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卫元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初中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有所缓解,教学状况大体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作者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分析,结合体育学科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初中体育教学走出当前困境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困境 解决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逐渐趋于完善,身体发育正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而适当而又正确的体育运动无疑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这一时期的体育运动至关重要。然而,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与体育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教学”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影响初中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和体育素养的提升。
一、对初中体育学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师生对体育学科存在的认识误区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文化课教学才是重点,体育教学可有可无,忽略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各项体育活动得不到重视,时常发生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现象,同时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观念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困境,使得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落空。
二、体育教学缺乏科学性
科学性不足、随意性大是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表面上看起来各项运动项目似乎关联性不大,但仔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运动项目难易程度、动作复杂程度等方面,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隐性逻辑关联,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交流才能落实这种联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教学安排“自成一派”,随意性大,任由教师高兴或者是学生高兴,想学哪种项目就学哪种项目,最终导致体育教学进展缓慢、收效不佳。
三、教学模式单一
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处于“边缘化”地位,长期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各学科教学创新模式、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乏味尤为的突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既影响学生学习体育、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又影响体育课程本身的趣味性,致使教学的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纵观当前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发现,其中有不少教师并非出身于专业的体育学校,这就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质量良莠不齐,进而影响体育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五、解决困境的策略探析
(一)提升对体育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
针对初中体育教育认知不足、重视不够这一问题,应当“对症下药”,从思想认识角度出发,提升对体育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积极配合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强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重视体育教育。其次,教师要重视体育教育,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课堂,促进体育教育焕发新的活力。最后,要重视学习体育,特别是那些对体育有偏见的学生更要转变其对体育的看法和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比如大部分初中女生不喜欢跑步项目,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有趣的讲解和生动的动作演示,让她们意识到跑步对身体的好处,尤其是针对女生比较关心的“塑形”内容,重点着墨。通过实施这样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促使其树立自觉锻炼的意识,并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实施“因材施教”
不同初中生具备的运动天赋不一、兴趣不一、能力不一、认识不一,各方各面都普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调查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地得到锻炼与提升。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体育教育,必须破除沉疴旧弊,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本,因材施教,做到从观念上重视,从行动上创新,进而不断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正茂.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1(13).
[2]彭广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探究[J].知识经济,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