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数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源

2015-05-30 11:12苏岩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人文精神人文

苏岩霞

“今天中国的数学教育有两个悲哀,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涯并不幸福,而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所关注;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分数等外部压力,而非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 ”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这份担忧不是源自数学的科学性,而是来自数学的人文性. 数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考查工具进入课堂的,现今变相加剧的应试教育助推了数学教育的功利倾向,因此数学的工具性和“科学本位”的教育目标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受教育者体验不到接受教育的快乐,从而使学校成了越来越远离幸福的地方. 在对小学数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之后,笔者申报了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策略研究”,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从社会环境、教师、学生和教材四个方面对数学人文精神缺失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教育是塑造受教育者对于自然和人类的基本理智的、情感的倾向过程. 但当今中国基础教育以升学为最大功利,学校成了“残酷的竞技场”,学生亦为“成王败寇”的对手,教师厌教、学生畏学让人的精神存在意义及其价值在现今的教育中无处追问,以至于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追问:学校的功能何时能正本清源呢?

就教材而言,2011年起甘肃省小学数学实施了人教版新教材. 在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新教材力在体现数学的价值,凸显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其结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内容则侧重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不管是从教材的背景,还是从内容结构的调整与充实,共同反映的信息是教材编者越来越重视与师生的人文对话,也为数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实践层面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素材.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也发现,很多孩子都在努力地学好数学,但伴随努力而来的是孩子们对数学的厌烦和冷漠心态,而且随着年段的增长,他们对数学的厌倦程度也在加剧,甚至蔓延到对数学老师的怨恨. 学生只是奉命学习数学,满足于“分数小康”,这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真实目的. “我们是培养了许多人才,却发现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他们学识渊博却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 ”因此,劳凯声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培养人文精神关键在教师的开发挖掘和引导.

学校作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数学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除了科学之道,是不是忽视了人文之道?授科学之业与人文之业孰轻孰重?解惑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个科学命题,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言,人文之惑则更加重要. 数学之惑就是如何引导孩子从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感受:数学是什么?数学的价值在哪儿?我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在数学老师想当然地将数学教育等同于交给学生数学课本知识,再将课本知识再等同于习题再等同于试题的过程中,得到一个可怕的等式:数学教育=试题. 在这个等式推导过程中,数学老师很认真地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分离了,数学的人文性就这样被生生地剥离了. 针对根源寻找对策,首先数学老师必须拥有一种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精神观.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我们不能将数学潜意识地等同于考查工具,数学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将问题作为助推力的.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科学,更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数学教育代替数学内容成了基本理念的落脚点,而人文精神的渗透则是数学教育的本质属性. 显然,数学的现代观念展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的人文精神. 因此,数学老师要拥有一个科学人文皆有的综合数学观和教学观,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从学生内心真正诱发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智能. 只有老师深层次的数学观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才能促使自己的数学教学行为发生变革,实现真正的数学教育.

其次要让数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实践的土壤中扎根.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笔者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索. 从教学设计而言,除了在教材主线知识点的学习中渗透,还注重对“编者的话”“你知道吗”“教材习题”三个栏目的拓展与应用进行了详实的操作探索. 在教学实施这一环节中,笔者立足所在学校实行的“六助参与式教学模式”,分别就概念教学、计算教学、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以及综合实践课几个典型课型为例,得出了在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点. 作为补充,笔者提出了以数学阅读为抓手,渗透人文精神. 而研究型学习作为小学生接触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亦是渗透人文精神的极佳途径,在研究型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问题即课题”,从身边的数学小问号出发探究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形成大课题. 在这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而这些既是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在数学评价中,让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了逐步掌握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能力和方式,学会了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益终身,那就是数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米歇尔·奥巴马在成都七中这样说:“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 ”而我认为就数学而言,这种东西就是数学人文精神,良好的教育谁在给予,是老师,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迟到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魔力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