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82例受血者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

2015-05-30 05:07胡伟伟沈志云费海燕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胡伟伟 沈志云 费海燕

摘要:目的:通过对258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本市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构成比,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机制,为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5月本市某医院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982例临床受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58例,发生率为0.51%;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占74.03%,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3.64%;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比率最高,占45.35%,其次为机采血小板,占35.66%,红细胞比率最低,占18.99%。结论:本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国内外的报道,但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仍应充分认识输血的风险,对输血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尽可能地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82-01

输血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是临床疾病与出血救治的重要手段。因其实质是一种组织移植,所以输血治疗时会发生某些不良反应,这也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问题。为了解本市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笔者对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发生的258例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组258例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均来自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于2012年1月~2014年6月向市中心血站反馈调查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用血总人数为50982例,其中使用红细胞类20255例,血浆26632例,机采血小板4095例。输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判断标准参照文献[1]。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完成后受血者的情况医护人员都需要严密观察,发现不良反应由医生作出诊断,护士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输血科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复印后反馈给市中心血站,进行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SPS15.0软件进行多个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料到的意外反应,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者,是临床输血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2]。

表1数据显示,某医院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51%,远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1%-10%[3]。分析原因,一是本市自2006年始,已向临床提供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血液制品,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可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二是部分临床医生对某些输血不良反应不熟悉,对是疾病还是输血反应导致的症状、体征诊断不清,导致漏报。

表2数据显示,不同类型不良反应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不良反应统计中所占比例最高(74.03%),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3.64%),其他反应(2.33%),与文献报道的输血反应基本吻合[4-6],均显示了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很多,多发生于过敏体质患者,所输入的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含有多聚体,这些多聚体进入患者体内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输注的血液制品中均含有蛋白成分。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或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发生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广泛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常见的一种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同种异体白细胞免疫产生白细胞抗体,多次输血时发生Ag-Ab反应,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源[8]。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控可对血液安全起到预警作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有关人员,应充分认识输血在抢救和治疗中的风险,通过对各种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临床医师在决定给患者输血时要充分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输血,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同时,通过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可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44-455.

[2] 高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3.

[3] 刘达庄, 高峰. 输血反应[A].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93.

[4] 李新建. 2009-2012年安阳市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状况[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4, 16(2): 149-151.

[5] 马红丽. 2009-2012年洛阳市5家医疗机构294例輸血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3): 159-160.

[6] 王艳菊, 蒋学兵, 成海, 等. 235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6): 50-51.

[7] 蔡晓红.输血引起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307-309. [8] 余卓丽,马春会,田兆嵩.输血的利与弊[J].中国输血杂志,2011,22(3):293-242.

猜你喜欢
输血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双创需要金融创新“输血”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