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峰 潘雨辰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如今,科技型企业已渐渐取代传统企业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调整产业结果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那么,产学合作模式应如何划分?它的构成要素是哪些?文章主要对产学合作模式的划分进行分析,总结出10个合作模式,以及他们目前的发展状况,其中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不少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案例上获得成功。了解他们的合作模式并从中获得总结与启示。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高校;产学合作;合作模式;构成要素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35
1 前 言
2015年1月,科技部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建议:鼓励科技创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技术创新。其中,特别鼓励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沟通交流,相互促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由此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定要实现产学合作的这种模式才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2 国内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分析
高校企业合作关系理论起源是1862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服务社会思想”,于是现代大学慢慢形成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并形成了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三重螺旋”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学家弗里曼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管理学派在剖析日本产业大发展原因后,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体系,后经过各国众多学者共同研究发展形成了“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明确了大学对社会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特别依赖大学的研究成果、试验设备、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本和研究经验,[1]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临近性与文化相似性等原因,更能增加合作的紧密程度,并由此在合作的紧密性与产出之间形成相互增强的正反馈关系,[2]所以大学也被认为是技术型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外部技术源。通过实证证明:高校对企业生产力提高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3]
目前,我國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重要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环境的不确定性时刻阻碍着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的提升,并拖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势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上,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与高校有一定的关联。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地位越来越高,高等院校的职能相比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变得更加扩展。如今,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基地,更应该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哺育孵化场所和知识经济的策划发源地。衡量一所高校大学办得怎么样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高校能否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能否把提高学术水平与创造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然而,就我国高校而言,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对产学研合作视角研究科技型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我国学者尤文明等通过实证研究后还发现,高等院校对企业创新和发展作用并不大。可见“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企业成长”这一国际上高度关注的领域,在中国式管理情景下尚处于空白阶段,合作行为与创新绩效、企业成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模糊不清。
所以要解决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回答如下问题:科技型企业和高校合作创新由哪些模式?如何划分?
3 如何划分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类型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霁堂老师说:作为经济过程的技术创新由多个阶段组成,是一个逐步递进的价值实现阶梯。技术创新理论认为这个阶梯历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组织和市场开拓等五个环节。基础研究即科学研究,是发现自然界中的新事物、新属性和新规律,属于纯理论范畴。
人才始终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彼得森将硅谷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五条,即企业家、投资人、研究人员、专业人士(法律、会计等)以及技术工人[4]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人才是企业的灵魂。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各类专业人才的参与。高校发挥教育、传播的原始功能,为企业培育适用于技术创新的人才是高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这里要借用经济学理论,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确定合作模式划分的两个维度:分别是创新主体和合作治理结构。[5]创新是一种交互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产学合作创新中需要通过创新主体这个维度,确定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界面,进而为分析合作双方的合作关系、资源流动提供依据。其次,要从合作治理关系的方式这一维度看产学合作服务创新。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按照市场或企业两种资源配制方法分类产学合作模式是一个二元的分类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界定了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也有利于研究合作创新中资源流动方向和效率。
4 我国高校和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高等院校和部分新兴企业经探索研究后形成多种产学合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企业通过各种技术市场获得高校的科技成果。近年来,国家部门、地区或行业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市场、技术交易会和招标会等。高校将技术成熟度较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的成果投向技术市场,进而企业获得其成果。
第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这种合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取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取其精华,共同承担各种科技研究开发计划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另一种是高校受企业委托进行研究与开发或技术服务并从中获得双赢。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就是企业和高校主要围绕项目进行合作。
第三,高校受委托建立国家或行业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如“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它既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挂牌,又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承认,也是“国家医药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他们研究的成果在华北制药厂转化成功后,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全行业推广。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技术起点高、新技术推广快且非常经济有效,需要具有高技术人才的科技型高校与经费充足企业合作。
第四,企业提供经费,在高校建立“研究中心”,由高校出人力和设备。建立的研究中心的工作纳入双方的工作计划当中,主要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在高等院校内进行研究开发项目,从而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的技术产权通过法定的程序来保护,合作双方按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这种模式对高校来说是以一种比较保险有得益的模式,所以较受高校欢迎。
第五,高校与企业合作,并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长期合作协议。由此高校负责将优秀毕业生和高等人才输入企业,高校负责科学研究辅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这种合作模式比较受欢迎,现已逐步在高校与企业中展开。例如:清华大学与国内外98个知名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了清华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委员,还配有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又如,浙江工业大学与省内500个企业合作,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支持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六,企业向学校出资出设备,并且参与高等院校的部分管理。具体情况如通过参与校董会,具有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权;学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来研究开发项目,同时聘请企业知名管理学家等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从而促进高校、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第七,国家政策支持和协调下,高等院校和新兴企业根据自己特有的优势进行组合共同参与国家“产学研工程”。如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组建“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7月10日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其中心依托在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担地下工程与岩土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同时还要负责人才培训,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该中心是我国唯一具有双层隧道的工程中心。
第八,高校自办高科技战略性新型企业。这是一种特殊产学结合模式,在我国高教体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下应运而生。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家领悟到高校的科技工作组织形式不能像传统一样只知低头苦干,而是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求自身发展进步。今天科研工作复杂多变且呈一个双向交互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当前高技术产业还不够成熟甚至相当脆弱的时候,这种特殊的产学结合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应获得重视。
第九,高等院校与地方合办大学科技园,形成科技试验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建立后,形成科技产业群;从而使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辐射一个区域。如北航大学科技园,集聚软件企业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2年10月26日,“北京软件出口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成立为北京软件产业化作出巨大贡献。2004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又如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
第十,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这种模式不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局限在国内的某个高校和企业,他将目光投向世界。如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他是一家由中国留学生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通信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销售,分别在美国硅谷,中国上海成立。在公司成立不到两年时间里,就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基带芯片。展讯通信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新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领域上的一个突破。
5 总结与启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高校在当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开发新的合作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在了解他们的合作模式之后应该按照模式研究开发。使得新兴产业在经济时代的发展下变得更加成熟和茁壮。
当今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关系进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找准企业创新突破口,探索政府与企业协调,高校与企业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叶伟巍(导师:陈劲) 产业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50
[2]叶伟巍(导师:陈劲) 产业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70
[3]姚威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39
[4]许小年 创新的生态环境[N].第一财经日报,2011-11-22
[5]彭天忠,查京民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工程项目合作伙伴关系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11)
[6]刘体哲 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