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课程考试的职业能力培养:命题理念与方法

2015-05-30 10:48:04聂英董娜李英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职业能力

聂英?董娜?李英

摘 要 考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当前,管理类课程存在听多看少,难以培养实践能力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吸收国外课程考试的命题理念,加强考试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结论多样化、内涵式的过程考核、情境创设、知识点综合运用的整体考核等内容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达到在考试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 管理类课程;能力型试题;考试改革;职业能力;命题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5-0063-04

高校人才培养以学生能力适应社会所需为标准,目前中国每年有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但相当数量的单位却找不到所需的适用人才,这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教育能力培养的缺失[1]。当前,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所需人才类型有效对接的重要工作,而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校,职业能力培养更显重要。如何发挥考试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把住考试源头,在试卷内容上树立能力培养的命题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紧迫工作。

一、高校课程考试命题理念的中外比较

(一)国际趋势

倡导开放、多元的考试内容是国外高校课程考试命题理念的主流趋势,考试内容紧密连接社会实践,强调对学生个性思维和应用能力考核,以能力迎接考试,以考试检验能力,达到通过考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国外高校课程考试命题理念有以下特点:

少记忆,多运用。世界许多国家根据管理学科的特点,课程考试不只考察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识记性理论,更注重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察,以此考核和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试题结构中“死记硬背”的陈述性内容比例很少。澳大利亚的一些国立大学,有计算内容的课程考试,提供或允许学生携带相关公式进行考试[2]。

题材多,来源广。国外高校管理类课程考试的试题来源不仅仅取材于教材,更多的来源于社会实际,题目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澳大利亚的一些国立大学在试题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专长选择考试题目,教师在确定考试题目时,甚至可以按照学生平时的能力和特长,把平时做的论文或者作业题目纳入考试内容[3][4]。

答案灵活、开放。答案的灵活、开放是国外高校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做法。试题不设固定的标准答案,答案需要根据题目所设定的情景、材料以及考生的知识背景,经过分析、思考才能得出,可谓“有备而来”、“无备而答”。美国的一些大学,试题设计往往不设唯一的标准答案,给考生留有充分的答题空间,只要言之有据即为正确答案[5]。

(二)国际经验的启示

第一,目前中国高校许多课程考试内容大都以教材考教材,偏重陈述性的知识再现考核,导致学生参加考试的功利性明显,“听课记笔记、复习看笔记、考试背笔记”[6]是绝大部分学校学生考试复习的主导风气,在考试内容选择上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必具备创新思维和自我思考能力即能取得好成绩,“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国外高校减少记忆性内容考核,允许带工具书、在试卷上给出更多的暗示、引导等做法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第二,中国高校的管理类课程考试试题大多设定唯一的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外高校课程考试倡导试题答案多样、灵活、开放的命题理念,为学生自我思考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弹性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管理类课程特点及其能力型试题的命题理念

(一)管理类专业的课程特点

高等学校管理类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旨在帮助其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拓宽管理视角,提升管理思维,树立团队沟通、创新和规则意识,提高管理实践活动能力。此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课堂教学以知识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实验环节少,理论知识的应用只能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在社会实践无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情况下,管理类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把包括考试在内的“能力本位”教育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管理类课程职业能力型试题的命题理念

1.职业能力型试题

职业能力型试题,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试题。这类试题通过结论多样化、内涵式的过程考核、情境创设、知识点综合运用的整体考核等内容设计,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考试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实践和能力主体参与考试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为实践而学,在学习中提高能力。通过考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明显的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导向作用。

2. 职业能力型试题的命题理念

听多看少、缺少实验环节的管理类课程,难于将社会实践的真实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应不断改革与创新考试内容,在命题环节树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命题理念。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决定其课程考试应以职业能力测试为本位,命题理念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把考试作为考核和提升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考试内容要与社会现实问题相衔接,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对知识和问题的再认知。这是“能力立意”与“知识立意”命题理念的主要差别,具体见表1。

按“能力立意“理念进行命题应体现以下几点:联系社会实际,使试题有“用”;创设实践情境,使试题有“趣”;深入逻辑探究,使试题有“理”;渗透管理思想,使试题有“根”。通过考试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管理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能力立意”命题培养内容

“能力立意”理念体现在试卷上,应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精心设计试卷,确立考核目标,把命题的重点放在利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对具体管理事物和社会现象的分析、评价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通过考试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辨识和解读能力、管理问题探究能力、管理科学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表达能力和管理社会实践能力。

信息获取、辨识和解读能力。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题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题目内容错综复杂方才有对信息获取、辨识和解读的必要。通过题目的作答训练学生发现信息、判断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而且要读懂,其次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提取有效信息,最后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情景问题。

