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过渡

2015-05-30 13:42王艳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

王艳华

摘要:有很 多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升入初级中学之后成绩发生了明显的下降。而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虽然成绩一般,可是升入初中之后,成绩却明显提升。如何才能使学生由小学阶段的学习顺利地过渡到初中阶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学 有效过渡

作为一名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非常注重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过渡。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升入初级中学之后成绩发生了明显的下降。而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虽然成绩一般,可是升入初中之后,成绩却明显提升。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教学中如果想真正地践行新的教育理念,那么打破这种学生学习的短板是势在必行。那么,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我们就要认真地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正常的学习现象,怎么才能使学生由小学阶段的学习顺利地过渡到初中阶段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准确领悟课程标准的内涵

为了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我省教材中心对中小学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排,特别是语文教材,我省目前根据全省的实际与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精心选编了长春版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衔接上体现的非常好。在课堂标准的确立上,这套教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采用九年一贯制的整体设计思路,在整个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之下,教材按照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把教材分成四个学段,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不同的学段,并根据每一个阶段的教材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分别提出科学的阶段性学习目标,这样的设计即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阶段性,但小学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与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在编排的衔接上也存在很大程度的跳跃性。相对而言,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需要学生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少,而中学阶段的教材在内容上通常是突然变得很深奥,知识点也相对增加了很多,从七年级的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于小学六年级一下就提高了很多,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接受的原因。

语文学习特别注重的就是学生的积累,学生在由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学习的压力会让有些学生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这种过渡时期的特殊性,让学生在开始时慢慢习惯这种改变。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与生活实践的体验,是学生实现语文知识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成绩测试,很多都是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比如,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测试题:请同学们写出带有描写月亮的古诗。对于弯月的四种不同形状你能想到哪些诗句?这些问题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积累,而并非是考查学生如何去描写弯月。又如,同样是要求学生谈谈自已的人生理想,每个人对这一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你能说说我国古代的名人对这一问题是怎么说的吗?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没有学生平日对相关问题的积累,根本无从答起。这样的试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测试中根本没有,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还没有构建成知识的网络,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还是星星点点的散沙,这样的记忆也很容易遗忘,所以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升入初中中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这种在学习上的不适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材,不断融合教 学中的训练,加强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梳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有效融合,形成自己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网络。

二、语文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中,语文教学应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能打好知识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生学习与生活环境,新的教师,学习着新的教材内容,这需要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去接受与适应。因此,在刚开学的一个时期内,教师应该放慢教学的节奏与步伐,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产生持久而强劲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阶段的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教学时,作为教师不应该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我们此时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内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用心去了解初中阶段语文教材内容特点,并把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从而为学生掌握初中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尽量使用简单而易于理解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亲切、自然。教师同时更应珍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与认可,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要求进步的学习热情给予保护,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这份热情一直保持在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课文中生字生词的理解应该是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自己初步解决的,文章的阅读与文章的大意也应该在课前预习,这样长期的坚持,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是确保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在学生思考过后,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把自己所思考的问题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巧妙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生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完成。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与听课的环节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那么在升入初中后也能够很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教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奉献者,是学生成长的阶梯,一届届的学生都是踏着各阶段无私奉献的教师的肩膀走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如果我们哪一个阶段的教师出现了大的落差,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十分困难,因此,作为人梯的教师,我们要伸出双手,携手并肩,为学生共同铺设前进的阶梯,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多一份爱与关怀,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切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实现成功的跨越,同时也为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践行,奉献我们教师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教学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