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5-30 20:23魏丽华
南北桥 2015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魏丽华

【摘    要】数学是促进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学科。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往过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很少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27

数学学科在人类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还停留在“满堂灌”,“满堂问”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重视“学”,而越来越缺乏问题意识。何谓“问题意识”,当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其中,据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俞国良、候瑞鹤两位教授所提出的:它是一种问题性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意识到的认知不平衡状态,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索的状态;是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调整、评估能力,表现出个体的反思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中问题意识的缺乏,导致其学科价值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着累,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考试制度因素

目前“应试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成果被简单地定义为“一考定终身”。不少学校为了在升学竞争中取胜,维护学校的名声。因此,大力地加快进度,采取题海战术,教师单纯的讲授模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错误观念的作用下,学生变成了机械练习的机器,逐渐失去自身的思考力。学生被当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接受的都是同样的教育,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判断该生“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长期下去,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动力,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在这种压力下,也不会再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我国古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见,学生的认知的差异性早就存在于教育现象中。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认知风格。认知结构和认知风格较好的学生能将新的知识与已经具备的知识及其组织结构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从而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相反, 有的学生不能将新的知识与已经具备的知识及其组织结构建立联系起来,因而不能有效提出问题,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其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不一样。

二、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好方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解释新的现象和事实,在认知冲突中产生提问的欲望,从而强化问题意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故意露点破绽,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多为学生创设合理有趣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诱发他们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使其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习体验。例如: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这种方法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格外亲切、自然。

(二)变革学校的教育目标

影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一调动学生的力量来培养问题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尽快制定指导方案,并将其尽快地落实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层面。具体来讲,第一,确定提出问题能力的目标因素,尽可能地逐项细化;第二,根据数学学科内容的特点,将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目标因素分解到数学教学中;第三,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情景的设置;第四,围绕培养方案组织实施、评价指导、调整完善。实践证明,教育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那么它很难转化为一种合乎规律的教育实践。

三、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具有问题意识,正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它是学生在学习认知活动中的主动质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发和导向等作用。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表达自己的见解、认识并进行交流的强烈愿望。对于教师来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样,不仅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的能力,但却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这种状况,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局面。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他有自我反思与调控的技能。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它包括对信息进行主动抽象、概括、归纳、选择、推理、判断等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现建构学习的重要起点,积极的问题意识具有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作用。

总之,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只要有了问题意识的驱动,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