管理问题探究能力。职业能力型考试的目的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再现,而是运用管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具体的管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在机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在命题上试题应该是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之外的知识领域,只要不脱离基本的管理原理都应考虑在命题范畴之内,如对社会现象的剖析、重大事件的原因探究、社会热点的解析等。这样的命题会诱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并从管理理论的高度加以理解、分析和解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管理科学学习能力。管理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命题内容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更新相同步,考试才有实用性。内容陈旧、无法体现新知识的命题,难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职业能力型命题应时刻关注最新理论前沿,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步伐,以促进学生学习前沿知识和理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创造思维表达能力。思维分为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两种。再现思维体现的是一种记忆思维,把记忆的知识再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再现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组合思维,是对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融合分析,从而得到新知识或方法的过程。两种思维体现在命题理念上会得到不同的能力培养效果。以再现思维方式命题,往往导致试题的标准化、答案的唯一化,解题的目标就是标准答案,不需要创造性思考,这类试题难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创造思维方式命题,往往要求将所学知识灵活组合、获得新知或结论,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因此,能力型试题体现在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应注意试题结论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管理实践能力。能力型试题是通过试卷的作答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对接,试题的内容要源自社会生活,同时要体现知识和理论要理,以现有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是能力型试题的立意所在。因此,题目的设计应注意创设管理情景,训练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题目信息与有关的理论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通过抽象、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完成问题的解答。因此,职业能力型试题更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职业能力型试题的设计方法

管理类课程难于把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于课堂之中的特点,决定管理类课程能力考核试题的命制,应该注重考察学生对管理实践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自我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的情境设计,探究性的过程考核,开放、多元的不确定性结论,都是能力考核命题理念所倡导的命题思路。

(一)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贯通型试题设计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管理类课程能力考核突出技能性内容设计并不是排斥理论考查,关键是如何考,试题不能单独考核理论的论证过程,而要把考试内容与具体管理方法相结合进行题目设计,通过考试使得学生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管理现象。例如,不动产估价课程中的适合原理是重要的估价原理,如果单独设问适合原理的内容,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但如果把题目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设计成“某人在日用必需品的零售店集中区开设一专卖店,结果效益不好,试用估价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并阐述所用理论对估价的作用。”那么,学生在作答时首先要考虑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同时要考虑这个理论的应用要点,只有理解理论才能正确作答。

(二)强化过程考核的探究性试题设计

探究能力要求有理论与方法做分析问题的基础,但不仅是掌握理论结果的本身,而是要知晓理论与方法产生的技能过程,因此,要加强过程考核,对内容较为固定刻板的计算题、简答题,在命题上要尽量设计成过程考核的内容。如,财务管理课程中利润分析与现金流量分析的比较问题,如果题目设计成“什么是利润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为什么现金流量分析比利润分析更重要?”学生作答时只会把概念和结论做记忆性回答,但对利润产生过程和现金流量变化过程并不一定理解。如果结合某个投资项目,对其投资额、投资进度、销售收入、折旧额、付现成本等做已知条件描述,然后填表计算各年利润和现金流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现金流量分析比利润分析更重要?考生在利润的产生过程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过程中,掌握为什么现金流量分析比利润分析更重要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

(三)多元化的开放型试题设计

答案是评判学生作答试题是否正确的依据,如果答案的内容是直接取自于教材的固定且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就没有发挥的空间。题目设计时若设法隐去结论,让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由作答,就得到答案不确定的开放型试题,这样的题目可以为考生提供个性思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作答此类题目,学生既感“意料之外”,又觉“情理之中”,单靠死记硬背,难以作答。例如,对外部性理论的考查,如果把题目设计成对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到括号中,答案不固定,符合外部性的涵义即为正确答案,但需要真正理解外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才能正确作答。显然有利于考核学生对外部性理论掌握的能力水平。

(四)创设情境的应用型试题设计

“考试内容是根据社会需要对应试者设计的评估操作体系”[8]。管理学科的考试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考试内容上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融合。管理课程的考试不适宜笔答测试下对职业能力的考核,但通过案例和场景设计能起到对考生实践能力掌握程度考核的作用。这种题目的创设不能局限于课本摘抄,要捕捉多种社会信息进行题目设计,可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9]。此类题目能够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想象、自我发挥、独立探究的空间,作答此类题目有利于考生把社会现实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有效联系,提高考生对现实管理工作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如,对一些管理课程的计算题,题目设计如果通过创设情境,并对案例中的人、事关系进行巧妙设问,对计算结果考生自我进行判读并提出解决方案,试题就由纯粹考核数字关系的计算题演变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题。通过考试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力[10]。

参 考 文 献

[1]聂英,豆志杰,赵玲.高校管理类课程考试能力型试题的创设方法与实现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97-100.

[2]赵丹,李新宇.国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62-64.

[3]黄应绘.高校课程考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41-43.

[4]张少杰,张心余.再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2):1-2.

[5]刘淑英.国外高校考试“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及启示[J].科技信息,2008(33):555+549.

[6]丁明珠.关于学分制下高校考试管理的几点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63-167.

[7]庄国波.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中的问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56-58.

[8]边际.考试内容简议[J].中国考试,2006(2):1.

[9]蔡开炳.从知道型考试上升到能力型考试[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80-81.

[10]刘静.以能力为导向的管理类课程全过程考核方法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0):100-101,105.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职业能力
非艺术类高校音乐欣赏课考试改革初探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05:20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0:55:19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37:14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
创新教育模式下的视听语言考试改革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0:4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5:36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