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也可“春暖花开”

2015-05-30 22:35宁健梅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题组课外作业作业

宁健梅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

学生只听讲解不做习题是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的,但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既要对传统作业设计的经验进行扬弃,汲取其中的合理内核,促进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鉴于此,走“轻负高效”之路,应该成为我们进行作业设计时努力的方向。

一、作业的形态

(一)改刻板为情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作业就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新奇、好动、好玩。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不断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做作业。

(二)改固定为变换

小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挑战性,但缺乏持久性。面对单调、划一的传统作业题型,学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产生消极应对的心情。为此要变换一些题型,如设计诗体数学题,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三)改封闭为开放

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题作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運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出发,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题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和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所有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四)改一致为弹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数学基础、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此提供层次作业,分类要求。从学生学习现实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弹性化的作业,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练习、提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数学学习历程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二、作业编排

数学习题学生练得不少,但是收效不大,可谓“高耗低效”,甚至出现“孰能生厌”、“孰能生笨”的现象。个中原因就是独立地一个一个练,没有组成练习系统。沙子虽多,但一盘散沙,无法建立高楼大厦。因此,要改变作业编排的方式,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变无序为有序,变点状为块状,从整体出发来设计和安排学生的练习。

(一)变无序为有序,保证练习效果

1、设计阶梯练习,突出重点知识

对于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设计阶梯练习,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如围绕“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变式、从一般到特殊的编排方式,可以设计以下五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阶:模仿;第二阶:逆用;第三阶:类推;第四阶:变式;第五阶:发散

2、设计对比练习,分化易错知识

对于一些形似质异的知识,学生极易出错。针对这类知识的特点,设计对比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抓住事物的本质,避免知识的混淆、概念的泛化。

3、设计变式练习,消除心理定势

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应。如果训练方法单一,习题形式雷同,解题思路一致,学生就容易在定势的消极影响下出错,思维变得迟缓、懒惰起来。所以为了打破这种消极定势,追求深层次的理解就要设计变式练习。

4、设计干扰练习,预防感知错误

干扰练习,就是利用题目的假象、无关因素等容易引发感知错觉而设计的习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设计这类练习,旨在促使学生克服审题粗略、感知粗糙的现象。

5、设计趣味练习,超越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就是练习的中期出现进步的停顿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是由于学生的练习兴趣降低,滋生厌倦情绪。如果以丰富的形式,设计新颖、有趣、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

6、设计达标练习,及时了解学情

(二)变点状为块状,提高练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把相似、相反、易混的习题编成题组进行整体学习,是加大教学密度、减缓思维难度和提高教学效度的有效途径。

着眼分化点设计题组;瞄准易混点设计题组;围绕发散点设计题组;抓住相通点设计题组;着力变化点设计题组

三、作业方式

我们要改变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的发展,逐步由“布置作业”转向“设计作业”。即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独立练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逐步实现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手工题,体验“艺术家”的灵动

手工题既考察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又把所学的知识融于其中,这样的题灵活、有技巧。

(二)实验题,体悟“科学家”的严谨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比例分配”后,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三种不同的饮料,按不同的比例配制三次,观察、品尝配置后的饮品,记下每次配制比例与结果,并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同样的材料按不同的比例进行调制后结果各异。

学生在实验体会中写道:放入哪一种饮料的比例大,口味就偏向哪种饮料,无论我怎么配置,都没有原来饮料的好吃,看来按比例分配有很大学问。

(三)调查题,洞察“社会学家”的深度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学习百分数后,我布置了一项“调查自己家庭九月份收支情况,并提出家庭理财建议”的课外作业。每位学生根据各自家庭现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理财建议。又如:节假日期间,我要求学生到商场调查商品打折情况,通过调查、对比,分析各商场打折内幕,通过合作,这些小大人们以社会学家的视角分析问题,把此次调查活动作为一次数学日记,用报告的形式写了下来。

(四)数学日记,践行“文学家”的敏锐

数学日记能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展开思考与想象的翅膀凸现个性;数学实际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数学日记也是数学教师改变评价学生方式的利器,是沟通师生心灵对话的桥梁,是教师反思成长的一面镜子。因此,这样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更能促进教学相长。数学日记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记下来,着力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生命意识。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搜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数学活动等。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多样的课外作业中爱学、乐学,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外作业中实践探究,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得更高。让他们的童年学习时光“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题组课外作业作业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例谈“体积、容积单位换算”教学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作业
类正弦定理猜想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