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霞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为学生建立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空间呢?怎样营造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本身潜在的“创新”因素,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同时还要冲破教材的束缚,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以往的经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生 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60-01
0
一、鼓励独特见解,形成创新意识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独到的见解、不同的观点,要及时给与鼓励,促使学生自我表现,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如在学习《桃花心术》一课时,一个学生对课文中的“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性,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这一句,提出不同看法,以为树苗本来就靠人类来培养,为什么种树人会担心树苗养成依赖性,当时我就抓住机会对这个学生及时表扬,接着鼓励大家充分谈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有的同学又结合生活实际悟出了没有生存本领,一味依赖父母,这样的人,是经不起生活考验的。就这样,学生在鼓励中,体会到“独到”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形成了创新意识。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境”是想象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了情境,也就有了想象展翅翱翔的空间,一段声情并茂的范读,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美妙的乐曲,都可以很快使学生沉浸在文章的情境之中,思维屏幕上形象的再生也就水到渠成了。创造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启发”新形象的产生。如上学期《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可让学生 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个当时送别的场面,每个同学根据内容的理解,通过充分的想象,就会浮现一幕幕送别时的画面,这画面千姿百态,,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总结中,我设计了:人们从( )中得到启发,发明了( ),使( )能够( )。
让学生联系课内外内容填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在交流中,学生的思路更畅通,并创新出一个个的光亮,求导思维的培养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有了进展,而且扩展了想象,达到了探索创新。
(二)续编故事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像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例,正确诱导。
如教学《乌塔》后,课文最后一段“她还认真的告诉我要继续挣些钱,以后去中国旅游。”就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以“如果乌塔真的来到中国旅游,有何感受,”续编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想象的故事的结尾写在投影片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对他们说 这是某某同学所编的故事。真的是很有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大家一起评出几个含有深远意义的故事结尾,我们再展示。这就更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教师相继点评 总结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质疑问难,奠定探索基础
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造,他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解才是他们学习和思维的内动力,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应该是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中蕴藏的信息资源,鼓励向老师发问,促使他们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活动中来,如〈飞夺卢定桥〉一课,我以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提出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等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读、思、品、议,变被动的吸收为主动的探索,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穿插精讲巧导,在学生的思维分岔处予以指点疏导。
(四)鼓励学生大胆评议
评价的能力是创造才能的重要方面,学生在评议过程中敢于各抒己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时对别人的意见有所吸收,善于分辩,就会有创造性的结果。学生的评价运动,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实型中,如作文讲评课中对学生说或写的评议,在习作〈我后悔的一件事〉中,每位同学在说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则认真倾听,然后评议。好,好在哪?不足 ,不足在哪?这无疑也是对自己的作文水平的一个提高,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使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丰富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机会
丰富的早期活动,会给孩子创造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大量的实践活动又丰富了孩子们的表象储备,为创造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而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学生更多的接触实际,广泛的参与实践活动,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首先在课堂上,坚持参与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用自学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拿《白杨》这篇课文来说,读到“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你会心有所思,课文以白杨为题,但绝不是单纯的写白杨。学生根据课后题自学,然后进行集体评价。学生开动脑筋,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阅读也有了一定的收获,其次,经常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思维不受限制,即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每一节课都要匠心雕刻,在自己探究过程中,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能力在运用中提高,日积月累,层层落实,切实提高综合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