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霞 张丽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而在开展过程中却遇到了现实的困难,笔者在对其进行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该课程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69 — 02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 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性、实用性,这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共识。有效的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易受负面事件影响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客观、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的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既重要又迫切。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困境分析
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相比,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矛盾重重,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重要性与实际重视度不高相矛盾
课程的重要性前文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要强调的是,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交际圈较为简单、涉世未深,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较为主观,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易受负面的情绪、言论、行为等影响,加之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更彰显出在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重要性。但是遗憾的是,虽然这门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上它在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表现为:这门课程的随意性、形式化较强,师资力量被挤占,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由辅导员承担和少数的部分职能部门行政人员担任,而担任思政公共课教学任务的“正规军”则往往“退避三舍”,多选择课时较多的其他思政公共课。同时,教学时间也被“边缘化”,较之多安排在白天的其他多数思政公共课,形势与政策课多被安排在晚上,甚至周六周末的时间段。如若教学资源有冲突,多数情况不得不“让步于”众多老师眼中的“正课”。如此种种,反映出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中受到的重视不够。
2、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与实际上教学效果有限的矛盾
表面上大多数人认为高校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不高,但是笔者认为事实则不然。
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低下是囿于该课程教学效果有限以致学生某种程度产生反感心理。大学生虽有专业之别,对自身专业会表现出相对的热情。但是笔者发现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发生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方面的求知欲、兴趣度都还是较高的,任课教师如若教学中的灵活度较高、内容引人入胜、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同学们的认同度较高,反之对于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则表现的较为反感。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则和实际上的教学效果有限就显得矛盾突出。多数学校的形教课除了在学校、学院层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之外,教师的非专业性也客观上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限,似乎造成了形教课谁都能上,谁都能上好的景象,实际上导致了教学团队的专业性不够,学生兴趣不高甚至降低。
3、 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相矛盾
形教课以每年国际、国内所发生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国际国内形势云诡波谲、形势瞬息万变,可见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层出不穷。同时身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可以及时、迅速的掌握相关信息,而且信息的传播、拥有量是较大的,但这其中有正面积极的,也有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主要靠大学生自身判断和警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形教课教学方式是一条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形教课教学也不外乎和其他课程一样,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相关视频播放,教学方式单一无新意。老师和学生几乎没有互动,学生心中的疑团也难以解答,导致了形教课针对性、实效性不足,难以满足这门课开设的初衷。教学本来就应该是教和学的统一,教是基础,学是目的,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学相长,而教的不理想,则势必导致学的不积极,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笔者在前文论述了目前在形势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管与学、教与学中的突出矛盾,同时也是我们扭转困境、提高形教课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和立足点。笔者根据以上的突出矛盾,而且基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部门广、教学跨度大、课时少、学分少、学科交叉性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变化快、师资队伍结构多元等新情况新问题〔2〕,认为改善形教课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幾方面着手:
1、 思想上提高重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完善形势与政策课领导体制。笔者认为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多是隶属于高校思政部其中一个教研室,而并不像其他思政课多为自己单独的教研室,如此既体现了管理上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形教课缺乏单独、稳定的教学团队。因此,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要建立完整的领导体制,笔者认为可以施行思政部、教务处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使得思政课专业老师思想上引起重视、不得松懈。第二、建立专兼统一、专职为主与兼职考核相统一的教师团队准入制度。如前文所述,目前的形教课多由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所承担,辅导员是专门的学工人员,按照规定是可以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的,但是目前的辅导员在招聘过程中往往是不限专业,而非以思政类相关专业为主,这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上个别人员并不适合从事或者并不喜欢从事此类教学工作,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因此,为了提高形教课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形教课教学团队、实行以思政课专业老师为主、辅导员等为辅的机制,思政专业课老师评比职称可将每学年是否担任一定课时的教学任务作为基础条件。辅导员等人员则实行准入制度,进行相关的考核,合格者方可承担形教课教学任务。第三,实行完善的教师考评制度。目前的评教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互评,而且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对教师几乎无影响。笔者认为既要建立完备的考评制度,实行教师、学生互评以及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多方面结合立体的考评制度。而且要将考核制度按等级排列和课酬、评优、评职称挂钩,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 完善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
第一,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在很多人眼里该课程内容简单、无任何难度,甚至自学都没问题。其实不然,形教课的教学内容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内容繁杂,前后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关联性,想要彻底的了解和厘清其中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专业的指导。而且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更加剧了该课程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但是形教课无固定教材、只有教育部每年规定的教学重点以供参考,这既是该门课程难操作之处,同时也为这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围绕教育部规定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讨论、问卷先确定学生的兴趣爱好之所在,并且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不同的板块由任课老师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专题来开展教学,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第二,拓宽形教课的途径,增强教学实效性。《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3〕。目前的形教课以宣贯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较难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欠缺。因此,笔者认为既要认真对待形教课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拓宽形教课途径,以弥补形教课学时少的不足,可组织安排适当大型报告会,由一些知名的大家来讲学或者学校知名的教授來亲自讲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相关媒体等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大势、传播热点新闻;也可组织学生到周围的诸如红色旅游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进行参观,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 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因材施教
根据前文论述,目前该课程教育手段和其他课程无异,并没有体现出其特殊性,也难以起到增加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实效性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第一,要创新教育手段。除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之外,还可以在学校的相关媒体中设置相关的专栏,举办知识问答、辩论赛、专业沙龙等相关活动,让校报、院报、广播站、电视台都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平台,开办相关专题的选修课,用更加积极、主动的手段来增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第二,要因材施教,按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目前形教课在大多数高校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中都会开展,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段上课内容无异,教学方法也大同小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会产生反感心理。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教学规律,太过于机械化。而且没有考虑到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思想差异较大,低年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稳定,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基本稳定,对于形势与政策课也希望内容更为深入、方法更为灵活,理解也会更为透彻。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在低年级阶段可以侧重于基本理论、基本国情、基本政策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侧重于分析方法上的指引,真正因材施教。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 周本贞,任祥,余冰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3):55.
〔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