加了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

2.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发出课外学习交流活动。网络的出现极大缩短了人们的交流距离,使人们在不受地点的限制条件下照常进行交流,比如运用电子邮箱、聊天工具。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老师在网站上发布的课程视频、教学辅导资料、课后测试等内容进行巩固学习,并且利用搭建的网络交流平台在线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也能随时通过网络在线咨询老师,消除了学习障碍。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站上创建一个阅读书库,收集一整套能够拓宽学生文学视野的名著图书及文学史纪录片,供学生下载分享。在学生自主学习观看之后,教师就能组织学生发表观后感,观后感的交流方式自由多變,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也可以在网络文学论坛上与老师互动交流。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立马变得生动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束语

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还有许多新的方法未被挖掘出来,这需要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探索中,汉语言文学的藏族教学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教学现状模式
探究高校英语类课程教学特点及慕课的设计理念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数控机床联网后教学特点的研究实践
论韩国大企业的汉语教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